back_img

复旦大学

发布时间:2020-06-27
1 最新复旦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复旦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i can provide insights on how to write a reflective summary based on the knowledge gained from a training session. would you like me to assist you with that?

复旦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此次学生干部培训包括了各种培训,其涵盖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使我感受颇深,对我们全体同学来说是一次非比寻常的体验。关于此次学生干部培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生干部对自我角色的定位

学生干部的前提和基本是学生,既然是学生就和普通同学一样。“学生干部”我觉得这个名词更强调的是学生二字,作为学生,就要以学为主兼学多样。"干部"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一个可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干部不是为了赢取利益,学生干部这个称谓里义务的含义多于权利,就像一个圆,同学们的需要是圆心,我们是圆周上不停奔跑的点。我们能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反映出同学们的意见与建议。所以,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放正自己的位置。作为学生干部都应该有一个信念——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认真去做。

二、作为学生干部所应该具有的素质

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必须具有以下的素质:①坚不可摧的心理素质;②指点江山的能力潜质;③高瞻远瞩的'现代观念;④懂得说话的基本艺术;⑤掌握演讲的一般技巧。学生干部要讲究领导艺术,尊重个人特长,发挥团队精神,调动激励他人的积极性,以求个人和集体的最大化地实现,永远不要把自己独立于大家之外,你只是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对于学生干部应该具有 "七个意识",即学习意识、政治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在学好第一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平时的学习。不断的积累知识,做好学生的工作,为同学们服务,加强民主和服务意识,谦虚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如实的反映同学们的要求,因为同学们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要求,维护同学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学习工作要有激情、有耐心,有责任感。多和同学们交流,及时了解大家的想法和要求,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代表同学们的利益的。对于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善于科学、正确的集中,学会引导,切不可做有损同学们利益的事情。另外作为学生干部不仅要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多读书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才不会 “ 有知识没文化,有学识没修养 ”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会干部在工作之余仍不能放松学习,要合理配置时间,学会学习、工作和休息,学会协调自身的时间和精力,调整状态,以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学生干部应掌握的工作方法

少说多做。这里指的少说,是指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我们常说:“行动比语言更庄重”就是讲的说到做到。我们的班干部要恪守这样的原则,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说,说了就...

查看更多
2 复旦大学袁涛退学因为什么?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袁涛

复旦大学退学生袁涛忽然又被人们又被提及,我们来看看袁涛是个什么样的人。

2010年,袁涛高考591分,位列湖北省高考第88名,被复旦大学录取。按说能考入复旦大学,也算是人生赢家了,是多少学子羡慕也羡慕不来的。然而2012年12月29日,在没有履行任何退学手续的情况下,袁涛在人人网发表题为《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的文章,言辞激烈地宣告自己将离开复旦大学。随后他在微博上将个人说明改为:“你才复旦的,你全家都复旦的。”

辅导员吕莹发言不认为他退学了:“如果他没办理正常手续,他的学籍就在复旦。”袁涛的问题不仅仅是“不上课不考试”,他更是系列校园维权事件的主角,因为各种方式犀利抨击复旦,而成为舆论的焦点。那么,考上复旦大学本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袁涛为何要单方面宣布退学?

笔者查了一下资料,大致原因如下:

袁涛自认是一名斗士,他因为几件事对母校产生强烈的不满心理,从最初的讨伐到最终的完全失望。最后终于走上极端,宣布离开复旦大学,也就是退学了。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袁涛如此激愤,做出这样过激行为呢?

主要是这几件事情引起的:

一次袁涛吃饭时在饭菜里发现有从筷子上掉下的碎屑,于是义愤填膺,在网上发布题为《友情恳请复旦食堂换筷子》的帖子,并扬言如果复旦食堂不换筷子,他就要把食堂的筷子全部换掉,还要全程录像,复旦食堂第二天将筷子全部换新。袁涛因此出名,被称为“筷子哥”。

另一起事件起因是袁涛的高中同学患了脑瘤,他策划了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募捐活动。筹集善款三十多万,但是他的举动并没有得到学校的支持和认可,或许是他太自以为是,没有事先征得学校同意,擅自做主的结果。袁涛就此事对复旦又进行了一番攻击,说自己失望至极。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12年12月,袁涛在网络上发文,讨伐复旦大学“学风沦丧”,直言教授们上课只会放ppt,对学生极端不负责任,不学无术。

网络上关于袁涛的评论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复旦大学终于忍耐到了极限,通过校园广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播放了时长近5分钟的文章对袁涛进行讨伐。

之后袁涛在人人网上发表文章《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单方面宣告退学。

袁涛退学的推手是什么?他是真正想从复旦退学吗?还是冲动之下的结果?

从发表退学文章后袁涛的表现来看,他其实不是真正想要退学,因为之后他还一直住在复旦大学的宿舍里长达半年时间。他的理由是自己交了住宿费,理当在宿舍居住,还可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样的言辞从侧面可以看出,袁涛从心底里对复旦还是留恋的。既如此,他为何又要发表退学言论呢?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袁涛耿直又偏激的个性,导致了他的悲剧。其实看看他所经历的事件,本不是什么大事,他的初心也是好的,为何最后把事情搞大了?方式不对,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没有丝毫的包容心,对复旦期望过高,发现问题不和老师及院校领导及时沟通,一味逞强好胜,使力蛮干,言辞激烈,把母校当敌人,这样的心...

查看更多
3 复旦大学袁涛的事迹,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些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袁涛

袁涛,2010年高考591分,湖北省高考第88名,被复旦大学录取。别人说袁涛是“斗士”主要是发生在袁涛和复旦大学的几件事:

1、有一天,袁涛同学在吃饭,看到饭菜里有从筷子上掉下来碎屑,这是筷子没有刷干净,或者是没有消毒。于是袁同学,心里不舒服,就网上发布了一篇题目为《友情恳请复旦食堂换筷子》的帖子,希望学校更换筷子,如果不更换,就自己把食堂的筷子换掉,并进行全程录像,结果:复旦第二天把筷子换成了新的。于是袁涛胜利了,被称为“筷子哥”。

2、袁涛有一个同学的病了,这个病很严重,是脑瘤,他就策划了全国范围的募捐活动。后筹集善款30余万元,但他的行为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和支持。对此,他表示对学校很失望。

3、最后一件事,称为压到袁涛导致其退学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012年12月,袁涛网络发文,讨伐复旦大学“学风沦丧”,说教授上课只会放ppt,对学生极端不负责任,不学无术。

【事件分析】

全省排名前百名,不能不说他真的是学霸,被复旦录取,原本已经是人生赢家了,以后只要完成正常的学业,就可以开启人生幸福的篇章了。可是袁同学偏偏比较偏执或者执拗。

我们先来分析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一根筷子没有刷干净,也许是学校食堂的某个阿姨有点粗心,那么偶而筷子有一根不干净,当然也可能有很多原因。袁同学的确有点小题大做,不过结果是好的,大家都可以用上新的筷子。

第二件事:袁涛的同学病了,他作为朋友,给同学募捐,本来是好事,可是我们作为学生,是不是应该向学校提出申请,经过学校同意和批准之后,再做募捐。你私自募捐本来就不合规定,属于非法募捐,倘若你提出募捐申请,学校不批准,你可以再失望。凡事都有他的流程,你这样不按照套路,难怪学校会生气。

第三件事:也许真的有个别教授上课喜欢放幻灯片,老师精心准备的幻灯片只是为了方便教学。大学的教授很多都是博学多才,博古通今的。

【引发思考】

学生不应该去钻牛角尖,袁涛同学想必从小聪明,是属于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好学生,老师夸奖,学生羡慕,家长也自豪。时刻需要引起别人的关注,是否到了大学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身边的优秀学生太多了?

他不以学校为骄傲,将来学校也不会以他为骄傲!有人说,袁同学只会嘴上功夫,智商高情商低,除了骂人没有其他本事。大学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学生只能适应学校,学校不可能去迎合某个人,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按照流程来做。

时过境迁,现在袁涛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有人说他创业成功了,有人说他在南方打工,过的很辛苦。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烂了,可惜可叹!


查看更多
4 复旦大学实验室爆炸的原因?这些年实验室爆炸事件有哪些,千万注意安全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实验室爆炸

2017年3月27日复旦大学一实验室发生了爆炸。复旦实验室爆炸原因是什么?究竟什么是事件的始末?校方如何回应?

复旦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2017年3月27日,复旦大学化学西楼一实验室发生烟雾报警,同时,有学生报称在楼内听到疑似轻微爆炸声。安保队员和院系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受伤的学生当晚被送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急诊室,该名学生系20岁左右男性,伤者左手大面积创伤,右臂骨折目前,生命体征暂时稳定。

该校化学系核查结果:高温高压反应引发事故!

据一位化学系大三女学生透露,合成反应温度一般都比较高,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操作失误或仪器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爆炸)"。

当晚有2名本科生在209实验室工作,受伤学生为三年级本科生,在处理一个约100毫升的反应釜过程中,反应釜发生爆炸,学生左手大面积创伤,右臂贯穿伤骨折。经现场排查,除发生爆炸的反应釜以外,现场尚遗留同批未处理反应釜两只,为避免再次发生意外,通知消防防爆专业人员予以处置。

如何处理?复旦大学化学系从28日起全面停止实验

化学系方面表示,将依照《化学系科研、教学及办公场所安全管理条例》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表示将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整顿,本科生进实验室工作前课题组应加强安全教育,同时在导师或高年级研究生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面对如此惨烈的事故,不禁感慨,实验室安全到底谁来负责,谁又能为事故买单。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许可以弥补,但是,谁又能为受伤的实验员买单!这种种的背后又反映出哪些问题?实验室管理是否存在漏洞?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室安全是否重视程度还不够大?这些都有待深思。还是希望今后不要发生实验室事故,毕竟拿命做实验很不好呢!你说呢?

细数那些年曾经爆炸过的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真的不容忽视!事故频频发生,灾难一幕幕重演。盘点下那些年曾经爆炸过的实验室,为我们敲响警钟!

复旦大学化学西楼实验室发生爆炸未有人员伤亡

2006年3月15日凌晨左右,复旦大学化学西楼一实验室内突发爆炸,放置室内的试管、容器等相继发生连锁爆炸,所幸未酿成人员伤亡。

云南大学实验室发生化学爆炸博士生被炸伤

2008年7月11日10时许,云南大学北院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5楼510实验室,一名临近毕业的博士生在做实验时发生化学爆炸,该名博士生被严重炸伤。

安徽一中学实验室爆炸3名教师受伤

2015年4月29日上午,安徽省淮北矿务局朱仙庄矿中学的实验室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教师受伤。

清华实验室爆炸一博士后身亡

2015年12月18日10点,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一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内使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后被确认身亡。

江苏苏州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

2015年6月17日下午16:30分左右,苏州大学物理楼二楼实验室在处理锂块时发生爆炸,苏州消防调集7辆消防车参与救援,无人员受伤。

上海东华大学生物实...

查看更多
5 复旦大学投毒案主角林森的心里过程是什么样的?现在再说什么也没用了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投毒案

“现在再说什么也没用了。”29岁的林森浩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他的父亲林尊耀说。

这是2015年12月11日下午两点,林尊耀见了儿子最后一面。这场由法院依法安排的会面仅仅持续了10分钟。两个小时后,复旦投毒案里的罪犯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这一天距离案件发生已过去两年半时间。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里,林森浩对同为复旦医学院研究生兼室友的黄洋投毒,致其死亡。

被称作二甲基亚硝胺(以下称“n2”)、一种散发刺鼻气味的油黄色粘稠液体,引发了一场案件,最后也终结了两个一样年轻的生命。

动机:

闹着玩、恶作剧的捉弄。

这是被警方控制后林森浩最初供述的作案动机。

他说这场毒杀源自于一次愚人节的玩笑——同宿舍善于表达、大大咧咧的黄洋曾说愚人节快到了,要捉弄一下人。

而平日里寡言、敏感的林森浩,与黄洋平日里因为一些小的摩擦,彼此“有些看不惯”,于是迸发出也要整整对方的想法。

两个年纪相同的男生,原本就各自在微博上给自己贴过完全不同的标签。黄洋的是:运动、美食、音乐、旅行、80后、电影;林森浩则是:呆若木鸡、想法多、没耐心。

“只是想要他难受,仅此而已。”林森浩曾跟新京报记者描述最初的想法,“至于如何难受,也没往下想。”

他设想的“难受”,最后以一种激烈的方式爆发:2013年3月31日这天下午,林森浩以取物为借口,从他人处借得钥匙之后,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号楼204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出装有剧毒n2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并装入一个黄色医疗废弃带中带离此地。

这些物品原本是两年前他参与一场医学动物试验后存放于此处的。当时这种试剂被注入数百只大鼠体内,制造肝脏纤维化的样本,以供获取实验数据。

在后来相关法律文书的描述里:当日17时50分许,林森浩携带上述物品回到421室内,趁无人之机,将试剂瓶和注射器内的n2投入该室饮水机内。

2013年11月27日,复旦投毒案一审,庭审接近尾声时,诉讼代理人严厉地说,林森浩应该交代他到底心里怎么想的。

林在最后的辩护中主动响应这一严厉的要求,为自己的犯罪做了一场“陈词总结”。

“我认为犯罪根源可能是这样的,首先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这几年时间里,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再加上我对为人处事这方面重视不够,不怎么学习这方面,不论是从其他人,还是从纸质的、电子版的来源(资料),所以我对于为人处事方方面面有一些对或错,可能缺少正确的认识,就是我这个年龄本应该有的正确的认识。”

他将第二点归结于“可能自己已经有点形成了讲话或者做事不计后果的这种习惯”。“而且我遇上事情之后也会有逃避的习惯。”他说。

忏悔:

2013年,刚得知黄洋死亡的消息时,已在上海看守所(宣判后关押在第三看守所)的林森浩自称,陷入一种“几秒钟头脑空白”的状态。

后来同监室的人告诉他,那几天晚上,他每天都在说梦话,就说“对不起,对不起”。

“黄洋是很无辜,我对不起他和他父亲。”林森浩说。

他说自己并不讨厌黄洋,有时候甚至会同他聊人生、谈理...

查看更多
6 从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中我们应该反思什么?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投毒案

轰动一时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以黄洋被毒杀身亡而开始、林森浩被执行死刑而告终。两年多,林森浩该不该判死刑的争论一直是舆论和大众的焦点,案件公开公正的审判使得这一争论结果分明无二。两年多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个别媒体用情感裹挟舆论、绑架司法的现象,更看到了媒体和大众对于司法的关注和监督以及案件公开公正的审判和复核。“人心似铁、官法如炉”,现在对于案件的本身我们已无需再争论,而两位“天之骄子”生命失去的背后,更需要我们对深层次的一些东西进行深思。

一个在医学院学习还在医院见习的高材生,竟然用自己学习研究的医学知识去泄愤杀人,这与救死扶伤的医学宗旨背道而驰,这说明了林森浩有一种不健全的心理,这个案件又让我们想到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刘海洋硫酸泼熊案等大学生犯罪案件,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不计后果,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悲哀!学生年纪尚轻,缺少社会经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若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这都映射出了我国教育制度的一种缺失,即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和法治的教育。

当下,很多学校往往把专业知识的教育看的很重,道德和法治教育虽是大学的公共课,但学校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这一点对理工科学校尤为明显。很多学校和社会大众的一种普遍思维,就是学生大学学习为的是求得一技之长,会行医做手术、会维修设备、能考资格证、能找到好工作……因此,学到的知识是否有用,常常被用来判断一个人受教育的成功与否。但过于功利性的教育,也使得学校过分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道德和法治教育,导致受教育人的人文思想缺失,个别人还会产生孤僻、偏激、思维僵化、心理脆弱等变态心理,严重的更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爱因斯坦曾经在名篇《培育独立思考的教育》中写道: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有评论家也曾说过,一个人,一撇是技能,一捺是心态,心态不好了,技能就把人压垮了。再精湛的技术知识也需要进入社会这个大学堂和人打交道,因此,现代教育应进一步注重对人的道德和法治的教育,从而造就人良好健康的心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报告中写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左传》也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大意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和实现高尚的道德理想,其次才是事业上建功立业、著书立说。因此,“立德树人”是做人的根本和开始,所以当下教育加强道德和法治教育迫在眉睫,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这样才会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查看更多
7 复旦大学于娟没有癌症遗传却患上了癌症?她的日记到诉你原因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于娟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于娟,山东济宁人,生于1978年,是一位复旦大学的优秀教师、博士,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可就在2009年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在2011年4月辞世。

她从患病后就一直坚持写日记,主要目的是想警示世人——癌症并不会因为你年轻而不忍心下手,防癌应该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该重视的事。

她在日记中提到:我并没有癌症遗传,身体也一直很好,而且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才31岁为什么会患上癌症?

在旁人看来,得癌应该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可于娟却是她人生的分水岭——自从得了癌症,她除了要忍受癌痛之外,其他的改变都让她觉得快乐。她的生活变得简单了,一件普通的小事都能让她发自内心地笑。

日记里除了描述她的患癌心态之外,她还反思出了自己得癌的四大因素:

1. 经常熬夜

她在日记里说到“我的肝脏几个指标就是在查出癌症时偏高,但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发现任何肝脏症状。”

后来经专家提醒,她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经常熬夜的缘故。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器官,一旦受损就会连累全身。而晚上11点后就是肝脏的排毒时间,如果此时你还在工作,肝脏就不得休息,持续“超负荷工作”会导致肝功能退化。

bhatti教授还发现,经常熬夜工作的人dna损伤后修复的程度非常低,是晚上准时睡觉人的两成左右。

这就意味着,长期熬夜dna损伤会越来越多,从而增大患癌几率。

所以,医生常会建议人们不要熬夜,11点前上床睡觉,这样才能养足肝血。

2.贪吃、胡吃

于娟很喜欢尝鲜,河豚、驯鹿、麂子、孔雀、锦雉、野猪她都吃过,之后她也深刻反省自己:这样暴虐地吃生灵,实在罪孽深重。

再者,她还很贪吃。吃东西总是大口大口的,而且一次能吃很多,连男人都吃得没她多。所以她觉得她能得癌,跟吃有很大关系。

生活中很多人跟于娟一样,喜欢但暴饮暴食,尤其是现在的上班族,为了下午不挨饿,只能中午往多了吃!

然而,日本科学家就有指出,吃得太饱就不能很好的抑制细胞癌化因子,从而增加患癌几率。

另一方面,长期吃得过饱还会引来肠胃病和肥胖症。

3. 过度劳累

于娟说自己是一个“2w女”,意思是只有在考试前两周才开始复习,所以在这段时间会尽情地折磨自己,只想着把书看完,把健康和身体都统统被抛之脑后。据她描述最多的一天看了21个小时的书,再好的身体也是吃不消的。

不完全统计结果表示,我国每年因“过劳死”人就达60万,已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跟以往不同的是,过劳死不再仅指体力劳动者,就连从事脑力劳动者的年轻白领也深受其害,而且很多行业都存在此现象。

从医学上解释,过劳死指的是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心理压力大,人由于一直处于精疲力竭状态,身体一些潜在的疾病会突然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性命。

临床上跟过劳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主动脉瘤、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脑出血和心瓣膜病。

4. 环境问题

我们天天生活在相同的一样,已经形成习惯自然不会觉得环境污染严重。但若是到一个环境清新的地方住上些日子,就会察觉到差距。

她描述我们的...

查看更多
8 复旦大学怎么样,复旦大学医学院怎么样呢?综合实力排名怎么样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怎么样

复旦大学在我国的知名度仅次于清华、北大,再加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如今也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名校之一。那么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复旦大学医学院怎么样呢?在哪个校区排名全国第几?宿舍条件好不好?

复旦大学医学院一般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因为复旦大学医学院是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合并而来的。复旦大学医学院最早始建于1927年,当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第二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学院辗转昆明、重庆,抗战胜利后又迁回上海,并于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定名为上海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入选首批211工程,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六年后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和上海医学院都是全国的名校,强强联手更是高不可攀,每年想考复旦大学医学院的考生数不胜数,但是就连上海当地人想上复旦大学医学院都是难得很。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还有各种医学的学术交流,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在这里想不好好学习都难。

复旦大学目前共有四个校区,分别是邯郸路校区、枫林校区、张江校区和新江湾城新校区。邯郸路校区是主校区,张江校区主要是微电、软件、药学专业,新江湾城新校区主要是法学专业,枫林校区就是复旦大学医学院的所在地,也称为医学院路校区。

在最新2019年中国最佳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复旦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排在了第三的位置,和复旦大学医学院同在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最后我们来说下大家都很关心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宿舍条件,复旦大学医学院宿舍条件可以说是很不错了本部是六人间,有公用洗衣机,但是没有独立卫生间,一层楼有两个公厕;东区四人间也是公厕,无功率限制,淋浴、洗衣机都有;南区一期是四人间,三室一厅一卫,可冲凉,有阳台,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其他是三人间,其他条件和东区差不多。北区,硕士双人间,博士单人间,三室一厅一卫,冷水浴。


查看更多
9 复旦大学怎么样?有哪些特色专业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怎么样

复旦是全国顶尖名校,那么在复旦大学就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想要了解这所学校,那么小编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所大学。

复旦大学于1905年建校,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学校开设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专业,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近年来,学科建设以争创世界一流为目标,一批优势学科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17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入榜全球前1‰,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复旦大学有着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通才教育,按类教学的教学原则,每个老师都有具有相当深厚且扎实的学术功底,在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复旦大学创办已百余年,培养了近30万各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复旦大学的特色专业!

1、新闻学

在复旦,新闻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专业,在新闻界依然屹立不倒。

2、汉语言文学

复旦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大学文学学科专业排行榜中位居第四。

3、物理学

复旦的物理专业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

4、数学与应用数学

复旦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在全国来说复旦大学仅次于北大。

5、管理科学

管理学院目前排名仅次于清华和中欧,管院学生在海外交换的经历也特别多。

6、微电子学

微电子专业和清华、北大是微电子领域的三驾马车。

7、预防医学

复旦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率很高。

8、基础医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基础医学位位居教育部第一名。

9、软件工程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是第一批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之一。

10、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是复旦比较热门的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实力非常强,和北大不相上下。


查看更多
10 第一任复旦大学校长是谁?经历了什么,复旦大学是怎么来的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校长

他是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一生为复兴中华,却被骂作卖国贼,亲娘到死都不认他。生命临近终点时,回首一生,他哭着说,自己就像一条狗,只会叫,在中国叫了一百年,可惜还没有把这个国家叫醒……

他出生,正逢鸦片战争,他去世,抗战硝烟四起。

一生活了100年,经历了中国最后5个皇帝,见证了民国六任总统,目睹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创办新式学堂、经历日本侵华……人生大幕落下,他带遗憾离开。

他就是马相伯。

1840年,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

12岁那年,他瞒着父母,独自去上海求学,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出走,也掀开了他传奇一生的帷幕。

他进入上海天主教会的公学读书,除了攻读哲学、神学、天文等学科,他还学习了7国语言。在当时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万中无一。

30岁时,他已被授予神学博士。可惜当时社会风波诡谲,马相伯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1876年,为救济灾民,身为司铎神父的他,自筹白银2000两,本是义举,却遭到教会监禁,勒令反省。再想到教会的洋人经常欺负中国人,他愤而离开教会。

乱世中华,百姓凄苦,白骨万里,尸横遍野。马相伯眼中已千疮百孔的中华,令他痛心,就算筹集善款,能救100人,救1000人,可以如何救得了整个国家?

想到这里,他决定投身政治。

很快,才华出众的他,就被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注意到,彼时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李鸿章聘请马相伯作为幕僚,还邀请他当自己的哲学讲师。

1886年,李鸿章为兴办海军经费发愁,他提出向美国贷款,随后奉命前去美国。李鸿章本想筹2500万两银子,在马伯相的运作下,竟有24家银行愿意想清廷提供5亿的贷款。马相伯大喜之下报告李鸿章,万没料到,清廷竟怀疑他与洋人暗中进行了权钱交易,叫停了这笔贷款。

进退维谷的马相伯,只好厚着脸皮溜出美国。回国前,他先去了一趟欧洲,访问了欧洲的几所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从那一刻起,他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完败,李鸿章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陪伴在侧的马相伯愤恨难平,又无能为力。晚晴大厦将倾,岂是一个人能扭转全局。纵然在谈判桌上倾尽全力斡旋,也是徒劳。

回国后,马相伯被冠以“卖国贼”的称号,迎接他的是铺天盖地的唾骂,连他母亲都不认他这个儿子,常和外人说:“我不曾生过马相伯这样的儿子。”临终前都不愿再见他一眼,至死不原谅。

一肚子委屈,无人理解;半生努力,无人认可;万念俱灰的马相伯从此辞官,挂冠而去。

水到绝境成飞瀑,人至绝境是重生。

1901年,33岁的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蔡元培,找到马相伯学习拉丁语。蔡元培一来,也引来了众多学生,这些学生里有黄炎培、李叔同、胡敦复、邵力子……

看着越来越多渴望新知的学子,马相伯激动不已,“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以设立学堂为先”。

只有开启民智,才能拯救中国。他开始走上教育救国之路。

1903年,他捐资兴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学院”,当时流...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