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登泰山记

发布时间:2023-11-16
1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原文及翻译带注释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姚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注释。欢迎阅读参考!

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

查看更多
2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附注释)
与朱元思书
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附注释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原文和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与朱元思书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车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影风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冷冷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

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及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俱:全,都。

(3)净:消失。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5)从:顺,随。

(6)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7)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向西。

(8)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可能为作者笔误。自:从。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绝:极。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缥:青白色。碧:淡绿色。 缥碧: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13)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急流的水。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奔腾的骏马。

(18)寒树...

查看更多
3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附带赏析)
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带赏析

"无论是山的峻峭险峻,亦或是水的滔滔江汉,海的浩渺无际,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人们心中的诗,人们眼中的画。"这是《登泰山记》中鲜明的艺术表现,也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文化现象。对于这部作品的原文及翻译的阅读,有助于我们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趣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富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

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

查看更多
4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带赏析)
原文及翻译带赏析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原文充满唐诗的典雅之美,字字句句都流淌着诗意的气息。作者用才情激荡出波澜壮阔的群山和浩瀚无垠的云霭,使读者仿若置身其中,尽情领略大自然的壮丽。翻译这篇经典之作需要细腻而精准的笔触,既要传达原文的美感,又要表达出作者的精神意境。只有如此,才能将原文中旅行者的喜悦和登山的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登泰山记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