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隶书四大家

发布时间:2020-06-22
1 清朝“隶书四大家”各有特色,为书法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清朝
隶书四大家

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结束了“帖学”近千年的统治地位,给靡弱的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书法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以篆隶为主流书体的时代。三百年的清代隶书创作,名家辈出,人才济济,是汉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以金农、郑簠、邓石如、伊秉绶为代表。

清代“隶书四大家”之—金农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

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

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

清代“隶书四大家”之—郑簠 [fǔ]

郑簠(1622~1693)清代书法家。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

郑簠少时便立志习隶,学汉碑达三十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资,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

郑簠擅隶书,亦精行草书,兼工篆刻。初师宋珏,后改学汉碑,主要有《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后者。所书字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却富有变化,多姿又规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的新意,世人谓之“草隶”。

他在规范的隶书笔法中,加入富于个性的轻重用笔,或用枯笔,结字也不呆板。与时间稍早的王时敏相比,郑簠的隶书稍接近汉人和富有古意。这些都为隶书开创了新的出路,成为乾嘉以后碑派书法追求的境界,影响甚大。后人把他与写“六分半书”的郑板桥合称“二郑”。包世臣《国朝书品》将其与金农的隶书同列为“逸品上”,后人称之为清代隶书第一人。

清代“隶书四大家”之—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

查看更多
2 清代隶书名家辈出,“隶书四大家”揭开了新的篇章
隶书
隶书四大家

这些书画界的“四大家们”或许各位已经知道不少,多一个清代“隶书四大家”也许不疼不痒。但,这四位的出现改变了书法格局,扩展了人们对“书法”的认知和表达维度。隶书不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化书写,在经历了汉唐洗礼之后,隶书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兴起,焕发着又一春……

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兴起,结束了“帖学”近千年的统治地位,给靡弱的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书法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以篆隶为主流书体的时代。三百年的清代隶书创作,名家辈出,人才济济,是汉之后的又一高峰,其中以金农、郑簠、邓石如、伊秉绶为代表。

清代“隶书四大家”之—金农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

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

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

清代“隶书四大家”之—郑簠 [fǔ]

郑簠(1622~1693)清代书法家。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福建莆田,明洪武间祖父一辈迁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名医郑之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终学不仕,工书,雅好文艺,善收藏碑刻,尤喜汉碑。

郑簠少时便立志习隶,学汉碑达三十余年,为访河北,山东汉碑,倾尽家资,家藏碑刻拓片有四大橱。

郑簠擅隶书,亦精行草书,兼工篆刻。初师宋珏,后改学汉碑,主要有《史晨碑》和《曹全碑》,尤得力于后者。所书字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却富有变化,多姿又规整,既保持了《曹全碑》的特点,又具有飘逸奇宕的新意,世人谓之“草隶”。

他在规范的隶书笔法中,加入富于个性的轻重用笔,或用枯笔,结字也不呆板。与时间稍早的王时敏相比,郑簠的隶书稍接近汉人和富有古意。这些都为隶书开创了新的出路,成为乾嘉以后碑派书法追求的境界,影响甚大。后人把他与写“六分半书”的郑板桥合称“二郑”。包世臣《国朝书品》将其与金农的隶书同列为“逸品上”,后人称之为清代隶书第一人。

清代“隶书四大家”之—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初名琰,字石如,避嘉...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