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成语大全
>

郢书燕说

郢书燕说

  • 拼音:

    yǐng shū yān shuō

  • 解释: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 语法:

    郢书燕说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 示例: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故hAo86.com持论弥高,弥不免郢书燕说。”

  • 近义词:

    牵强附会

基本信息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郢書燕説

  • 【注音】:  

    一ㄥˇ ㄕㄨ 一ㄢˋ ㄩㄝˋ

  • 【简拼】:  

    YSYY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故事

  •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成语造句

  • 1.非此,则只能是道听途说或郢书燕说
  • 2.媒体和专家把作为学术意义上的“智力”拿出来交给大众,而大众按照一般人理解的“智力”的意义进行解读,出现“郢书燕说”的理解,也就难以避免。
  • 3.当然,这种反思和检讨,很像是郢书燕说,人跟老天错会了意,借着原本跟吏治不相干的灾异来说事。
  • 4.唐英久侍御前深知宋钧奇妙,曾委派他的幕僚吴尧圃赴颍州寻找钧釉秘方,后来试烧成功郎窑红,史料证实并非郢书燕说
  • 5.为古书作注要尊重原意,万万不可借题发挥,郢书燕说,妄事穿凿。
  • 6.周南这句话有些调侃又有些无奈,不禁令我们想到“郢书燕说”的故事。

字义分解

  • 读音:yǐng

    (名)郢都;楚国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西北。

  • 读音: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 读音:yàn,yān
    [ yān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2. 姓。

  • 读音:shuō,shuì,yuè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2.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3.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4. 责备:数说。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back_img
功能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