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汉语词典
>
寓言
寓言
拼音:yù yán

注音:ㄩˋ 一ㄢˊ

词性:名词

结构:(上下结构)(独体结构)

寓言的解释
  • 词语解释:

    (好工具hao86.com)寓言yù yán

    1.  有所隐含的语言。

    fable; allegory; parable;

    2.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 引证解释:

    ⒈ 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⒉ 指托辞以寓意。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元祐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王琼《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⒊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伊索寓言》等。

  • 国语词典:

    有所寄托比喻的话。

  •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Allegorie (S)​, Fabel (S, Lit)​
    法语
    fable

    网络解释:

    寓言 (文学作品体裁)

  •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 寓言 (汉语词语)

  •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近义词

寓言造句
  • 1、我国古代流传下许多著名的寓言
  • 2、老师常常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
  • 3、寓言和童话大都采用拟人的手法。
  • 4、在这次班会中,丹丹借一则精彩的寓言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查看更多
寓言相关成语
寓言其他相关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