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汉语词典
>
火不思
火不思
拼音:huǒ bù sī

注音:ㄏㄨㄛˇ ㄅㄨˋ ㄙ

结构:(独体结构)(独体结构)(上下结构)

火不思的解释
  • 词语解释:

    突厥语qobuz的【好工具hao86.com】音译。一种弦乐器。约宋元时传入内地。形似琵琶,但颈细,槽有棱角,与琵琶又有不同。
  • 引证解释:

    ⒈ 突厥语qobuz的音译。一种弦乐器。约宋元时传入内地。形似琵琶,但颈细,槽有棱角,与琵琶又有不同。参阅林谦三《东亚乐器考·关于火不思(浑不似)》。

    《元史·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火不思》:“琵琶直颈者, 宋以来谓之‘火不思’。 俞玉吾《席上腐谈》云:‘浑拨四’形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 昭君笑曰:‘浑不似也。’后譌为‘浑拨四’。案‘火不思’、‘浑拨四’皆单字还音,非有改造不似义。 《长安客话》谓之‘胡拨思’…… 唐人犹有直颈琵琶、曲颈琵琶之名, 宋元始以直颈者名‘火不思’。”

  • 国语词典:

    乐器名。一种拨弹乐器。为土耳其语 qobuz的音译。形似琵琶,直颈,槽有棱角。约于宋元时由波斯传入我国。

  • 网络解释:

    火不思

  • 火不思: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火不思一词为突厥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北部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梨形,明代时民间相当盛行。
火不思相关成语
火不思其他相关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