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指古代传下来的典章制度。
引语本汉扬雄《剧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补。”
晋陆机《吊魏武帝文》:“釐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闕典未补,大备兹日。”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二:“乾德四年郊,礼容乐节,刊正渐备,有司奏其闕典,但少宗庙殿庭宫悬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
⒉ 指史料记载上的缺漏。 金王若虚《君事实辨》:“曹操征乌桓还,自谓幸胜而偏赏先諫者,可以为千古法也。
引操一生所行类皆不道之事,独此一节有光清史,而陈寿略之,岂非闕典之甚哉!”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圣贤须目》:“今年谱但言﹝朱熹﹞有足疾而不言目疾,此诚闕典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题名碑》:“本朝最为右文,而题名碑止顺治丙戌一科,丁亥已后无之。当时不知何故废而不举,后遂相沿,此闕典也。”
⒊ 犹憾事。
引宋邵雍《首尾吟》之一:“岂谓古人无闕典, 尧夫非是爱吟诗。”
清袁于令《双莺传》第五折:“[丑]:‘是你不会勾搭,连我的孤老都送汤了,倒埋怨我。’[小浄]:‘这两个人不闝我也是闕典。’”
阿英《海上买书记》:“此书不得,在《李伯元传》上,是一大阙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