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汉语词典
>
如释重负
如释重负
拼音:rú shì zhòng fù

注音:ㄖㄨˊ ㄕˋ ㄓㄨㄥˋ ㄈㄨˋ

词性:成语
如释重负的解释
  • 词语解释:

    如释重负rúshìzhòngfù 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1)    释:放下。Hao86.com重负:重担。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责任已尽,身心轻快

    take a great load off his mind
  • 引证解释:

    ⒈ 像放下沉重负担那样轻松。原义为好像放下了沉重的担子那样轻松(释:放下;负:负担)。形容因解除了负担或摆脱困扰而感到轻松。该成语在句中多作状语、谓语,也作定语、宾语。

    《穀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又以衣覆餘饼,懵腾酣睡,辰分始醒,如释重负。”
    郑振铎《桂公塘》一:“杜浒,那精悍的中年人,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似的,不择地的坐了下去。”

  • 国语词典: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比喻责任已尽,身心轻快。《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太守待他去了,如释重负,背上也轻松了好些。」也作「若释重负」。

  • 成语解释

    • 【解释】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 【出处】《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 【示例】姐姐如释重负似的松了一口气。(曲波《林海雪原》一)
    • 【近义词】轻装上阵
    • 【反义词】如牛负重
    • 【语法】如释重负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消除紧张的心情。
    • 查看更多
  • 网络解释:

      如释重负出处《毅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释义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故事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调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昭公这个国君也不争气,只知游乐,不理国政。生母去世后,他在丧葬期间面无愁容,谈笑自若,还外出打猎取乐。这样,就使他更在国内失去民心。大夫子;家羁见昭公越来越不像样,非常担心,几次当面向昭公进谏,希望他巩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夺了政权。但是,昭公不听他的劝告,照样我行我素。日子久了,昭公终于觉察到,季孙宿等三卿在不断壮大势力,对自己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对三卿的大臣,寻找机会打击三卿。不久,季孙宿死去,他的孙子意如继续执政。大夫公若、邱孙、藏孙与季孙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孙氏,便约昭公的长子公为密谈这件事。公为当然赞成。公为回宫和两个弟弟商量后,认为父亲昭公肯定怨恨季孙氏专权,因此劝说昭公除掉季孙氏。昭公听说郧孙、藏孙等大夫与季孙氏有矛盾,心里很高兴,就秘密把他们两人召进宫内,要他们一起来诛灭季孙氏。接着,又把子家属召来,告诉了他这一密谋。不料,子家羁反对说:“这可千万使不得!如果这是进谗者利用大王去侥幸行事,万一事情失败,大王就要留下无法洗刷的罪名。”昭公见他坚决反对,喝令他离去。但子家羁表示,现在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内幕,就不能高官了,否则泄露出去,就不能摆脱责任。于是,他就在宫中住了下来。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孙豹因故离开都城,把府里的事情托给家臣翩戾掌管。昭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没有人会去支援季孙氏,便使孙、藏孙率军包围了季孙氏的府第。季孙意如来不及调集军队反击,又不能得到叔孙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请求,愿意辞去卿的职务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国外去。子羁勇建议昭公答应季孙意如的请求,但是,后孙坚持非把他杀掉不可。昭公觉得后孙的意见对,就听从他的。再说叔孙豹的家臣翩戾得知季孙氏被围的消息,和部下商量后认为,如果季孙氏被消灭,那末接下来会轮到叔孙氏,所以马上调集军队救援季孙氏。昭公的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见叔孙氏的军队冲过来,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还有一家孟孙,见叔孙氏家已经出兵救援季孙氏,也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过来的后孙,便把他抓住杀死。昭公见三卿的军队已经联合起来,知道大势己去,只好和藏孙一起出奔齐国避难。由于昭公早就失去了民众,所以百姓对他的出奔并不表示同情;倒反觉得减轻了他们身上的重担。

如释重负造句
  • 1、亚洲出口商看到人民币升值将会如释重负
  • 2、考试之后,我感到如释重负
  • 3、看到儿子成家立业,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 4、期末考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鬆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开始的暑假生活。
  • 查看更多
如释重负相关成语
如释重负其他相关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