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是春天的使者,带着或粉或白的色泽、清新怡人的香味、羞怯调皮的身姿,轻轻地叩开春天的大门,今天,好工具小编就要为大家带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大林寺桃花》,来看看大诗人是如何写桃花的吧!
大林寺桃花古诗原文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翻译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
3.尽:指花凋谢了。
4.始:才;刚刚。
5.长恨:常常惋惜。
6.归:回去。
7.觅:寻找。
8.不知:岂料,想不到。
9.转:反。
10.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赏析
全诗前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将山下与山中的景象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为山寺上的春光而惊异和欣喜的心情。诗中,诗人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全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启人神思。
创作背景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拜左拾遗,后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