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重读杜甫的诗集。读着读着,一部分的中年人开始把杜甫视为知音。因为在他的诗里,频频出现他的家事,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爱家庭的诗人了。
忧伤的时候,他最挂念的是家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快乐的时候,他写的还是他的家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尽管诗人贫困,生病,但一家人团聚之时,诗人是轻松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公元760年的夏天,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和妻子儿女相聚住在一起,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在这期间,写下了这首《江村》。
江村
作者: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在初夏时节,村庄里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着,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一切都是那么幽静。这时的诗人,历经磨难后,终于可以暂时忘却担忧和烦闷,欣赏起村中的美景!
看看,刚刚新建起的草堂上,就飞来几只顽皮的小燕子,没有人去打扰它们,因而它们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玩得可开心了,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不知不觉走到江边,江中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相亲相爱,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好一幅美好的江中图!
这时候,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大树下,拿着笔正在画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从耳边传来,小儿子正在认真地敲着一根针,他这是要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呢生了呢……这样温馨的时刻,诗人已好久好久没有感受到了,这普普通通的乡村生活,尽显了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发出感叹:生活在草堂,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的人又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可是我们读起此诗,情不自禁地想到,杜甫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怎会满足于独善其身?说“微躯此外更何求”其实是一种无奈之语,自慰之词。可以说,这首诗的欣喜之音中还是透露着悲苦之调。
尽管如此,这首写尽乡村生活的轻松诗作,特别是“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一句,让人到中年的我们,无限向往。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人到中年的我们,都有一个田园梦留在心底,无法忘却,似乎它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