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喜欢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没什么文化修养的人骂人是直接了当的,几乎能立马听出来并反驳。但是对于那些有一定文化的人来说,就算被骂,也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听出来,甚至还会以为对方在夸赞你。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在经济文化上都十分繁荣的朝代,杜甫的诗极具现实意义,他曾经写过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有文化的雅骂就是不一样。
古人语:嬉笑怒骂皆文章,古代处处都是才人辈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之人更是随处可见。出口成章之人即使是在表达不满这件事上也是粗放豪迈,文人墨客时刻都讲究斯文,所以唇枪舌剑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古代的诗文化距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自先秦时期就出现众多诗歌,其中以《诗经》为代表。在唐朝之前涌现过太多才高八斗的诗人,他们或许有多种身份,吟诗作赋只不过是其中一项拿手的,比如曹操父子;又如东晋时期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南北朝以山水诗闻名的谢灵运等等,他们开辟了一条不一样的诗歌文化之路。
到了唐朝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这其中代表人物是层出不穷,就不再拿出来列举。这就导致一部分文人骚客志得意满,身处在大唐盛世,就认为自己的创作水平要高出前朝先辈们,甚至班门弄斧的对他们的诗歌指指点点。这种行为不被诗圣杜甫看在眼里,他为此还写下了一首《戏为六绝诗》来批判那些文人,其中最后两句堪称是雅骂中的经典。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三十五岁以前,他读书、游历。天宝年间来到长安,仕进无门,十年困顿之后,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达四川,定居成都。曾经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四字准确地概括出了他的作品风格。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戏为六绝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杜甫针对部分文人贵古贱今之陋习进行了有力抨击,和如今天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幸福生活都是先人用鲜血打拼来一样,诗歌文化自然也是离不开先辈诗人们的铺垫。这首七言绝诗的最后两句比较经典,一句“尔曹身与名俱灭”肯定了初唐四杰的文坛地位,暗在提醒那些好高骛远之人不要沾沾自喜,看不到他人闪光点,目光如鼠。
又用一句“不废江河万古流”彻底打脸部分文人,可能当你们都不存于世时,初唐四杰的名声依旧如滔滔江水般永远流芳百世。承认自己的缺点或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否认他人自古以来的成就却是信手拈来之事,杜甫以极其巧妙且言简意赅的方式反击了当年文坛上的陋习,可谓是雅骂中的典范了。
杜甫针对当时文坛流行的厚古薄今现象,提出不论对屈、宋、汉、魏、齐、梁文人,初唐四杰或者同时代的诗人,都应该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应有的尊崇,只要其作品有清词丽句就应该肯定。杜甫的文艺观既不随流俗、求真求实,又富于卓越的识见。他对屈、宋、汉、魏文学的推重和对齐、梁文学的批评,都符合文学史的实际,因而深得后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