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字开头的组词更多
-
1、閲覽:观看;观赏。同"阅读"。
-
2、閲月:经一月。《新唐书·李景俭传》:“及延英奉辞,景俭自陈见抑远,穆宗怜之,追詔为仓部员外郎,不遣。閲月,拜諫议大夫。”明李贽《又与从吾书》:“无念来归,得尊教,今三閲月矣,絶无音使,岂科场事忙不暇作字乎?”郭沫若《月蚀》:“我们回到上海来不觉已五阅月了。”
-
3、閲改:审阅修改。《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此后作文便用朝考卷子誊正,对策便用殿试卷子誊正,待我给你閲改。”
-
4、閲定:校阅审定。《后汉书·张衡传》:“刘向父子领校祕书,閲定九流,亦无讖録。”
-
5、閲军:阅兵。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文昌阁鹳》:“偶中丞閲军,将士皆集辕门,此军方负墙立,鸛忽飞翔其上。”沙汀《闯关》七:“山杉正在保定阅军。”
-
6、閲武:讲习武事。《晋书·虞溥传》:“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时疆埸閲武,人争视之,溥未尝寓目。”《宋史·礼志二四》:“閲武,仍前代制。太祖、太宗征伐四方,亲讲武事,故不尽用定仪,亦不常其处。凿讲武池朱明门外以习水战。復筑讲武臺城西杨村,秋九月大閲,与从臣登臺观焉。”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某乃冀王袁绍是也,动而能文,长而閲武,自为官以来,累立战功。”《明史·太祖纪三》:“二月壬午,閲武。”
-
7、閲览:看。唐元稹《进西北边图经状》:“右,臣今月二日进《京西京北图》一面,山川险易,细大无遗。犹虑幅尺高低,閲览有烦於睿鉴。”《宋史·卢多逊传》:“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閲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柯岩《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她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与兴趣爱好,广泛地阅览文学作品。”
-
8、閲马:检查军马的牧养事务。《北齐书·薛孤延传》:“高祖尝閲马於北牧,道逢暴雨,大雷震地。”
-
9、閲视:1.查看。《汉书·游侠传·原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亲閲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柳家行﹞嫁其孤女,虽箱篋刀尺微物,悉手自閲视以付之。”《传记文学》1990年第2期:“他留有遗嘱,其内容据阅视者回忆:存折有500元钱,欠工友×××、×××多少多少,要还人家。”2.检阅视察。宋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臣虽未尝閲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明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蓟镇近在輦轂下耳,请於塞垣无事之时,抽调镇兵一枝两枝至京师,令大臣於教场閲视其果练与否而明詔严赏罚之。”《明史·熊廷弼传》:“后夤缘復吏科,閲视辽东士马,与廷弼议多不合。”
-
10、閲货:唐宋时,外国商船入港,政府派员检查其输入的货物。唐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閲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僕隶,公皆罢之。”
-
11、閲城:检查城防事务。《文明小史》第六回:“又过两天,傅祝登行抵府城,发出红諭,定了吉日接印,一切点卯、盘库、閲城、閲狱,照例的官样文章,不必细述。”
-
12、閲历:1.经历。《旧唐书·吐蕃传下》:“﹝吐蕃军﹞十五万众,围我盐州数重……閲歷三旬,赋以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城欲陷者数四。”2.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元方回《次韵刘元煇喜予还家携酒见访》之一:“苦辛厌奔驰,忧患饱閲歷。”清薛福成《登泰山记》:“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閲歷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冯雪峰《蛙和蚯蚓和大地》:“他们经过了平原,许多河流,乡村和城市,看见过各种不同的地形和建筑,听见过各种不同的言语和最好的音乐,阅历得更多。”
-
13、閲稼: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
14、閲实:审查核实。《书·吕刑》:“閲实其罪。”孔颖达疏:“閲实其罪,检閲核实其所犯之罪,使与罚名相当。”《新唐书·韦伦传》:“玄宗晚节盛营宫室,吏介以为欺,伦閲实工员,省费倍。”宋周密《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澂白其长曰:‘朝廷有宪部而郡国无宪臺,可乎?’力争之,因命閲实。”
-
15、閲具:谓考察、检阅其事,看其是否准备充足。《书·多方》“克閲于乃邑谋介”孔传:“汝能使我閲具于汝邑,而以汝所谋为大。”孔颖达疏:“閲为简閲其事,观其具足以否,故言閲具於汝邑。”《宋史·天文志二》:“郎将一星,在郎位北,主閲具,以为武备也。”
-
16、閲日:1.度日;过日子。《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唐韩琬《御史台记·来俊臣》:“由是,告密之徒纷然道路。名流僶勉閲日而已。”宋陶穀《清异录·婆娑儿》:“郑遨隐居,有高士问:‘何以閲日?’”清王夫之《殷浴日时艺序》:“甲午避兵入宜江山中,有姪子之慟,浴日拂拭而慰之。少閒,无以閲日,浴日始以帖括见示。”2.经历的日子。宋赵与时《<宾退录>序》:“余里居待次,宾客日相过,平生闻见所及,喜为客诵之。意之所至,宾退或笔於牘,閲日滋久,不觉盈轴。”
-
17、閲审:审核。宋曾巩《相制三》:“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
18、閲戏:谓观赏歌舞技艺。《太平广记》卷二二二引唐吕道生《定命录·安禄山》:“肃宗諫曰:‘歷观今古,无臣下与君上同坐閲戏者。’”
閲字中间的组词更多
-
1、巡閲使: 1.官名。北洋军阀政府对拥有两省以上的军阀给予巡阅使官衔。石三友《金陵野史·朱状元巷与英威街》:“原来北洋军阀苏浙皖巡阅使、江苏督军李纯,被当时北洋政府封为英威将军。” 2.泛指位高权重之官。巴人《莽秀才造反记》尾声:“他已经封做了神,玉皇大帝封他的,他是五路巡阅使了。”
閲字结尾的组词更多
-
1、訂閲:订阅,一种预定方式,指报纸读者预交一段时间的报纸订阅费,由专门负责投送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段把读者所订的报纸按期投递到读者指定的地点。
-
2、參閲:即参阅1.参与校阅。2.参看。
-
3、查閲:1.检查察看。2.抽阅书刊﹑文件等有关部分。
-
4、批閲:(1)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
5、評閲:评阅,指阅览并评定(试卷或作品)。
-
6、雠閲:亦作“讐阅”。校阅。明文徵明《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又尝奉命典试江右,讐閲明审,取舍惟公。”清姚鼐《翰林院庶吉士侍君权厝铭》:“是时君已得疾,而讐閲不懈。”
-
7、传閲:传递着看。清程伟元、高鹗《红楼梦引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録传閲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完璧。”柯岩《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我应付着疾风暴雨式的提问。”
-
8、捡閲:亦作'捡校'。 查看﹐查视。
-
9、涉閲:1.谓经历。宋苏轼《真一酒歌》:“涉閲四气更六阳,森然不受螟与蝗。”2.涉猎,阅读。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序》:“余顷因涉閲传记,用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记之。”
-
10、讨閲:讨究检核。《隋书·王劭传》:“时祖孝徵、魏收、阳休之等尝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閲不能得,因呼劭问之。”唐韦表微《翰林学士院新楼记》:“积其典坟,藏於扃钥,因讨閲之际,资登眺之娱。”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僕性喜讨论,考合同异,每闻一事隐而未见,或可见而事不同,如瓦砾之在怀,必欲讨閲归於一説而后已。”
-
11、貌閲: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隋唐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文帝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藴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主命州县大索貌閲。”胡三省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
12、堀閲:谓冲土而出。《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閲,麻衣如雪。”郑玄笺:“掘地解閲,谓其始生时也。”《说文·土部》:“堀,突也。《诗》曰:‘蜉蝣堀閲。’”段玉裁注:“唐以后本,尽改为‘掘’字。”
-
13、考閲:查阅考证。《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蔡卞与其党论《实録》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餘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閲,悉有据依,所餘才三十二事。”
-
14、披閲:展卷阅读;翻看。《北史·韦孝宽传》:“虽在军中,篤意文史,政事之餘,每自披閲。”唐白居易《东林寺白氏文集记》:“昔余为江州司马时,常与庐山长老于东林寺经藏中披閲远大师与诸文士唱和集卷。”明李贽《与焦弱侯书》:“山中寂寞无侣,时时取史册披閲,得与其人会覿,亦自快乐。”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所得如《俄罗斯共产主义党纲》,如第三国际之杂志《共产国际》,《社会主义史》等,披阅一过,才稍稍知道俄共产党的理论。”
-
15、展閲:展读,观览。
-
16、送閲:送交审阅。明吴炳《绿牡丹·假报》:“门生拙卷,偶然忘了,不曾送閲。”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即将原被告状诉禀词汇齐粘连卷宗送閲。”
-
17、选閲:拣选;挑选。《荀子·王制》:“案谨募选閲材伎之士。”杨倞注:“选閲,拣择也。”老舍《月牙儿》二五:“最后,我去和一排年轻的姑娘们在小饭馆受选阅。”
-
18、阀閲:1.功绩和经历。汉王充《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閲,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閲,碌碌然以取世资。”宋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以奔趋官簿为阀閲,以勾校朱墨为详陈。”王闿运《武提督碑》:“缘江转战,曾不半载,收安庆、庐江、无为、巢、和、含山,上功皆最,积阀閲,记名总兵,褒号‘振勇’。”
-
19、察閲:审阅。清林则徐《批新安大鹏营为英国三板在大屿洋面被盗禀》:“惟察閲夷帖情节,失事之夷商等,何以俱无姓名?”
-
20、订閲:指报纸、期刊预先付款,定时送阅。冰心《我的童年》:“而且学校图书室订阅的,都是《民呼报》之类。”《解放日报》1983.10.2:“仍订阅各种报纸,关心时局动向。”
-
21、备閲:1.尽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虽古今备閲,然近附而远疎矣。”2.谓提供阅览。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谕》:“有堪备閲者,再开单行知取进。”
-
22、拣閲:1.挑选兵士,裁汰老病。《宋史·兵志八》:“昔太祖亦尝患此,遂尽行拣閲,当时人情深以为惧,其后果成精兵。”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其所募之兵,皆要本地人,凭里长开报,必须海防府官与把总指挥公同拣閲。令其夏秋务农,冬春讲武。”2.检出阅看。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昨天我才拣阅过她们的画像,王昭君的相貌不是这样的。”
-
23、蒐閲:1.检阅。《新唐书·王沛传》:“是时新建府,俗獷驁,沛明示法制,蒐閲以时,军政大治。”《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四时蒐閲,各有常典,三军严肃,百姓无扰。”2.搜罗考核。宋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此时西方当有警,公宜预讲边备,蒐閲人材,不然无以应卒。”
-
24、大閲:大规模地检阅军队。《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閲,简车马也。”汉张衡《东京赋》:“岁惟仲冬,大閲西园。”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尝大閲於并城东,种落毕会,旗帜满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礼志九》:“天聪七年,太宗率贝勒等督厉众军,练习行阵,是为大閲之始。顺治十三年,定三岁一举,著为令。”
-
25、省閲:审视;阅览。《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汉郑玄注:“展,省閲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慈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遗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宋陆游《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自顾贱愚不肖,无尺寸可以上补聪明,而徒以无益之事上勤省閲,实有罪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郑氏艺文一略该括甚鉅,核剖弥精,良堪省閲。”
-
26、搜閲:1.搜寻查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入为司空掾属主簿”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北拒袁绍,时远近无不私遗牋记,通意於绍者……及绍破走,太祖使人搜閲绍记室,惟不见通书疏,阴知儼必为之计,乃曰:‘此必赵伯然也。’”《红楼梦》第七四回:“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閲;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2.搜集查阅。清刘大櫆《<范氏家乘>序》:“文正守钱塘,过姑苏,与族婣高会,悯旧牒沦亡,搜閲家集,续为宗谱。”
-
27、折閲:1.谓商品减价销售。《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閲不市。”杨倞注:“折,损也,閲,卖也。谓损所閲卖之物价也。”《宋大诏令集·政事·置市易物诏》:“天下商旅货物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閲失业。”梁启超《托辣斯·托辣斯之利》:“或遇物价骤落,小资本者,不能不忍折閲而急求售,以为通转之资。”2.谓买主杀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潜至其肆,託言买扇。女子便呼父。父出,刘意沮,故折閲之而退。”
-
28、训閲:训练检阅。《宋史·儒林传七·刘清之》:“为閲武塲,凡禁军役於他所,隐於百工者,悉按军籍俾诣训閲。”
-
29、门閲:门第阀阅。《新唐书·张九龄传》:“帝怒曰:‘岂以仙客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门閲哉?’”《太平广记》卷三五一引唐高彦休《唐阙史·韦氏子》:“京兆韦氏子举进士,门閲甚盛。”
-
30、伐閲:1.功绩和资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汉书·车千秋传》:“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閲功劳。”颜师古注:“伐,积功也。閲,经歷也。”《陈书·傅縡传》:“朝臣以华素无伐閲,竞排詆之。”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且自古之名家,考伐閲,程爵位。”2.指记功簿册。《汉书·朱博传》:“檄到,齎伐閲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