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蓺 liù yì
(1)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2)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 (3)王莽时六种字体。即古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六世 liù shì
(1)指秦国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先王六笙 liù shēng
即六笙诗。十六宅 shí liù zhái
唐末诸王共居的第宅。六经 liù jīng
六部儒家经典。六书 liù shū
(1)古代分析汉字而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即“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铢 liù zhū
四分之一两。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古钱币名。详“六铢钱”。指六铢衣。六合柱 liù hé zhù
支撑天地四方的擎天柱。六鶂 liù yì
亦作'六鶂'。 《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鶂退飞﹐过宋都。'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告于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六省 liù shěng
1.指唐代的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郑六 zhèng liù
唐人传奇故事人物。郑六在长安街上遇着一个美妇人,自称任氏,郑追而求爱,遂同居。郑虽然知道她是狐妖,而对她的爱情十分深厚;她也对郑忠诚,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见唐沈既济《任氏传》。后用为男女相爱之典。龟藏六 guī cáng liù
谓龟遇危险便将头尾和四足缩入甲中以避害。后因比喻人的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简出,以免招嫉惹祸。语本《杂阿含经》卷四三:“过去时世,有河中草,有龟于中住止。时有野干饥行觅食,遥见龟虫,疾来捉取,龟虫见来,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头足,欲取食之。久守,龟虫永不出头,亦不出足。野干饥乏,瞋恚而去。诸比丘,汝等今日,亦复如是。”亦作:龟六藏六幺令 liù yāo lìng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六合塔 liù hé tǎ
见“六和塔”。六变 liù biàn
谓乐章改变六次。古代祭百神﹐乐章变六次祭典始成。六弦琴 liù xián qín
乐器名。有六根弦,用指拨弹。十九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后传入我国。曾译作“六弦琵琶”。亦称“吉他”(guitar)。六騑 liù fēi
1.亦作"六騑"﹑"六蜚"。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故名。《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六马之疾若飞。"《汉书.爰盎传》作"六騑"。后因以指称皇帝的车驾或皇帝。2.喻帝位或皇权。3."六月飞霜"之省。4.指飞雪。六祈 liù qí
古代祈祷鬼神以期消除灾异的六种祭祀。三六 sān liù
指十八。粤语。 指香肉、狗肉。 梅花三弄的别名。冯六郎 féng liù láng
即冯夷。六道 liù dào
谓耳、目、鼻、口及下体之前后二孔。佛教语。谓众生轮回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六龙 liù lóng
1.指太阳。 2.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3.六兄弟的美称。六君子 liù jūn zǐ
1.史籍中合称六个杰出人物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约有:(1)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礼记.礼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2)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及陈师道﹑李廌﹐人称"苏门六君子"。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七.姑溪集》:"端叔在苏门,名次六君子……观全集殊下秦﹑晁﹑张﹑陈远甚。"(3)宋宁宗时﹐右丞相赵汝愚为韩侂胄诬陷﹐太学生周端朝﹑张衜﹑徐范﹑蒋傅﹑林仲麟﹑杨宏中六人上书讼其冤﹐被屏斥﹐史称"六君子"。见《宋史.忠义传.杨宏中》。2.(4)明熹宗时﹐魏忠贤擅权﹐御史扬涟劾忠贤二十四大罪﹐涟与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端﹑袁化中﹑顾大章皆为忠贤构死﹐世称"六君子"。又魏忠贤矫旨逮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黄遵素﹑李应升下狱受酷刑死﹐世称"后六君子"。参阅《明史.宦官传.魏忠贤》。(5)清光绪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因"戊戌变法"失败﹐同时遇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参阅《清史稿.李端芬谭嗣同等传论》。3.国画称松﹑柏等六种树木。六师 liù shī
1.周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曾运干正读:"六师,天子六军。周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师。"《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后以为天子军队之称。《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尽力输诚,奬厉六师……以宁社稷,以报万分。"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诗:"济潼纡万乘,临河耀六师。"清魏源《圣武记》卷六:"及车驾将至,冰骤坚,六师毕济。"亦泛指全部军队。参见"六军"。六铢纱 liù zhū shā
指六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