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黄庭坚

发布时间:2020-06-20
1 黄庭坚的一首著名词作,表现了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一生创作颇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当时比较流行的文学形式——词,黄庭坚的许多词句我们也是耳熟能详的,比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构思巧妙,活泼俏皮,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首黄庭坚的著名词作,便是这首《念奴娇》,这首词写于绍圣元年,当时作者谪居戎州,在宋朝时正是边远地区,再加上贬谪的遭遇,心情按说会十分糟糕,但是这在这首词中,黄庭坚却以豪迈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自己面对人生磨难时那种豁达、伟岸的胸怀,表现了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堪称酣畅淋漓,充满着乐观的情绪,而作者自己也对这首词十分欣赏,曾自诩“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

这首词之前,其实还有一段小序,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由来,直接摘录如下:“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念奴娇

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首三句以十分开阔的景色描写开始,“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雨过初晴之后,秋色如练,有彩虹挂在天空,远处山如眉黛,煞是好看,这句中“净秋空”三个字,笔势飞动,将那种烟消云散,天地为之一爽的动态感表现了出来,堪称绝妙,其次,“染”字也写得十分鲜活,充满了雨后初晴的生命力和清爽气息。

接下来几句,写赏月的情形。因为此时刚过完中秋,月正渐亏,但是清辉在词人看来毫无影响,他要表现的是欣赏着自然风光、在美酒好友的陪伴下的愉悦心情,那么自然上的缺陷也是能够以心情来弥补的。当然此处接连几个问句,也集中体现了词人的好兴致。甚至词人还把嫦娥的典故进行了翻新,将她从月宫中拉了出来,并且还兴高采烈的驾驶着这一轮玉盘,飞驰过长空,这种全新的视角,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下片开始,写月下游赏、宴饮、听曲,开头便以散文化的笔法,表现了这群放荡不羁的人,在张园的树林中游戏作乐、开怀畅饮,因为已经离家万里了,那么今宵有此欢乐,也必须要开怀畅饮才好!

接下来三句,更是将词人的豪迈之情,推向了顶峰,“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此处是用了《世说新语》中东晋瘐亮在清秋之夜,登楼游赏,曾经说道“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的典故。老子,是老夫的意思,但是以此入词,自有一种豪气。这三句十分精彩,可以说是这首词最精彩的句子了。作者说自己走南闯北,可最爱的还是“临风笛”,在雄浑潇洒之中透露出满怀豪气,结合作者的遭遇,可见其在逆境中并不颓废的乐观心情。

最后一笔,转写那位善于吹笛子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因为感激知音,所以朋友的笛声更加悠扬了,在这笛声中,此词也结束了。

黄庭坚的这首词,于豪迈处自有...

查看更多
2 黄庭坚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直指人心,让人越读越亲切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今天小编要分享的是一首黄庭坚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直指人心,让人越读越亲切。

黄庭坚在熙宁元年(1068)九月,年方23岁之时到任汝州叶县尉,此时汝州(河南)的最高长官正是北宋名相富弼。富弼与黄庭坚的舅舅李常、岳父孙觉都有过同朝为官的交集,因此听他们说过黄庭坚如何少年聪明等等,很想见见这个初生牛犊。这可好,黄庭坚到自己属下当官,而且还拖拖拉拉了一年左右才来上任,正好有借口抓来教育教育。

估计黄庭坚还沉醉在众人对他的《满庭芳茶 》等等诗词赞誉的快意之中,以至于见到如此高级别(相当于以现在的总理级别去当省长)的顶头上司富弼时,没说什么治国理政的方略,倒是谈起了茶诗茶词,品茶意境。结果是被富弼连同迟到的事,好一通的训斥教育。在清初的《宋稗类钞》中记载:“富郑公初甚欲见黄山谷,及一见,便不喜。语人曰,将谓黄某如何?原来只是分宁一茶客。”意思就是说,富弼开始很想见见黄庭坚,真的见到了,反而就不怎么喜欢他了。对人说,我还以为黄庭坚如何了得呢,原来也只不过是江西修水的一个茶客罢了。

黄庭坚任叶县尉至熙宁四年(1071)底届满,回到开封听候调任。到了熙宁五年(1072),尚未接到调任的消息,却正好遇上朝廷招考四京学官。北宋建有东、南、西、北四京,都城位于东京开封府,即今河南开封;南京应天府位于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位于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位于今河北大名。在这四京,均设有北宋的最高学府,称为“国子监”。既然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就必须要有最优秀的教师。这回朝廷还算是比较公平公正,在历届进士当中,公开招考国子监教授。

这机会让黄庭坚遇上了,那哪能错过啊。果然一考即中,黄庭坚以优异的成绩被任命为北京大名府国子监教授。其实大名府距离首都开封还是相当远的,这国子监教授顶多也就是个七品的级别,还只能说是在地方当个学官。不过论文化,黄庭坚可是“杠杠的”,做教授可谓发挥其长了,因而驾轻就熟,表现得十分出色。以至于在熙宁九年(1076),即四年一届的任满之时,北京大名府的留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把手”),北宋名臣文彦博,相当欣赏黄庭坚的学识、文章以及作为教授的天赋,坚持要留其连任。这样黄庭坚在大名府度过了相对悠闲、舒适的八年教授生涯。

这期间,黄庭坚将自己的讲义整理成了《论语断篇》、《孟子断篇》、《庄子内篇论》等等,对《易经》、《佛经》也颇有研究,还常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吟诗唱和,作品颇丰。其中脍炙人口的《品令茶词》就创作于这个时期。原文为: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还是在说北宋的著名贡茶“龙团凤饼”。“龙团凤饼”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呢?在其后的宋徽宗不无骄傲地在《大观茶论》中这么说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

查看更多
3 黄庭坚的经典古诗有哪些?五首诗五种不同的古诗类型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经典古诗有哪些?五首诗五种不同的古诗类型,你更喜欢哪首?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字鲁直,因游安徽潜山并爱其幽胜而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他少小即纵览群书,博学多闻。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国史编修官等。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句法特殊精于锤炼,结构严谨富于音乐美,风格奇险深刻魄力雄阔,被推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及领袖,对宋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并与苏轼齐名,是矗立于北宋诗坛的两座高峰,世称“苏黄”。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宋·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是一首怀人诗,是诗人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春天,解去叶县(今河南叶县)县尉职务时写的。诗中描写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劝友人也辞官归里与己同游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因得不到赏识而欲归湖山的心情。这首诗章法严谨清晰,结构既富于变化又完美自然。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是一首登临诗,是诗人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太和)知县时所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于黄昏时分登临快阁游览四处眺望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当时欢快爽悦和孤独无聊的矛盾心情。这首诗构思奇妙,气势豪放,是诗人最优秀的名作,清人姚鼐说它“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后世的诗评家们也常举出这首诗来代表诗人诗歌的主要风格。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翰墨场中老伏波》

宋·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呈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惟见归牛浮鼻过。

《翰墨场中老伏波》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秋初,由于权奸章下台,遂从四种戎州的贬所被朝廷召回,准备任吏部员外郎,途经江陵(今湖北江陵),因患病辞谢不赴,病愈后听候新的任命期间,经常漫步荆江亭时所写的组诗《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诗人留滞边远地区时的萧条寂寞的生活,抒发了诗人一生中屡遭挫折的感慨和为国效力的意愿与决心。这首诗写景如画,景中含情,并成功地运用典故,语言精练,含义丰富。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黄几复》是一首怀友诗,是诗人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春,在德州德平镇监镇任上,为怀念自己少年时代的朋友、当时远任广州四会县令的黄几复而写的一首著名诗作。诗中描写了两人昔日的友情和诗人今日的怀想,赞扬了黄几复的清贫好学和干练有为,...

查看更多
4 黄庭坚的经典代表作,全诗句句用典精切,有“点铁成金”之妙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的经典代表作,这首诗是黄庭坚的诗作名篇,同时也是宋代咏物诗的代表之一。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黄庭坚

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此诗作于元佑元年黄庭坚任秘书省校书郎之时。钱勰,字穆父,元丰七年出使高丽,归拜中书舍人,元佑初年为开封知府。关于猩猩毛笔这件事情的原委,据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二首跋》:“钱穆父奉使髙丽,得猩猩毛笔甚珍之,惠予,要作诗。”猩猩毛笔是以猩猩毛制成的毛笔。

起首两句先交代猩猩被人擒获的原因。据说,猩猩爱喝酒,又爱穿木制的鞋(屐),于是山里的人就用酒和屐诱捕它们。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裴炎《猩猩铭序》:“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着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逮乎醉,因取屐而着之,乃为人之所擒。”

“爱酒醉魂在”意谓猩猩以爱酒而丧生身死而醉魂犹在,浸透于毛笔中,增添了书法的韵味。“能言机事疏”的“能言”,典出《礼记·曲礼》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意谓尽管猩猩会说话,却不能保守机密,此处暗指人们言多必失。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两句合在一起,寓含着“酒后失言”的意思。

颔联“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是广受称颂的名句。要理解这两句诗,就要了解“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这三个典故。《世说新语·雅量》:“阮遥集好屐……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东晋名士阮孚(字遥集)爱好木屐,有人去拜访他,看见他正在吹火给木屐打蜡,阮孚感叹着说:“不知一辈子能穿几双木屐?”神色闲适舒畅,超脱旷达。

这里诗人将猩猩爱穿木屐与“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勾连起来透射出一个智者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用典别开生面,妙趣横生。另外,宋人陈郁指出用“人生”对“身后”更合适,但“猩猩不可言人,故改之耳”。

由此可见诗人写作时思维之缜密程度。“身后”典出《世说新语·任诞》张翰之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五车书”典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身后五车书”意谓猩猩虽死,但用它的毛做成的笔却写出大量着作。

清王士禛评颔联这两句曰:“超脱而精切,一字不可移易。”《分甘馀话》)方回评曰“此诗所以妙者,平生、身后、几两屐、五车书,自是四个出处,于猩猩毛笔何干涉?乃能融化斡排至此。”

颈联叙述猩猩毛笔的来历和用途。据《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公营建洛邑完工后,举行朝会,诸侯及四夷献上贡品。因为猩猩毛笔得自高丽,所以诗人说,猩猩毛笔就在众多的贡品之中。“物色”兼有形状、形貌和寻找、挑选之意。“石渠是汉代宫廷藏书之所。因为着书需要用笔,所以说猩猩毛笔的功劳在石渠阁的典籍之中。

最后,诗人将猩猩和杨朱做对比。杨朱是战国魏人,诸子百家中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爱己、贵生、为我,因提出“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而被视为自私自利的典型。结...

查看更多
5 ​黄庭坚这首古诗《跋子瞻和陶诗》全文赏析,诗人极力为苏轼辩解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这首写苏轼的古诗《跋子瞻和陶诗》全诗赏析,极力为苏轼辩解,极力为苏轼鸣不平。

作为苏轼门下的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在文学史上的名气是很大的。不管是宋词的创作,还是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他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那句著名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短短14个字,却写尽了人世沧桑,直到今天读来依然很有韵味。

作为苏轼门下的学子之一,黄庭坚对于苏轼人生经历的坎坷是非常清楚的。苏轼是当时最有名气的宋词作者,但是在仕途当中遭遇的接连厄运也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黄庭坚很是尊敬苏轼,所以对于他的人生经历遭到的困苦和艰难,也大都抱以同情态度。

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这首古诗就是如此。他在古诗中将苏轼和陶渊明相提并论,认为其有陶渊明的风采,在当时可谓是很高的评价了,以下是这首古诗的全文。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跋子瞻和陶诗》,苏轼在被贬期间曾经写了很多的诗词,有一部分是唱和陶渊明的作品,专门编著了一个小册子,由黄庭坚负责写跋。黄庭坚也不负众望,在这首古诗当中给予了事实上很高的文学评价。尤其是这诗歌当中的“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把苏轼和陶渊明相提并论,摆在同样的位置。

古诗文赏析: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古诗的一开始,黄庭坚就为苏轼的人生坎坷鸣不平。当时苏轼被贬来到了岭南之地,条件非常艰苦。在黄庭坚看来,苏轼被贬来到这里其实也就说明当时的宰相对苏轼动了杀心,才会把他贬到这里。

毕竟当时这里条件很差,而且气候和北方差距也很大。苏轼一个书生被贬到这里,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上都备受折磨,如何能坚持撑得下去?

但是苏轼“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按说在中原之地生活了很长时间,来到这儿困苦之地,必然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但是苏轼旷达的性格却拯救了他自己的人生。他在这里不但能够吃饱饭,睡好觉,还有多余的精力写出了很多和陶渊明的古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述,他乃是千载名士,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苏东坡在今天能够和他相提并论,也说明苏轼其实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一代文学家。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当年陶渊明选择归隐,今天苏轼来到岭南之地待当官儿,看上去选择是有不同,但其实两个人的风格以及人格追求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同样在世俗当中遭遇不顺,但是内心的旷达都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两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也都是相似的。

黄庭坚的这首唐诗,极力为苏轼辩解,极力为苏轼鸣不平。虽然在仕途当中并没有收获,但是在江湖之远的宋代词坛上,苏轼终究成就了一代诗名,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文学明星。


查看更多
6 黄庭坚写给被贬友人的一首诗,天不我待,世事沧桑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首诗,黄庭坚写给被贬友人,抒发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内心志向的理解和赞同,功业难成,人生易老,天不我待,世事沧桑。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等官,辗转各地,大多为清闲零散小官。

黄庭坚以诗词和文学为专长,其多才多艺、才华卓著,文采斐然。在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在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在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虽却远逊于秦氏,但其风格迥异,开一派之先河。

《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这首诗是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当时他三十七岁。这时苏辙(子由)贬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黄庭坚兄黄元明(名大临)寄给子由的诗,起二句说:“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次韵作此诗寄子由。

首联写我和子由(苏辙)已经相交差不多半世,相互之间意气相投,两人之间的友谊就像涛涛江水连绵不断,古人云逝者如斯夫,感叹时间的流逝,这样多年有多少人真的功能名就,能书写人生的辉煌,几个人图像能像唐朝初年一样登上凌烟阁,封侯拜相,光耀门楣,实现一个男子汉的远大志向。

颔联写春天的景象变化,春天花开花谢,雨打风吹去,落花流水,春天的脚步匆匆而过。我惆怅的望着,沿江两岸的江水波涛汹涌,翻滚不息,惊涛骇浪,巨石拍案,卷起千重浪。以夸张的手法来描写景色,表现出内心的情感的宣泄和起伏变化很大,所看所想,所思所悟皆为了表达诗人内心对友人思念之情,如江水拍岸,翻滚不息。

颈联由写景转到抒情,诗人准备辞去官职去寻找人生的真谛和梦想,弄清楚人生在世的真正内涵与意义,知道这位爱好金石的忘年之交一定不会赞许和支持,彼此忘掉年龄辈分的界限,你会同意和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古人以官员的服饰和佩戴印绶来区别官职大小,古人以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代指高官厚禄,金紫是身披华丽锦袍,佩戴金印或银印的高官,铜章代指微小的官职,绿袍(青衫)也代指微小的官职,如琵笆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

尾联进一步将抒情推向高潮,我们天各一方,相思相得,可是恨不能相逢好好的畅谈,高歌一曲,以诗会友,岂不快哉,可惜我们都俗事缠身,离不开身,只能看老天的安排和眷顾,日月变化,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现在我们都已经是双鬓斑白,容颜已老,可是感情弥深。

全诗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结构工整,写景与抒情结合,轻重虚实,对比分明,写朋友相思之苦,一直被人当作律诗的样板。诗首联感慨时光如逝水,功业难成。颔联...

查看更多
7 黄庭坚最美的水仙诗,最令人称妙的是诗作的后两句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寒冬腊月,漫天飞雪,万物凋零,在一片苍茫无垠中,那点缀在山间的点点殷红,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古往今来,梅花成了冬天最美的风景,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盛赞。什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都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咏梅诗。

其实,冬天除了有不畏严寒的梅花,还有脉脉含情的水仙。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水仙在中国的栽培历史相当悠久,是中国人在新春佳节时最喜欢的花卉之一。水仙花的花语有万事如意、吉祥、美好、纯洁、高尚等意。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水仙花只代表一种含义,那就是:团圆,思念。黄庭坚的一首“无题”诗,博大精深,水平之高直追李商隐!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宋代诗坛最美的水仙诗《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满溢仙气,最美妙的文字写出了最潇洒的性情。它也是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的一首最美咏物诗,流传千古。全诗如下: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作为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黄庭坚的诗作水平很高,可以与苏轼一较高下。他作诗讲究炼字,用语独特,结构巧妙,格调高远。这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就是代表。写这首诗时,黄庭坚已经51岁了,因为受新旧党争的牵连而被贬到了四川数年。

此时的作者,刚刚结束贬谪生涯,由四川调任安徽当涂任太平州知事,途经湖北,在荆州沙市候命。这首诗就作于此时。从诗中可以看出,虽然遭遇多年贬谪,但诗人并未变的颓废丧气,依旧豪气干云,潇洒不羁。尤其是诗作末尾一句“出门一笑大江横”,真是豪情万丈。

诗作前两联独辟蹊径,用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洛神来比喻水仙,先写姿态,再写心灵气质,与其他同类咏物诗迥然不同,可谓新颖独特。首句描写洛神出现时的美丽飘逸,把植立盆中不动的水仙花,比成“轻盈”漫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动人,满溢仙气。

而后,诗人进一步把水仙花人格化,写出了它的“楚楚可怜”之态,就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在曹植的《洛神赋》中,“断肠魂”是用来写人的,但黄庭坚却移来写花。其实,无论是说水仙还是说洛神,诗句都极其动人。花与洛神在诗人笔下合二为一,令人浮想联翩。

最令人称妙的是诗作的后两句,无论在意境上还是风格上,都与前两句迥然相异。前两句缠绵深情,秀美多姿,后两句却粗犷有力,潇洒不羁。水仙洁白无瑕倾国倾城,可以和山矾梅花称兄道弟。诗人独自欣赏水仙太久,感到一丝丝寂寞。于是,他走出门外散散心,看到了是“横”在面前的“大江”。

与诗作前两句相比,诗作后两句意境阔大,风格粗旷,不但形象、笔调和前面二句极不统一不调和,而且转接也很突兀。究其原因,一方面写出了诗人身处贬谪时的复杂心理;另一方面,诗人就是要在这种看似不协调之中表明自己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神状态...

查看更多
8 词人黄庭坚自创的词牌《望江东》,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提起《望江南》相信各位网友都不陌生,这是一个非常出名的词牌,也给我们留下很多千古名句,比如苏轼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等等。但要说《望江东》可能大家就不怎么熟悉了。

《望江东》是宋代词人黄庭坚自创的词牌,他之所以会创作这么一个词牌只是因为喜欢的女子住在大江的东边,因一江之隔而无法相见,于是便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词人开篇便点明为何要望江东了,因为他和喜欢的女孩被“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一个“隔”字相当重要,将思念者极目所望、而望而不见的失望惆怅呈现出来。

“思量只有梦来去”,由于视线被阻隔,望不见所思之人,他反复思量,最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现实中他与爱人被大江阻隔,而在梦中却并无时空的限制,他可以跨过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爱人的身边。

上片由现实入梦,写遥望,写梦忆,下片则由梦境又回到现实中,写灯前写信,连贯的表达出了主人公感情的发展。“灯前写了书无数”,梦始终是虚幻的,他要谋求与所爱之人的真实联系,因而他灯前执笔,写下了非常多的书信。“无数”二字,既说明了他夜夜如此,又说明了他心中思情无限。但紧接着他又生出“算没个、人传与”的念头来,使得他又陷入极度的失望之中。

“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想到可以托鸿雁传书,于是心中的希望顿时又被点燃。然而,这里还有“直饶”两个字,“直饶”意为纵使。纵使能托鸿雁传书,也要等到秋末时节。下片词人将一个相思者的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写相思,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通过一连串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表现的曲折尽致。


查看更多
9 黄庭坚的一篇经典之作,诗中体现出来的豁达和乐观,更是令人佩服不已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古诗词中诞生了不少俗语、谚语和成语,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它的出处,也不知道它的上下句。虽然陶渊明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但就连他这句诗都还有更为重要的下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来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不过是自谦而已。所以我们读书时,不但要会用精华部分,也要知其所以然。

本期要和大家说的是名句“四海一家皆兄弟”,这句话经常被不少人挂在嘴边,但却不知道它的上一句。其实这是一句诗,出自北宋大文人黄庭坚的一篇经典之作。虽然这句诗是越读越豪气,但它的上一句却令人不寒而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竹枝词二首》

北宋.黄庭坚

(其一)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其二)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在苏轼的4个爱徒中,黄庭坚的豁达是跟师父最像的。所以哪怕半生被贬,他都不曾像秦观一样哀哀怨怨,这首诗就是其豁达性格的证明。1095年,黄庭坚被贬黔州,在当时这不是一个好差事,赴任的道路又远又险,正是“山路十八湾”,而这组诗就是在这段山路上所写。

从第一首诗中,我们就能读到一个“险”字。首句就道出了山之高,山路之多。那一百八盘直入云霄,峰壑与浮云相伴。傍晚时节,夕阳落入山涧中,将四十八渡照得分外明亮。这句中的“一百八盘”和“四十八渡”一个是山名,一个是渡口名,诗人巧妙地将他们引入诗中,两个数量令人印象深刻。昔日李白曾写过一首《蜀道难》,形容山路诗仙用的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样是同时写山水之险,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路途凶险,但一向乐观的黄庭坚自然不会因此畏惧,所以在后两句中,他还是发出了一番豪迈的感慨。诗人将眼前的险地喻为“鬼门关”,这本来已经令人不寒而栗了,但他却还要再加一个“莫言远”,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下去。而最后一句却笔锋一转,就算再远再偏的地方,他都不害怕,毕竟四海之内都是兄弟。王勃曾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而黄庭坚将此诗化用得更加直接,可谓满满的豪情和乐观。

第二首诗与前一首的结构大致一样,前两句写山势之险,后两句抒情。不同的是,这一次诗人引入了蛇和猿两种动物,从它们对山势的反应侧面烘托路途的凶险。最后的落笔,诗人表示就算这“鬼门关”再远,也仍是皇土。

纵观这两首诗,从遣词用字上来看,颇具民歌特色,十分接地气。从结构上来看,先写景后抒情,一气呵成。而诗中体现出来的豁达和乐观,更是令人佩服不已。“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其实这两句连起来读才更霸气。


查看更多
10 黄庭坚最高深的一首诗,没人能说清楚他当时的心境
黄庭坚最有名的一首诗
黄庭坚最著名的诗
黄庭坚的诗

在本文中小编想要讲述的是黄庭坚最高深的一首诗,没人能说清楚他当时的心境。

苏门学子黄庭坚,作为和苏轼一样优秀的才子,虽然他的名声,没有像他的恩师苏东坡一样,传遍古今,妇孺皆知。但是只要了解他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的诗词中,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甚至比苏轼的作品更有深度,更有意境,能够让人看到他的风骨,就像一棵扎根悬崖峭壁之上,傲立于崇山峻岭之间的苍劲老松。带着一种常人看不懂的境界,历经风吹雨打,独享世间清净。其中最为高深的,便是这首《杂诗》,可以说是,黄庭坚笔下最难解释的一首诗,众人各执一词,至今未有定论。

这首古诗的含义,当真无愧为高深幽玄,变幻莫测。在人看来,犹如神仙之言,扑朔迷离,似有所指,却又不解其中真意。宛如道经中的隐语,没有具象的思维,让人随意体会,自由感受,虽然有时会若有所思,但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或许这正是黄庭坚悟道的体现,悟透了世间大道的真义,随意出口,皆为玄妙之言。仿佛隐藏在云雾之间的真龙,只闻其音,不见其形。这首古诗透露的感觉,便是他当时那种心境,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也许就连他自己,也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

《杂诗七首·其一》

宋·黄庭坚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关于这首古诗,开篇两句其实还比容易理解,自古以来,也未曾有过太大的争议。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便是最后两句,几乎每个人,都能够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意思,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境界。有人看到了放下纷扰,不再执着的幽深宁静,有人看到了皇图霸业,到头成空的哀叹,也有人看到了自己碌碌无为,空度一生的结局。

但是这些理解,似乎都没有错,这首诗就是一种心境的体现,所写之言,也都充满了虚幻,没有真实的对照。无论人们怎样认为,都有各自的道理。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所帮助,从中得到一些真实的感悟,拨开迷雾,看清人生。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这一句,其实与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于天地之间,看似漫长的人生,实则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瞬息而已。还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景,便已走到了尽头。

从青丝万缕到白发苍苍,只是转眼之间,无穷无尽的世俗琐事,苍老了多少人的容颜。所有的青春与热忱,都在岁月中被慢慢消磨,直到化成一抔黄土,一切终将成空。

在看到这样的结局之后,人们的心中是否还有执着,能否放下那些挂念和烦忧,以及虚妄的追求。“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一句诗中的鹿,既可以理解为逐鹿中原的霸业,也可以认为是深山中无欲无求的仙灵。

但是这两者,无论是哪一种,都很少有人得之。到头来,终会发现,自己终究没有摆脱平凡的命运,不过是茫茫大海中,一条普普通通的鱼儿。所有的追求,只是黄粱一梦,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拥有真正的结局,都是一场不断变幻的轮回。

而这首诗的核心精神,正是这种了悟一切之后,超脱所有执着的心境。可既然是心中的境界,又如何能够用语言来诉说,只能让我们跟随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