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唐德宗

发布时间:2020-05-27
1 寒食古诗的意思,为什么说它是首骂皇帝的诗?韩翃靠它得到了唐德宗的欣赏
古诗
寒食古诗意思
韩翃

高筑基,朱漆门,古琴涔涔为君濆;碧玉酒,金足樽,楼榭歌台磬不浑。

戒卫森严的皇宫,檀香缭绕的大殿,镶金雕龙的宝座之上,端坐的是中国古代最高权力的行使人,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皇帝,是一个王朝的核心与威严,是谁都不敢正眼相看的人,更不用说骂皇帝,这可是忤逆天子之大忌。

有一句民间俗语叫做“关起门来骂皇帝”,敞开大门明着骂朝廷可不是闹着玩的事。然而就是有人敢这么干,不仅骂了,还写出来流传后世以便让更多的人去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还有人写:“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长生殿上,风华正茂的年轻少女本该嫁给金舆王子,却被一个56岁的老年人“寿王”抢走了,更要命的是这老年人还是王子的老爸,何其荒唐!

白居易和李商隐的哀怨,几乎都基于仕途的不得志,试想如果这二人都是朝廷要员,想必也不会如此直来直往。然而有一个人骂皇帝却赚大了,他本来只是普通市民一个,却因为写了一首水平非常高的骂皇帝诗,皇帝看了不仅不生气,反而对其大加嘉赏!

这位诗人因而走上人生巅峰,从此平步青云,可谓一首骂诗改变命运!下面小解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全唐诗》里也收录了这首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文:春天的长安城处处飞花,寒食的东风吹斜皇宫的柳枝;黄昏时分宫中传递出御赐的烛火,轻缭的青烟飘入了王侯之家。)

大家可能发现了,看完这首诗的翻译,貌似没有一点骂人的意思啊!作者将寒食节长安城内的传烛活动描述得生动细致,借助轻烟将那种浓厚的节日氛围挥洒得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是一首歌功颂德之作!那么为何会说它骂了皇帝呢?

这正是此诗的高级之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寒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焚身而亡的介子推而延续两千余年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这一天,百姓们不生火做饭,禁烟火,只吃冷食。

也就是说,寒食当天是不允许生火的,百姓遵守了这个习俗,可皇宫之内却在传蜡烛,赏赐大臣。这不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吗?此处的“五侯”表面上是指汉朝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实际则借古讽今,暗指大唐朝廷上那些受皇帝宠幸因此嚣张跋扈的宦官们。

如果不去追究历史原因,单从字句上来看,《寒食》无疑是精妙绝伦的赞诗,读之不仅没有戾气,反而仿佛能嗅到轻烟之味。但是它实际的骂辞却是十分委婉的,如不是深究其根,恐怕一般人是挖不出来的。

韩翃将这首诗发表后,当时的唐皇唐德宗十分欣赏,不仅没有问罪于他,反而将赋闲十年的韩翃送入仕途,一路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相当于起草诏令的国家级机密人员,从此韩翃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韩翃也是唯一一位能够凭借骂皇帝而登上大雅之堂的文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热这和他高超的写作水平是分不开的,毕竟《寒食》的确很出彩!


查看更多
2 韦贤妃主动要求为唐德宗守陵,到底是情深义重还是后宫套路?
唐朝历史
韦贤妃为唐德宗守陵
韦贤妃唐德宗

韦贤妃,祖父为唐中宗第三女定安公主的驸马韦濯,因为出身名门,所以被选为皇太子李适的良娣。李适登基后的第四年,韦氏被册封为贤妃。

韦贤妃因为为人聪敏,性情贤淑,一举一动都能遵循后宫的规矩,所以唐德宗李适相当看重她,后宫里很多事情都会听取她的建议后再施行,其他妃嫔也都将韦贤妃当做表率来学习。

但遗憾的是,韦贤妃虽然在后宫地位不凡,却一生无儿无女。而按照惯例,唐朝皇帝驾崩后无子妃嫔都要出家为尼,为先帝守陵。韦贤妃本也不例外,但是唐德宗驾崩后,韦贤妃却主动上表请求为先帝守陵。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感到奇怪:不是说无子妃嫔都要按制出家守陵吗?为什么韦贤妃还要上表请求呢?其实韦贤妃此举背后暗藏的玄机,是需要仔细品味一番的。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当年唐太宗驾崩后,充容徐惠按制在崇圣宫出家为尼。一年后徐充容得了重病,眼看着病得快不行了,这才拒绝喝药,并写下连珠诗文,向周围人反复表示自己是因为思念太宗皇帝才生的病,自己这就要追随太宗皇帝到地下去了。

看着是不是觉得好感动,觉得这都是什么绝美的爱情故事?然而冷静下来,仔细一思索便可知道,徐充容此举和韦贤妃上表的举动显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徐充容无非是觉得自己生了重病,横竖都难逃一死,那倒不如让自己的死变得更有价值一些。所以唐太宗刚驾崩的时候,不见徐充容表现得伤心欲绝,更不见她写诗写文思慕唐太宗,直到一年多后病得快死了,这才开始到处强调,自己是为唐太宗才病的,才死的。

而徐充容这一场表演的结果自然没有让她失望。一如先前唐太宗在修建了玉华宫后反省自己应当更加节俭,而徐充容早不上疏晚不上疏,偏偏踩着点,等到唐太宗下诏反思后这才顺杆而上,立即上表劝谏唐太宗要爱惜民力,然后如愿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那般,徐充容这一次同样如愿以偿。

根据史书和徐氏家族的墓志记载,徐充容死后,唐高宗将其追赠为贤妃——从二品的九嫔到一品的四妃,这可是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充容一位在九嫔中是倒数第二级的存在。同时,唐高宗准许她陪葬昭陵的石室,毕竟徐充容生前明确表达的遗愿就是让她像祭祀用的狗马一样,前去伺候唐太宗。

徐氏家族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充容的父亲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被唐高宗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六级。而徐充容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充容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唐高宗召进宫,封为了三品的婕妤。

看过充容徐惠的例子,相信很容易理解韦贤妃为什么本就该出家,却偏要上表主动请求去守陵了。其实原因很简单,韦贤妃同徐惠一样,就是想让自己从中争取到更大的好处罢了。

毕竟给皇帝守陵的陵园妾,可不是什么令人生羡的好身份。历朝历代都有诗人对陵园妾被迫将大好年华就这么幽闭枯老在陵宫里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光是唐代就有不下百首怜悯这些守陵宫人的诗歌,“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只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无一不是在控诉这种守陵生涯的凄凉与无望。

但...

查看更多
3 唐德宗时期的因为一个营妓却引发了一场国难?
唐德宗
张延赏
李晟

公元785年,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然而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德宗只得作罢。为何李晟要反对张延赏拜相?说白了,竟然是因为一个营妓。这个妓女名叫高洪,是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军营里的一名妓女。某日,吐蕃和南诏联合进犯西川。当时的大将军李晟受朝廷委派,驰援西川。刚开始,张、李二人相处地还算融洽。但是很快,两人关系因为高洪而改变了。

高洪虽为营妓,姿色应该是不错的。李晟自结识了高洪后便难以割舍,以至于在战事获胜离开西川时偷偷带上了高洪。但保密工作没做好,事情让张延赏知道了。张气得暴跳如雷,立刻派部队将高洪追回。高洪本就是张延赏的,李晟不得不给。人是要回来了,但是李、张二人的梁子由此结下。于是当皇帝要拜张延赏为相之时,身为中书令的李晟坚决反对。由于他强大的影响力,反对有效。这件事使得李、张二人关系更加恶化。一个营妓引发了两个男人的冲突,如果这两个男人都是普通百姓倒也罢了,问题是这两个男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问题就不再简单。

这个时候,李、张二人的老板唐德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德宗知道自己的两个得力助手不但面不和,心也不和,多多少少感到压力,就一直寻找机会想摆平此事。一次宴会,德宗在说了一番大道理后拿出一段非常名贵的绸缎,让二人分别系上,以表示和解。既然皇帝出面说和,二人都照办了。不但如此,李晟为表示诚意,还愿和张结为亲家。可是张延赏却远远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他断然拒绝!李晟和皇帝面面相觑。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严重恶化了。

照理说,作为领导的唐德宗,如果想继续重用二人,今后还得努力做一番协调工作,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他不但没有做,而且在将相相争时还袒护张延赏。最后,张延赏还是成了宰相。

之后,虽然在对吐蕃的战争中,李晟不断获胜,但是由于德宗对李晟功高震主的疑虑以及张延赏的谗言,李晟的虚衔不断被拔高,实权不断地被剥夺,多数时间里只是按时朝见而已,山呼“万岁”之后便靠边站了。

对于这种将相不和、君猜臣忌的情况,敌人的嗅觉往往是最灵敏的。机会不容错过!吐蕃遂派遣使者向德宗请和,李晟坚决反对,理由是他深知“戎狄无信,不可许”。宰相张延赏则极力驳斥李晟的意见,主张和谈。德宗呢,自然是偏向张延赏的,同意会盟。可是就在双方相见,歃血盟誓时,吐蕃却突然袭击唐军。唐军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悲讯传来,张延赏又怕又羞,一病不起,不久便死了。但是经此一劫,唐朝损失惨重,以至于在此后好几年里,对于吐蕃的侵犯只有招架之功而没有还手之力。德宗也是悔恨交加,郁郁不得终日。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