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出身是北狄的鲜卑族。说白了,不管他们后来建立起来的唐朝有多么了不起,可是这胡人的血统总归是让老李家人感觉没面子的。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有着显赫家世的旧贵族们,李家人总觉得是有些抬不起头来的。
这怎么办呢?
这就和那些寒门的子弟一朝发达了,都得在朝里找个有权势的干爹或者老丈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世一样,老李家拿了天下,也得找个有头有脸的祖宗,于是他们想到了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道教祖师爷,现成的高门槛,这个亲不攀白不攀。所以,李渊这边儿刚建立了大唐,那边儿就急急忙忙地拜了老子做祖先,还花大价钱重修了楼观台。
楼观台在终南山下,距离长安并不算远。有一种说法,说当年那个关令尹喜截下了老子,就把他带到了终南山,这里有尹喜自己盖的一座小楼,取名“楼观”。老子在那里写了五千言,就骑牛西去了。从此以后,这位令尹工作也不要了,每天就在这楼观里潜心研究老子留下的这五千言,并把它当作一种学术思想发扬光大。到了秦始皇二十八年,嬴政在这个地方建了座清庙以纪念老子,之后汉武帝又在这儿建了座老子祠。从此,楼观台便成了道教的发源地。
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对于老子的认亲活动就进行得更加没羞没臊了,他直接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这可是个非常不得了的封号,比太上皇还要大好几个级别。纵然他的老婆武则天对于佛教痴心一片,但碍于整个老李家都拜了老子当祖宗,那她也就只好封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了。
到李隆基做皇帝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说他就是老子。这梦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李隆基醒来以后是坐不住了,立即下令重修楼观台,并说梦里老子交待他了,说在楼观说经台附近有老子的玉像一尊。派人去挖,果然还就真挖出来了。李隆基诚惶诚恐地把这玉像迎回兴庆宫,在大同殿里供奉着,还下诏全国各地都要设玄元皇帝庙,并且在长安招了一大批学生,专门学习老子留下的五千言。为了显示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他还把《老子》从此改为《道德经》。这“经”的意思,当然就是比一般书的规格要更上一个档次了,受重视的程度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道教与佛教并行,两家各不相让,谁也不服气谁。但是,佛家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佛”取得了民心,“道”行再高深,离老百姓的日子总是有些远,纵然背后有皇帝在撑腰,但佛教一直却处于领先道教的优势地位。
事情一直发展到唐武宗时期,武宗是个坚定的道教徒。他身边有个道士叫赵归真,天天在皇帝耳朵边儿上说要一扫佛教的歪风。正是瞌睡找枕头的时候,偏偏这些佛教的僧人们,还真就给人家递上了个枕头来。
到了武宗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寺院经济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要么是皇帝赏的,要么是有钱人送的。因为唐朝的法律规定了寺院里的僧尼不仅拥有土地所有权,而且还不用缴税,所以那个时候的寺院全都肥得流油,僧尼们也都一个个成了穿着袈裟的地主。
他们有了钱以后,就想要钱生钱,于是偷偷地搞信...
查看更多与“唐玄宗李隆基干嘛把《老子》改成《道德经》?这其中有什么意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