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

发布时间:2020-06-04
1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实就是小说家们想象出来的
草船借箭真正的人是谁
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真相

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有这么一段儿,话说赤壁之战前,周瑜想要除掉诸葛亮,并且命诸葛亮三天之内铸造十万支箭,并且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那诸葛亮就人头落地,而后诸葛亮问鲁肃要了二十条快船,趁着大雾起时开向曹营战船,由于天黑又有大雾,曹操匆忙下令用弓箭对敌,于是这就是草船借箭的传说,那么诸葛亮真的就那么神?能做到草船借箭?还真就是那么神,不过草船借箭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被网友调侃为“合肥战神孙十万”的孙权孙仲谋,你们肯定又惊讶,孙权这个家伙有那么大本事?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建安18年,也就是公元218年,赤壁之战的10年后,曹操与孙权又在长江一带打了起来,根据惯例,曹操北方人马不习水战,再加上赤壁一败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所以曹操被孙权打的坚守不出,而孙权也挺能作的,胜了那么两场战斗就得意忘形了,一天见江上泛起薄雾,孙权有心去戏弄曹操一番,并且借此探听曹营的虚实,故此开着一条硕大的战船缓慢的开向曹营,路上钟鼓齐鸣歌舞升平,简直就像是去度假一样,根本没有一副战场上的样子,这一举动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曹操生性多疑,不论是正史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是有了明确的记载,故此,见江东大营处驶来一艘硕大的战船不禁让曹操感到疑虑,可是听得穿上的钟鼓音乐之声又不像是要来打仗的啊,曹操实在搞不清楚孙权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出军迎敌又唯恐有诈,故此只能感叹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也”然后命令水寨所有弓弩手向孙权的大船射击,做完这些部署后曹操心想,不管你是何目的,我就是不出战,我军箭支充足,打不过你还耗不过你?然而这一举动可让江上的东吴士兵惊慌不已,而孙权却异于常人的下了这么一道命令。

孙权说“此时如果退走,曹操必定率军追击,那时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传令,调转船头成一字,让他射,我看看他有多少箭,还能把我的船射塌不成?”此令一出,船头调转,过了一会儿,船身一侧因为受箭射击的次数太多,船身不平衡,在继续下去就会翻倒,而孙权再次下令,调转船头,让另一面船身也受箭射击,不一会儿,船身再次恢复了平衡,随后孙权才下令撤退这就是草船借箭的始末,没有谢曹丞相赠箭,也没有太多的战船,更没有诸葛亮,有的只是孙权。

最后不得不佩服小说家们的想象力,把如此枯燥的故事变的那么生动,孙权借箭比起诸葛亮草船借箭来却实是略输一筹,可一个是历史形象,一个是文学形象,二者之间并无可比性,

查看更多
2 小学生都知道的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实都是罗贯中捏造出来的
草船借箭真正的人是谁
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真相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在演义里,也是非常有名的一段,周瑜的忌才、鲁肃的老实、孔明的神机妙算,写得那叫一个活灵活现。

但读演义要非常小心的是,这毕竟是一本小说,不是史书,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的形象,连带把周瑜、鲁肃都给丑化了,他还捏造了很多没有发生过的桥段以增加精彩的程度,其中草船借箭就是。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赤壁大战之后五年,曹操率兵攻打孙权在长江所建立的军事要塞“濡须”。曹操的水军驾驶油船,半夜渡江抵达沙洲上。孙权率领水军围攻曹军,双方发生接触战,孙权军俘虏曹操军三千多人,但自己阵亡的也有好几千人。接着双方就在此形成对峙的局面。孙权好几次对曹操发动挑战,曹操只是在阵地坚守,不肯出来决战。

有一次孙权自己出马,带着一批吨位很轻的快艇舰队,从濡须口进逼到曹操阵地之前,曹营几个大将想要出来决战,曹操就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自见识我们的部队,那就让他来看。”于是下令军中加强戒备,弓箭没有命令不得发射,展现精实的军容。孙权看曹操没有攻击,就率舰队从曹营面前晃过去,船走了五六里后,还故意绕回来,叫乐队击鼓奏乐示威。

曹操看到孙权的水军训练有素,军容壮盛,叹了一口气说:“生儿子就该像孙权这么优秀,如果是像刘表的儿子,简直是猪狗一般!”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这事源于五年前赤壁大战前夕,荆州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听说曹操要来攻打,立刻未战先降。

双方在濡须对峙了一个多月,彼此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孙权就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春天来了,这一带会淹大水,建议曹公最好赶快撤退吧。 ”信中有另外附了一张小便条纸说:“阁下一天不死,我就一天睡不安稳。”这两句实在很经典,一方面给足了曹操面子,承认怕了他,但作为一国之主,字里行间却也没有任何示弱。曹操觉得很满意,就把便条展示给他手下诸位大将看,说:“孙权对我还挺老实的。”于是就撤兵回家。

以上这一段是南朝宋的裴松之为三国志写注释,引用吴历而写出来的。而孙权率舰队向曹操示威那部分,裴松之同时引用魏略另一段记载供大家参考:话说孙权率领水军到曹营面前探勘兼示威,曹操下令全军以弓箭狂射吴军舰队,无数的箭枝嵌在孙权的船的其中一边,导致船的重心不平衡,快要翻船的时候,孙权下令把船调头让曹军射,船的两侧都插满了箭枝,于是又平衡回来,然后孙权才撤退。

虽然两段记载好像有冲突,不过双方对峙一个多月,也是有可能两事件都发生过。各位请注意,第二段正是罗贯中写草船借箭的灵感与参考,如果你硬要去翻遍三国志在建安十三年赤壁大战前夕的所有记载,是绝对找不到诸葛亮他草船借箭这故事的。这本来应该是在展现孙权的勇敢与机智的,在罗贯中笔下却成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手段。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