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有个国君叫晋献公,他有九个儿子,按照传统,如果献公死了的话,王位应该由太子来继承。可是献公宠爱的骊姬却想让她亲生的儿子来继承,于是便陷害别的公子,结果逼得太子申生不得不自杀,逼得公子们中的重耳等人只好逃跑了。
晋公子重耳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挨过饿,受过冻,经历了不少的艰辛,最后终于在随从们的助下回到晋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上台后,对那些曾追随自己在国外流亡过的随从们,自然要大大地奖赏一番。不知为什么,在奖赏的时候,单单漏掉了一个理当受到重赏的介之推。
介之推,姓介名推,也有写做介子推、介子级的。在晋公子重耳逃亡的时候,介之推是很有功劳的。据说最为难得的是在流亡卫国的时候,当重耳一行讨饭都讨不到时,介之推毅然先后割下自己路膊上的肉和大腿上的肉煮来给重耳吃。
当晋文公要赏赐有功之臣时,原来的随行人员大都自已出来给自己评功摆好,把自己膳吹了一通;而只有介之推一言不发,因此他也就什么都没有得到。见到这种情况,介之推心中很气愤。他气愤的不是自己没有得到奖赏,而是别的所谓功臣们的胡说八道。他想:偷东西的,当然是贼;那种把老天爷的恩赐以及大伙儿的功劳都记在自己账上的人,不是更可耻吗?
他感到,跟这些人再也不能相处下去了,准备干脆找个地方去隐居。回到家中,他便把这些想法全对自已的母亲讲,母亲说:“你为什么不去要求封赏呢?自己不去求,却偏要生闷气。就这样憋死了,你怨谁?”
介之推说:“我自己已经指责了那些人的过失,如果我再那样做,过失不就更大了吗?今后我要再有半句怨言,您就不让我吃饭!”
母亲说:“你就让他明白明白这件事也好呀!”介之推说:“语言就好象一个人的衣服,现在我就要归隐了,还要那好看的衣服千什么?如果我自己再去表白,不仍旧是给自己打扮一番吗?”
母亲见介之推这样,也觉得很高兴,便跟他一齐收拾了行装,到绵山隐居去了。
介子推隐居之后,晋文公才想起了他的功劳,于是马上派人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怎么办呢?不知是故意还是蠢,有人想了一个烧山的办法。说是如果一烧山,介家母子就会跑出来的。大火把绵山烧了三天三夜,却仍不见介家母子的踪迹,等火灭后进山一看,只见介之推跟他母亲合抱着一棵挺直的大树,已经烧死了。
为了表示纪念的意思,晋文公便叫人在绵山上修了一座庙,把绵山的名字改成介山(就是后来山西介休县东南的介山)。第二年放火烧山的那一天,晋文公便通令禁止生火,自己也吃冷饭,以表示对自己的过失的谴责。
与“介子推隐居之后,晋文公欲报恩火烧介子推”相关的文章
范蠡本是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帮助他雪耻灭国之辱,成就霸业。因范蠡深知越王品性,故在成为复国一大功臣后,范蠡便请辞离去,以保性命。后范蠡因卓越的商业头脑,成为史上的商圣,因定居于定陶,在这里再一次发家致富,故有“陶朱公”之称,后世人以“陶朱公”形容富甲之人。
范蠡被世人冠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典型人物,他前后三次散尽财物,或是救济贫困的家人,或是给困苦的百姓,对于财物从不吝啬,即使散尽钱财,凭借其能力又很快能聚集财物,成为富甲之人。
且说范蠡从越国离开到了齐国,在这里带着家人进行苦耕劳作,不出数年便家财万贯,成为名人,齐国人听说范蠡精明的头脑,便让他出任齐国宰相,拥有很多财富。但没出三年,范蠡因位居高位深感不安,便辞官而去,自己的财物均散给以前的邻居们和需要帮助的人,带着重要的财物而去。
随后范蠡便到了贸易中枢的地段定陶,范蠡对这里考察了一番,认为是贸易的最佳地点,经济繁荣、商业往来频繁,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通道,在这里可以致富,于是范蠡便自称“陶朱公”,在这里范蠡发挥他先进的经济之道,贸易流通十分谨慎,很看重时机,随没过多久便家财上亿。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范蠡为了越王勾践能复国雪耻,便利用吴王夫差好美色的弱点,提出一计——美人计,利用美人消磨吴王夫差的斗志,使其荒废朝政。遂范蠡便被委以在全国找寻美女的任务与西施相识,还对西施进行长达两年的培训,让她进宫中勾引夫差。于是范蠡和西施在这段相处的时间内两人互生情愫。
虽情投意合,但碍于国家兴亡,范蠡和西施并不能在一起,有着绝世容颜的西施学习了舞蹈等才艺练好形体便被送进宫中给夫差,夫差见她十分高兴,对西施十分宠爱,不仅给她修建了宫殿,还为两人能饮酒作乐,特地修建姑苏台。且说夫差不抵西施魅力,渐荒废朝政,最后国破家亡,性命不保。
在西施为夫差美人时,两人只能相见却不能相诉情感,甚是悲情。而关于他两之后的结局也是难以表明,有传说西施爱上了夫差,在夫差身亡时便以死殉葬;也有说西施被夫差的妻子得知阴谋被其杀死;也有是夫差死后,范蠡带走西施,两人过着泛舟湖上的隐居生活,甚是甜蜜。
对于这种未知的谜题,我们更愿意去相信最后一种结果,两人相爱双宿双栖,过着悠闲而美好的生活,而现如今范蠡湖中也有他们二人的雕像,是世人祭奠他们伟大的爱情故事而筑。
范蠡湖位于嘉兴,相传是范蠡辅佐越王勾践雪耻复国,功成名就之时退出越国,携美人西施离开是非之地,到了此湖,两人相伴泛舟湖上,后人悼念他们便将此湖命名为范蠡湖。
且说范蠡是个十分有才华有能力之人,因在故乡楚国不得用,也不满楚国政治腐败风气,遂投入需要能人的越王勾践手下,在勾践欲攻打吴王夫差时,范蠡阻止无果,故勾践有会稽之辱,此时采纳范蠡意见忍辱负重求和。
后在范蠡等臣子的辅佐下洗刷了这会稽之辱,振兴越国,范蠡深知勾践品性,知道他是位可共患难之人,但非同富贵之人,为避免杀人之祸便携带家人离开。
西施是范蠡找到的美人,只为进献...
查看更多与“西施范蠡的故事:两人到底是阴阳相隔还是甜蜜隐居?”相关的文章
东汉末东吴世家乔玄家业丰厚与孙坚家是世交,往来频繁,早有结亲。据说乔玄家两个女儿,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是古代少有的美人。不仅长得好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绝代佳丽。后来大女儿嫁给孙策,小女儿嫁给了周瑜。由于史书上关于江东二乔的记载很少,至于她俩的芳名也无人知晓,后人以大乔小乔来区别。
大乔的丈夫孙策是一代英杰,威震江东谋略过人。二人堪称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令世人羡慕。可惜天妒红颜,孙策英年早逝,大乔青春年华就守了寡,诞下一子孙绍。关于孙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史书记载东汉献帝五年,孙策因为打猎遇刺,大乔不分昼夜的陪在他的床榻一旁,茶饭不思,悉心照顾,但孙策仍不治身亡。大乔悲痛欲绝打算随他而去。
孙策临终前曾嘱托大乔一定要照顾好幼弟孙权,辅助孙权接掌大权,铲除奸逆,统治江东。当时孙权十八岁,在古时十八已成年,但中国传统伦理上有长嫂如母一说,大乔便放下了以身殉夫的打算,不负重任。大乔对孙策的情爱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孙权当政,对大乔万分尊重。孙权在大乔的协助下,另外再加上一些大臣如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在江东建立起很高的威望,进而掌控大局,后建立起吴国。大乔在孙权成为一国之君后便不再过问世事,深入简出,安详天年。
大乔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有名美人,她们的最终命运如何呢?除了四大美女之外,历史上还有东吴二乔,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曹操曾在赤壁之战前夕,饮酒当歌,醉意朦胧的对臣子们说爱慕二乔美色,欲为美人建筑铜雀台。可惜了曹操赤壁大败,否则二乔命运也许又将改写。
大乔小乔,她们所嫁的夫君都是吴国的英雄才俊,按理来说嫁得这么好,已经比别人幸福了一半了。大乔嫁给了孙策,吴国的当权者。孙策,人称小霸王,争强好胜,可惜的是不长命,不到三十岁就意外去世了,留下了大乔和幼子孙浩孤苦无依。
孙策死的时候还嘱托大乔要帮助其弟弟孙权当东吴的主公。大乔的儿子孙浩,即使年幼,如果大乔有权力争夺的欲望,还是可以为儿子孙浩筹划的,她的妹夫是周瑜,她完全可以通过妹妹一起拉拢势力,她的父亲乔老也多有名望,完全可以更好的获取吴国其他大臣的支持,但是显然大乔不是贪图名利的人,她遵循丈夫的遗嘱,默认了孙策弟弟孙权的上位。
孙权接任哥哥的位子,掌管东吴大小事务。孙权对皇嫂是尊重的。
只是这个著名的江南美女,因为孙策的英年早逝,并只能选择抚养孩子,守寡一生了。相传大乔带着孩子回到了丹徒故里,选择隐居乡村,最后大乔老死在故里。大乔的一生是相对平淡的一生,她的美貌因为丈夫的去世也就随着消失在了隐居的生活里,再无波澜。
与“三国大乔结局如何?守寡后隐居乡村郁郁而终”相关的文章
李自成起义过程中,这个谋士给了他正确的引领。
牛金星,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精于计谋,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成为李自成大顺政权时的天祐殿大学士,是闯军中少有的文人,牛又荐举军师宋献策。牛金星心胸狭窄,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以宰相弄权,牛金星热衷于登极礼仪,教习登极仪式,不断地劝进李自成,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制造了借口。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率残军退回北京,下令杀吴襄全家三十余口。29日,在牛金星等的策划下,李自成在明宫武英殿即皇帝位。次日,即逃离北京。途中牛金星谗杀李岩,致使起义军军心涣散,宋献策因此出走。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与其子牛佺投靠清廷为官,牛佺官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在明朝官绅中名声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临死前嘱牛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阳。
人物事件
崇祯十年(1637年)左右,牛金星因与王姓亲戚起衅(亦云“以事忤同邑之巨绅”),被诬以抗欠赋税、强占妇女18人,而遭“盆冤”,被革去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
李自成在北京做了一天皇帝,公历1644年6月3日,在山海关一片石战役中战败的李自成回到北京仓皇登基,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典礼,封妻高氏为皇后,派丞相牛金星至天坛代为祭天。
投降清军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李自成率义军入豫西,牛金星参加义军,向李自成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自成纳之,遂成为义军领导集团的重要成员。义军占领襄阳后,改为襄京,牛金星为之建政设官。同年十月,义军“据河洛”之势已定,牛金星同众谋士议定“取天下”的战略战术。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入陕,以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这时,牛金星为天祐殿大学士(丞相),帮助李自成建设政权,筹划进军北京。三月十九日,义军占领北京,崇祯自缢,明亡。义军进京后,牛金星为丞相,他立刻就被荣华富贵冲昏了头脑,忙于筹备登基大典,建政设官,迎来拜往,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未能对时局采取正确决策,以巩固政权。
大顺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李自成阻击失败。而此时的牛金星不仅没有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反而挑拨离间,害死了大将李岩、李牟兄弟,使刘宗敏气急出走,加速了大顺政权的分裂与失败。四月三十日,义军被迫撤出北京,退至西安。十二月清军攻克潼关,西安难以坚守,牛金星随李自成撤退至湖北通城县。五月十七日,李自成到通城九宫山元帝庙拜神后,由于劳累过度在神台旁熟睡,不幸被当地乡民当贼误杀(一说上山勘探军情被地主武装袭击,全军覆没,死于乱军之中)。大顺军群龙无首,有的降清,有的联明抗清,后遭失败。牛金星后改名换姓隐居于江西武宁县鲁溪深山老林当了道士(一说变节投降清朝)。
查看更多与“李自成起义中多亏这个谋士,后来他却隐居山林”相关的文章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阀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周王并对满赐以妫姓 。满称为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之子完,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他是孙武的直系祖先。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已官为“上大夫”。田桓子(田无宇),生五子:田武子(田开)、田僖子(田乞)、陈昭子(田昭)、田书、子亶。其中田书于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乐安,赐姓孙氏,孙书(田书)便是孙武的祖父,孙书生凭,凭生孙武。
军旅生涯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与伍子胥商议,准备向西进兵。这时,伍子胥“七荐孙子”,使得阖闾同意了接见孙武。在隐居时,孙武已经写成《孙子兵法》。他带着自己所著的兵法来见吴王,阖闾暗自赞叹。吴王任命孙武为吴将,并常常与孙武探讨各种各样的军事及政治问题,都能获得满意的答案。
公元前508年(吴王阖闾七年),吴国采用孙子“伐交”的战略,策动桐国,使其叛楚。然后,又使舒鸠氏欺骗楚人说:“楚若以师临吴,吴畏楚之威势,可代楚伐桐。”十月,吴军乘楚人不备击败楚师于豫章;接着又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九年),吴军采取孙子”因粮于敌”的策略,吃了楚人的食物而继续追赶。最后在孙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五次大战,只用了十几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
阖闾去世后,由夫差继位,他立志要报仇雪恨。孙武、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努力积蓄钱粮,充实府库,制造武器,扩充军队,经过三年,吴的国力得到恢复。
公元前494年(勾践三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由伍子胥、孙武策划,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
飘然高隐
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
查看更多与“孙武屡为吴国献计,为何50多岁的时候突然隐居乡间?”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