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清开国之日起就极为重视国都周边的军事气力,各代天子都市在此上花费重金,对于军队的建设,装备水平,以及对于大清的忠诚度他们都特别看重,他们身上的待遇是最好的,所处职位也是很受天子信任的,而且在此当差总与兵权脱不了关系,也是许多权贵交结的工具。京城周边的军事气力说是全国最强也不为过,就例如说雍正即位或者阿哥逼宫都需要掌握两个重要军营的兵权才有底气,虽说有一定夸张的意味,可是足可见京城军事气力的强悍,想要攻打国都,那可不是一件易事。
虽然在大清的末尾,国力亏空,整个大厦将倾,可是在京城军事方面并不比清盛时期相差几多,相反更胜。在甲午战败之后,清军的几大主力几近破灭,并不能再反抗列强的入侵,当权者看出整个国家的摇摇欲坠,为了可以再续统治,维持自身的荣华富贵,维护国威,下令军队开始练习新军。所谓新军是在传统士兵的基础上依靠新式武器生长分支,多方面练习。
而且在戊戌变法之后,慈禧为了守旧派能继续掌握朝政,增强了对于兵权的掌控,对其极为重视,甚至到达了史无前例的田地,她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还拿出大把大把的银两投入到军事造就方面,下令自身信任的荣禄去建立武卫军。武卫军分为五支分队,散在京城周围,全方位困绕着京城,令京都坚如盘石,纵然其他地方被占领,只要京城还在,国家就在,自身的统治就在。这是其时大清最强悍,也是最后的防线。其分支极广,装备极强,在今后几十年里没有任何军队可以相比,只有国民党军队在获得英美的支持,举行了武器援助之后才可与之匹敌。而且这军队对于大清极为忠诚,纵然厥后成为袁世凯手下的段祺瑞等对于朝廷都有极高的忠诚度。
可是,为何在袁世凯兴兵逼宫之时这支军队却没举行任何阻拦,让其流通无阻,直接问鼎皇位?在这支军队里有一位将领,其名聂士成,他领导着军队中最强悍的一个小队,为大清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劳绩,可是,他所守护的大清却对他不仁不义。因为他重创义和团,而被其所恨,义和团抓走了他的亲人,他率军追击却惨遭叛逆,身中重伤,但这却被朝廷所不齿,多次责怪他,令其心寒,但他还是一心报国,每次都冲在最前线,最后壮烈牺牲,尸体被义和团分尸,最后竟然是八国联军将尸体抢回送回大清,却遭朝廷不齿,认为他的死是种侮辱。
一个将领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焦点,将领受辱,军心也就散了,所以在之后的反抗中屡战屡败,最终混成一盘散沙,由此为袁世凯缔造了极好的条件,最终覆灭大清,乐成登位。
查看更多1912年2月12日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清朝灭亡。不过跟往常不一样的是,溥仪在退位之后依然住在紫禁城,享有皇帝的名号。这是因为早先,袁世凯就与清室签订了优待条件,优待条件商量好了溥仪才宣布退位的。条件中有不少条规定,其中的第二条便是尊号不废。而第三条则是袁世凯承诺的,每年都给清室支付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那么,这400万够溥仪使用的吗?
其实400万两银元跟400万的新币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首先新币在1914年发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袁大头。可这400万的袁大头可跟400万两银元差别很大,至少比之前减少了有三分之一。现在再来说够不够用的问题,这里只拿出400万的袁大头来说。民国有一个叫章太炎的国学大师,袁世凯囚禁他的时候,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是500元。
而他一天可以吃两个大洋的饭菜,但他只要求做一个大洋,就算是这样,菜也十分丰盛。丰盛到摆得远的他都懒得吃,足见一个大洋有多少。假如说用养溥仪的钱养章太炎,那么一年工资是6000个银元,食物按两个算,那就是24个。加在一起就是6024个,也就是400万银元够袁世凯养近600个章太炎。
有人做过调查,在民国初期,一银元可以买到500个包子,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1个或者是2个银元。假如说一个家庭一年用掉24个银元的花销,再加上6个其它杂七杂八的花销,一年也不过是30个银元。那么400万银元足以让上万近十万个家庭生活,这笔钱其实怎么看都不菲,别说章太炎了,就连鲁迅在北京任职的时候工资也不过是350元。
按照食物换算来看的话,民国初期的一银元可以买到三十斤的大米和八斤的猪肉。再用现代的米价来算,三十斤卖100算,那么400万元便有4亿元。虽然说溥仪不能跟寻常人家相比,但他在紫禁城似乎也花不了多少钱,那么,这笔钱够他用的吗?
有记载,溥仪在紫禁城的生活跟从前没什么区别,御膳房依然保留着。在用膳上奢侈的程度丝毫不比从前差,他的所有用品都是最高级别的,章太炎等人的用度自然比不上他的。再有就是他的仆人,溥仪在宫里还养着一大批的宫女太监,加起来起码有上千人。这也是一笔很大的花销,前期或许勉强够用。
但后来他娶了婉容和文绣,花销大大增多,这笔钱便显得不够花。据说溥仪有时候还需要变卖宫中的文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而1924年的11月5日,冯玉祥派人炮轰紫禁城,逼着溥仪离开。在轰走溥仪之后,优待条件也要进行改变,更是只给了清室50万元。
这笔钱对于溥仪来说更像是没有,不过他在移出紫禁城后少了很多的下人,省去了一大笔的费用。加上1925年的2月之后,他投靠日本人,自己也带出了一些之前物品,花销是不用愁了。那段时间,大量的金钱都被花在装扮上,他跟一妻一妾都是如此。
查看更多与“溥仪每年从袁世凯那领400万的银元“生活费”,够他吃吗?”相关的文章
吕碧城不仅是大才女,而且是大美人。从时人赠她的“天然眉目含英气,到处湖山养性灵”以及“冰雪聪明芙蓉色”等诗句里,我们也可看出她的美貌来。今传有其照片多帧,着装为欧式衣裙、胸绣孔雀翎、头戴翠羽,风姿绰约,娟秀妩媚,美丽可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苏雪林曾誉其为“美艳有如仙子”。
从总统秘书到皈依佛门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任大总统,吕碧城进入新华宫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后袁世凯欲称帝,筹安会的一批人积极充当袁世凯帝制复辟的吹鼓手。吕碧城不肖袁世凯及其追随者之所为,毅然辞职,携母移居上海。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生活极其西化、奢华。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字字珠玑,脍炙人口,传诵一时。
吕碧城终身未婚,后逐渐开始对宗教发生兴趣。民国初年,吕碧城在北京见过天台宗高僧谛闲,若有所悟。不过吕碧城真正开始信佛,根据她自己的记叙,是在1929年前后。当时吕碧城旅居英国伦敦,友人孙夫人偶然在街头“捡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小册”,孙夫人对此不屑一顾:“当这时代,谁还要信这东西!”但吕碧城立刻说:“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此为学佛之始。”吕碧城这一学佛因缘颇为奇特,连她自己也常常感叹:“遇佛法于海外,已属难事,况此种华文刊品,何得流入英伦,迄今犹以为异。然倘不遇者,恐终身不皈大法,险哉!”
吕碧城信佛后,守五戒,茹素,不再肉食,而且大力宣传动物保护。1929年,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大力提倡素食,“护生戒杀”。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其佛教修行实践,以净土念佛为主。与太虚、常惺等当时著名僧侣多有往来。
与“袁世凯的总统秘书吕碧城为什么终身未嫁皈依佛门?”相关的文章
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时,直隶不是完整的直隶。由于庚子事变后,八国联军占据天津,驻天津的直隶总督被迫转移到保定,清政府失去了对天津的统治权。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撤出天津有了时间表,但撤出并非主动,而是需要双方谈判,你瞧瞧,还想赖着不走。
清政府负责此事谈判的是外务部诸大臣。牵头人是外务部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其他还有外务部会办大臣王文韶和瞿鸿禨,以及直隶方面的代表,时任直隶布政使周馥等人。袁世凯也曾试图参与此事,但成功。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起,清政府开始就列强撤出天津,与列强的驻华公使展开谈判。谈判过程哪有一帆风顺的,列强驻华公使虽然对归还天津一事勉强表态同意,但在细节问题上又提出诸多苛刻条件。
据当时《申报》所载列强拟定归还天津条款的第四条规定:“距联军占领之天津街市三十基罗迈当(公里)以内,中国不得置守卫兵。”第五条规定:“天津街市及督署所占境内,中国可设立警察,但不得过三千三百名之数。”
“警察”?警察是什么?
警察这个名称,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很新鲜也很陌生。为此,《申报》请人专门写文章解释警察为何物。文章说:
“今日泰西各国皆设警部,凡朝廷出一政,布一令,可以奉命而行;人民犯一法,触一禁,可以蹑踪而得。地方有阙失,风俗有败坏,警察吏皆可指摘其弊,匡救而整理之。盖所以辅地方有司之不及,与我古昔成周之法实相同也。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亦仿西法设立警察署。大抵巡逻城市者曰巡察;特遣侦探者曰检察;其职总以保护人民为要领。保护人民有四:一去害;二卫生;三检非违;四罪犯。”
这就是生活在那时的中国人对警察的理解。
1902年正是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开创之年。张之洞的湖北曾于1898年出现过保卫局,但当时的慈禧太后认为其“迹近植党”,所以这一新鲜事物便于当年旋起旋灭了。四年后,到了1902年,警察一事于“都城既由王大臣督同各员首先创办,名称当然还不叫警察。此外,如保定等处亦渐次仿行,而湖北之武昌府尤办理认真不肯稍涉苟且”。在都城北京办警察(保卫局)的代表人物是肃亲王善耆,在直隶保定的是袁世凯,在湖北武昌的是张之洞。袁世凯不是最早在中国创办警察的人,但他是最早使之制度化的人。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四个字:拿来主义。按袁世凯本人的话说就是“仿照西法”。仿照到何种程度呢?别的不说,连最简单的警察指挥口令都是直接使用英语,并未汉化。为此,袁世凯起用了能够说流利英文的曹嘉祥为保定警务局总办。
不过,仅仅起用会说英语的人和照搬英语指挥口令并不能说明袁世凯对中国近代警察事业的贡献,他最大的贡献是制定了警务章程,从而使警察制度化。该章程共五章,即招募、局制、职守、办法、赏罚。每章有若干节,共计85节。章程规定,除总局外,在城内“东西南北四街要冲地方各设一局,四关设一局”,形成一总局五分局的警务架构。袁世凯根据章程,于光绪二十八年四月(1902年5月)“挑选巡兵五百人,分布城厢内外”,两个月后...
查看更多与“你绝对想不到建立中国正规警察制度的第一人是谁?”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