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14年,楚穆王熊商臣死掉,楚庄王熊侣继位,继位之后,发生了一个有名的故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楚庄王
一:三年不鸣的原因
据史书上讲,楚庄王继位后沉迷酒色,不理国政,还在朝门外悬一块告示牌,上面说:有敢进谏者,死无赦。
大臣们很担心楚国就此沦落下去,先是大司马申无畏拿一只长得很漂亮的呆鸟比喻,意思就是你占着王位却毫无作为,到底为了什么。
楚庄王很聪明,当场就明白过来,说出了很有名的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吧,我会做出惊人的成绩的。
于是申无畏高兴地走了,可他走了以后,楚庄王依然如故。又有大臣苏从忍不下去,就哭着进去为楚国未来担心,楚庄王很是感动,这才拍案而起,做出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言下之意是,楚庄王本来就应该很了不起,但就是因为贪玩才忘了国家大事,最后幸亏有几个不怕死的大臣劝谏才悬崖勒马的。
事实真是这样吗?
三年不鸣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悬崖勒马固然很好,但前提条件是,那匹马你也要勒得动啊,而楚国这匹野马,楚庄王刚开始是勒不动的,他之所以三年不鸣,原因有三。
国际形势是:楚国争霸中原最大的敌人是晋国,楚庄王即位后,晋国权臣赵盾已经梳清了国际国内关系,晋国上下君臣一心,国力大振,导致中原宋、陈、蔡、郑等诸侯国纷纷依附晋国,实力上超过楚国,并且暂时没留下有经营价值的缝隙。
然而国际形势虽然对楚国不利,但还不是楚庄王三年不鸣的主要因素,他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充当呆鸟,主要还是国内因素决定的。
国内因素有两条:
其一,楚庄王上位时年纪还小,大约也就十一二岁左右,还没成人,让大臣们很是看不起,前613年,也就是他继位的第二年,令尹成嘉和太师潘崇帅兵讨伐不听话的属国,留守国内的斗克和公子燮就加固城墙,派人刺杀成嘉,公然叛乱,成嘉与潘崇回防,斗克、公子燮就敢挟持楚庄王出奔,原打算跑到河南淅川的鄀国另建朝廷。
幸亏在经过湖北南漳县的芦邑时被芦邑大夫诱杀,楚庄王才侥幸二次当了大王,否则的话,怕临了也就是个被人挟持的幼王了。你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有机会亲近妇人,沉迷酒色吗,那得成熟得有多早啊。
其二,若敖氏内乱。
其实这就是楚庄王“三年不鸣”最最重要的因素了。
若敖氏
二:楚国的若敖氏家族
若敖氏在楚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楚武王至楚穆王五任大王时期,有史记载的十一位令尹,若敖氏家族就出了八个,这一代代下来早都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楚王有点管不了了,更何况若敖氏原先还只是争权,到楚庄王时期,他们就敢公然谋反,前面说的斗克就是若敖氏家族成员。
继位初期就承受了严重的斗克之乱,斗克虽然诛杀,但若敖氏还在,楚庄王想不当呆鸟也没办法 ,只能不甘心的忍耐下去。
说是忍耐,其实呢,是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反击,但是要反击首先得扶持几个忠心于自己的死党,所以,史书上记载的“悬牌拒谏”即便真有,估摸着也是试探朝臣的态度而已,既想从这件事当中选出几个真正为楚国社稷考虑的忠臣。
事实上他还真的选到了,前任令尹蒍吕...
查看更多与“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三年不鸣是因为贪图享乐?这些原因让他不得不收敛”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