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有不少外族统治中国大地的时代。比如说历史上的清朝、元朝、辽国、西夏等。其中很多外族已经被汉族所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过在如今56个民族中,却看不到当年契丹族的影子,彼时强盛的契丹族如今又属于哪个民族呢?
契丹族最辉煌的时候
契丹族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在北方建立了一个大辽国,统治面积比中原王朝还要辽阔。当时不少民族都被他们所同化,此后契丹族的人口叙述膨胀,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但是,随着辽国灭亡,契丹族人也面临着分裂的局面,为了生存下去,也不得不各奔东西。
根据资料记载,在元朝初年的时候,契丹族的人口在30万左右。当时这些人最主要的聚集地,就是如今的东北和河北地区。但是,因为蒙古族人在中国实施严苛的种族等级制度,也让契丹族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严格的限制。说的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契丹族的发展。
契丹族的迁徙和融合
在大辽国力强盛的时候,占据的领土面积,比当时的中原王朝宋朝还要广大。在历史上,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有名的澶渊之盟就是两国所签订的。在其最鼎盛的时期,契丹族的人口超过900万人,但是在遇到崛起的女真族人时,却遭遇到了打败。
在亡国之后,很多契丹族自然沦为了阶下囚。事实上,有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之下,一路西迁,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名为西辽的国家。很不幸的是,在后来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存在的可能性。在此后的岁月中,就没有契丹人独立建国的历史了。
契丹后裔
在当时,民族融合的现象非常常见,契丹人因为和突厥、回鹘等长期接触,逐渐开始融合。有一部分的契丹人为了躲避战火,隐姓埋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汉姓。还有一部分迁徙到了云南,这是因为在蒙古大军南下的时候,有不少契丹人跟随大军南下,一直到今天的云贵地区。
资料显示,如今的云南深山老林中,有一些自称为“本人”的居民。他们不管是预言文化还是生活习俗,同当年的契丹族都有着相似的地方。所以很多专家认为,他们就是契丹族的后裔。此外,在结合了dna技术之后,终于认定了斡尔族、以及云南蒋、阿、莽姓“本人”,为契丹人的后代。
总结: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民族迁徙、融合之后,纯粹意义上的契丹族人,早就已经不存在了。如今能够看到的,也只是这些人的后裔,保留了部分的文化习俗和语言习惯。说了这么多,你还知道哪些消失的少数民族呢?
查看更多与“彼时强盛的契丹族经历了怎样的融合?契丹后裔存在吗”相关的文章
在中国历史上,诞生过很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比如离我们最近的满族,建立了大清王朝;往上还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再往上还有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等等。
对于满族和蒙古族,我们都很熟悉,但这“契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我们本文就来探析一下“契丹族”的历史,看看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契丹,源出古老的东胡族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在公元4世纪的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诸多的鲜卑部落之间展开了相互吞并的剧烈战争。在公元345年的时候,曾经称雄于草原东部的宇文鲜卑部落,因遭到了自己的近邻,慕容鲜卑部落的袭击而灭亡,其剩余部众则逃亡至松漠地区。
而契丹,就是宇文鲜卑的余众之一,因藏匿于古代松漠这个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场所而逐渐发展起来。
公元5世纪中期,契丹与北魏政权建立起了“通贡”关系。到了公元6世纪中期,因干涉柔然汗位的更替,而遭到了柔然的宗盟国北齐政权的强烈打击。随后又遭到了突厥汗国的攻击,使得契丹原有部众一分为三,分别为隶属于突厥、隋朝和高句丽等政权。直到公元7世纪初期,契丹依靠中原政权的支持,其原有部众才开始逐步聚拢,并发展成为了中原政权的“羁属”区域。到了公元7世纪末期,又因起兵反唐,遭到了唐帝国与后突厥汗国的联合镇压。
公元8世纪初期,契丹虽然与唐帝国重新确立了“羁属”关系,但仍然游移于唐帝国、突厥以及回鹘汗国等多个政权之间。8世纪中期,唐帝国逐渐衰落;9世纪中叶的时候,回鹘汗国覆灭。而这些,无疑给契丹的独立发展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
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终于在中国的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大辽帝国。
契丹人建立起来的辽朝政权,以北方草原为重心,维持统治长达200余年。在这一期间,契丹人创造性地确立了游牧和农耕两套体制兼备的社会机制,对当时的华北农业区域实行了长期有效的统治,直到公元1125年被女真人灭亡。此后,大部分契丹人参与了金朝及蒙古汗国及暨元朝政权建设。同时,尚有一部分契丹人还在新疆西部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又建立起了哈喇契丹,史称“西辽”。从公元1124年建国到公元1218年被蒙古汗国灭亡,西辽一共享国90余年。
西辽政权灭亡之后,契丹并非就此湮没,其余部众又在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维持统治长达八十余年(1224年-1309年)。
直到公元14世纪末,契丹人才基本从历史上消逝,分别融合到了汉、女真、蒙古等民族,继续为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契丹,作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支,活跃了上千年之久,不得不承认其对中国乃至是世界历史的发展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作用。契丹人在10世纪到12世纪初建立的政权,先后与五代十国及北宋、西夏、吐蕃、大理、喀喇汗王朝等共同割据200余年,尤其是契丹辽朝与北宋、西夏的对峙,更是成为了古代割据局面的关键与焦点,被史学家称之为是又一次“南北朝”。当然,这一局面也为后来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十分重要之基础。
此外,契...
查看更多与“古代的契丹族是现在的哪个族?契丹对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相关的文章
契丹本源出自鲜卑,在创立初期是属于鲜卑宇文别部的分支。
初期的鲜卑分为宇文部丶段部和慕容部,三族形成鼎立之势。慕容部较其它两部发展迅速,慕容部广招汉人,积极吸纳汉人耕作。慕容部先后击败段部和宇文部,宇文部战败以后逃至漠北。《魏书》中有过详细记载,契丹和奚都被北魏击败后,从此鲜卑和奚就正式分开了,在此之前都是合称为宇文别部。单从这上面可以看出,在契丹创立的初期就受到了战争的侵辱,这也为后期契丹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后世史书上面也有相关材料说明契丹可能是匈奴遗种。鲜卑的族群确实比较庞杂,其内部确实有多个匈奴族系,前期统领宇文别部的确实有过匈奴,但是随后的岁月内,匈奴族群渐渐消失,统领宇文别部的替换为鲜卑贵族。契丹民间有个传说,人死后的魂魄需要回到木叶山和黑山,而木叶山和黑山都在鲜卑故地,由此可见契丹源自鲜卑并非匈奴。
一、北魏时期的契丹
在北魏时期,契丹因为族群较小的原因并不被北魏所重,几度交战都是以契丹所败而告终,此时的契丹只能使用朝贡的方式来获得平安。契丹在朝贡的同时也在各个方面和中原建立了联系。在战争频发的年代,规模较小且人口不足的契丹受到很多周边国家的侵扰。高句丽也击破过契丹,北齐天保四年时也攻打过契丹,并且俘获杂畜数十万头。突厥在这段时间内也对契丹发起了战争,此时的契丹战力极弱,稍有战事便不能自保。
隋开皇六年,本就孱弱的契丹发生了内部战争,各个部落之间相互攻击,史料对这方面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当时的契丹环境来看,争夺牧场应该是内部战争的主要原因。隋大业元年,隋朝联合突厥对契丹发起了致命打击,在这次战争中契丹损失最为惨重,俘获男女近四万余人,并令其杀掉男子,女子和杂畜尽归突厥。契丹的建立初期受尽了战争的折磨,但是并没有将契丹彻底击倒。
二、唐朝时期的契丹,此时的契丹已经初具规模
唐朝开始契丹迎来了转折,唐太宗和唐高宗采取保护契丹的方式来钳制突厥,这段时期的契丹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空间。唐贞观二十二年,先前摆脱突厥控制的契丹正式归附于唐朝,由唐朝廷来设置行政长官刺史一职。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当时朝廷改变外交方针,联合突厥夹攻契丹,契丹大败,这一次的战争再次导致引发了契丹内部的部落战争,各个贵族之间矛盾不断加深。在唐天宝四年,唐朝把战败的契丹交付回鹘统治,唐会昌二年得到支持,契丹摆脱了回鹘的统治。综合来看,唐朝和契丹的关系还算是友好的。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不论是契丹建立初期,还是在建立中期都是多事之秋,周边大国不停发起战争,内部战乱也时有发生,这使得本来国力不强的契丹更加雪上加霜,契丹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身影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契丹顽强坚韧的精神,和中原的频繁往来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虽然这段关系出现了多次波折。
三、 逐渐壮大的契丹已经具有国家的性质
早期契丹的社会环境较为原始,部落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通信较为闭塞。契丹早期分为八部,酋长的选取以兄休弟继为主,父休子继为...
查看更多与“契丹人的前世今生,看看契丹族是怎么崛起的?”相关的文章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契丹的起源
有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北方的男子从湟河(西拉沐沦河)而来,一个女子从上河(老哈河)而来,二人相遇,生八子,而后八子分别繁衍了八个部落,这就是契丹的先祖!耶律阿保机在某年统一了契丹的各个部落,在947年改国号辽!
契丹的疆域
中国北部的半壁江山!北到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至库页岛,西达阿尔泰山,南到河北山西!契丹可是延续了两百多年,在中华大地上与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还差点就灭了宋!直到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把中国称谓契丹,可见契丹的影响力。然而契丹还是在完颜阿骨打的女真部落的冲击下灭亡了,那么他们又去了哪儿啦?现在的中国民族中为什么再也看不见契丹这个民族啦?
亡国后的契丹
一部分西迁,在现在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又称哈喇契丹国,但最终被铁木真的蒙古铁骑所摧毁。还有一部分生活在河北山西一带的契丹人在亡国后归顺女真,迁回到了契丹的发祥地,原来的地方。
后来的契丹去哪儿了
西迁的契丹人可能和其他民族进行了融合,在中亚地区的其他民族可能有那时间的契丹人,可能随着历史的推进,他们自己都忘了在历史上他们曾被称谓契丹!一部分在蒙,金战争后又投靠了蒙,并且随蒙东征西讨,有的留在原来发祥地,现在有人指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达斡尔人,就是纯正的契丹人,达斡尔的意思是原来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说的故乡!据目前有限的考证,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最多传统的民族!
那部分随蒙军征战的契丹人可能去了云南!没错,云南!在云南的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然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族群,还在一所宗祠里发现一块刻有“耶律”的牌匾!当地人自己介绍他们就是随蒙军南下的契丹人。
查看更多与“契丹人的疆域有多广?亡国后的契丹何去何从”相关的文章
契丹族,这个从青牛白马传说中走出的强大民族,这个曾经搏击长空的雄鹰之族,在波澜壮阔的千年历史长卷中留下了辉煌璀璨的精彩华章。
随着辽政权的衰落,契丹族也逐渐消亡。而在辽朝灭亡后,契丹族融入其他民族的步伐加快,以至在元朝中后期,契丹作爲独立的民族名称已经不存。这个销声匿迹的民族,留给世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财富将永世流传。现在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找寻契丹记忆,追寻昔日辉煌,探寻契丹后人的踪迹。
契丹一词的起源
“契丹”一词最早见于北齐魏收所著的《魏书》:“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但在北魏之前,契丹作为一个族称已经存在。《晋书·慕容熙传》说慕容熙曾“从征高丽、契丹,皆勇冠诸将。”后来的史籍中,契丹的汉译也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说起契丹族,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天龙八部》里面的乔峰。乔峰在《天龙八部》里展现了狼人一般的风采。事实上,契丹族的图腾就是狼,仰天长啸,刚猛善战又嗜血。
契丹的统一
时间追溯到五代时,契丹族的英雄耶律阿保机实现了各部落的大一统。再加上太宗耶律德光的开疆拓土,到了宋代,契丹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光辉的时代。那时的契丹族又叫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东至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到阿尔泰山,可以说与北宋分庭抗礼,中国的大半个江山尽在契丹族的手中。彼时的契丹国成为了宋朝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到了南宋,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号召力更是逼得南宋皇帝不得不割地求和。
而好景不长,辽王朝灭亡后,契丹人主体不得不有的留居原地成为金朝属民。金朝采取迁徙和互为通婚的政策来削弱、同化契丹族。这其中,一些契丹贵族、将领投靠金朝为官,受到重用,同女真贵族一样,既是地主,也是奴隶主,而绝大多数契丹人则沦为金人的奴隶,有的被分迁各地互相杂居,逐渐融入汉、女真等民族。
契丹人的消失
蒙古崛起后,大量契丹人投奔蒙古,以摆脱女真人的奴役。蒙元统治者对契丹人采取不同的策略,为了拉拢契丹上层人物,恢复他们的耶律和萧姓,并对其进行重用,从而形成了耶律、萧、移刺、石抹四姓在蒙元时期并存的现象。还将本居住在北方的契丹人迁往别处,使其失去与故土契丹人的联系,以此加快契丹人与其他民族的同化、融合过程,这样生活于汉人聚居区域的契丹人逐渐融入汉族,生活于蒙古族聚居区域的契丹人逐渐融入蒙古族。越来越多的契丹人改用汉姓,尤以刘、王、李、郑汉姓为多。此外,在蒙元时期,因包括契丹人在内的“汉人”和“南人”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故契丹族也会以别族自称。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横扫欧亚时,一些随大军远征的契丹人或在战争过程中或在战争结束后,因种种原因而留在了欧洲大陆,后融入本地民族。元末明初,契丹人的同化过程基本结束,契丹族逐渐销声匿迹,作为一个民族已不存在。
契丹人留下的足迹
自契丹族淡出历史舞台,人们便从未放弃过对它的研究探寻。有学者研究认为,今天生活在东北的达斡尔族是辽末金初逃至东北地区的契丹人的后裔。此外,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
查看更多与“契丹人的起源到消亡,契丹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足迹?”相关的文章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扬,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唐初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公元906年契丹联盟可汗痕德堇可汗临终前遗命推选阿保机为汗。后来耶律阿保机在907年举行仪式登可汗位,915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1125年,辽为金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契丹人的风俗习惯与汉人不同。契丹人髡发,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裤脚放靴筒内。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辽国契丹人只有皇族帐和后族帐的人才有姓,两帐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没有姓的。
契丹是一个进取开放的民族,通过与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创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契丹人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又仿汉制实行科举,制订成文法典。建立全体男丁皆入兵籍的兵制,又依本身游牧民族习俗而首创五京制。共建有5个都城,即上京、中京、东京、南京和西京。其中首都辽上京和陪都辽中京均建在北方草原契丹本土内(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是著名的草原城市。
契丹人于920年仿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史称大字,后又仿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创造标志着契丹族的进步。契丹人还喜欢绘画,皇太子耶律倍便是契丹国著名的画家,尤其擅画马。契丹族广建佛寺和佛塔,使辽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内蒙古草原东部是契丹族的发祥地,也是其立国后统治的中心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契丹族遗迹遗物,成为草原文明繁荣的象征。
契丹王国在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很大贡献,由于辽国的疆域东西横长,正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琥珀、玛瑙和玻璃筹文物,很多都来自西方。
自元末明初以来,契丹族却从史籍中突然消失。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查看更多与“契丹的起源与灭亡是怎样的?古代契丹人有哪些贡献”相关的文章
如今的中华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而在这些民族之中,又以汉族的人数最为庞大,他们和谐共处,创建了一个越来越好的国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战争与和平交织,生存和死亡交替的过程。虽然如今的我们处于和平年代,但是历史上到底是发生了不少的战争的。
比如在宋朝时期,契丹人便是他们忌惮的对象,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惨痛的经历。但是奇怪的是,在后面的时光中,我们却极少听到这个民族的声音,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到底去哪里了呢?
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在唐朝时期,契丹人是比较弱小的存在,归唐朝的统治。而到了五代时期,中国大地陷入混乱之中,也给了契丹人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五代时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创建了一股比较大的势力,并在公元916年之时建立了契丹国,史称辽太祖。
显然的,辽太祖是个不错的君王,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因此获得了汉人的喜爱,并让契丹文化和中华文明进行融合,使得国力更加昌盛。在后面的日子里,契丹人和中原王朝经历了多次的交战,甚至给宋朝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因为被记入了史册中,并留下了威名。
但是可惜的是,到了辽国后期,统治者昏庸无能,并且奢华无度,士兵们也因为多年没有征战而羸弱不堪,最终被金国所灭。国家灭亡之后,大部人契丹人选择了归顺金国,并因此而受到了契丹人的严格管制。
金国的女真人也是比较残酷的存在,他们害怕契丹人反抗,也不希望他们给自己带来后患,于是毁灭了契丹文所写的全部书籍,还严禁契丹人学习契丹文。刚开始的时候,契丹人也是反抗的,并因此而爆发了多次的起义,但是后来都被金国统治者给武力镇压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契丹人只能够被迫接受现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契丹人逐渐融入了金国之中。也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转投周边的南宋、西夏等国,并融入了汉族和党项人当中。
蒙古帝国建立之后,金国也没忘了,而契丹人则开始跟随蒙古人四处征战。元朝灭亡之后,一部人契丹人也跟随蒙古人北迁,重新过起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形成了如今的达斡尔族。而另一部分没有北迁的人,则分散在了中国各地地方,并逐渐和当地的民族相融合。
当然,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也将自己的姓氏进行了更改,比如耶律姓氏的人,一般改为了刘姓,而留在云南地区的契丹族后裔则分别改为了阿、莽、蒋等姓氏,也有人改为了萧姓和石姓。
对于这样的说法,也是有事实支撑的。现在“在元朝落藉云南的契丹族将士的后裔,约有十五万人”,分布在云南保山地区、临沧地区等处,以阿、莽、蒋、杨、李等为姓。据这些人的家谱记载与碑刻资料,证实他们是契丹人后裔。如《阿公碑文原序》载:“公原籍乃辽东人氏,宋末(南宋末)时公之先祖(阿)保机”。
而在辽国灭亡之时,还有一小部分的契丹人选择了跟随耶律大石远去,并在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政权,最终他们接受了伊斯兰文化,逐渐融入到了中亚的民族当中去...
查看更多与“契丹人为何消失不见?他们和什么民族相融合”相关的文章
契丹是一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非常擅长骑马射箭,打仗很厉害,有点类似于骁勇的匈奴。但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了解契丹这个名族。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契丹是个举世闻名的国家,在十二三世纪时期,很多国家甚至都认为契丹就是中国,即使是在如今,在俄语中,中国被称为“kitay”,即契丹。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国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947年,辽太宗率领辽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灭后晋,耶律德光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契丹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虽然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可是毕竟是后起之秀,疆土亦不阔,所以便一直向宋朝俯首称臣,给宋朝纳贡。但在历史的记载中,契丹的战斗力却是远超宋朝的。
宋朝虽然根基深厚,人丁充足,地域也非常辽阔,但习惯了安逸的官员和民众,却是从心底里敬畏骁勇的契丹。而另一方面呢,契丹国非常不满宋朝的统治,于是出兵攻攻宋。带队的大将军萧挞凛是个非常自负的人,他从不把宋军放在眼里,以至于战争才开始,便被射中了一箭,不久便去世了,宋军也因此取得了大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战”。
宋朝本是此次战争的胜主,可是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宋朝却主动派遣使者提出了求和申请,而且签下了不利于自己的不平等条约,这条约是这么写的:宋朝必须每年敬奉十万两碎银、绢二十万匹给契丹,其次双方以白沟为界。也就是说宋朝战胜了契丹,反倒给契丹敬奉,还要割地给契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早在这场战争之前,契丹就和宋朝打过一场战争。但是宋朝为了从契丹手中夺取幽州之地,宋太宗便御驾亲征,契丹知道后,便派了大量兵队和宋朝对抗,宋军惨败给了契丹。而作为带兵领将的宋太宗非常无奈,只能坐着驴车偷偷逃回了宋朝。
这次的惨败后,宋太宗发誓一定要把契丹人赶尽杀绝。于是在其后的几十年生涯中,他不断攻打契丹,但几十年来和契丹的战争中,一直都是败的多,胜利的极少。久而久之,在宋朝执政者心中,契丹就是不可战胜的怪物,所以即便在“澶渊之战”中宋人大获全胜,但心底依旧畏惧契丹,害怕被其反击而夺走江山,所以只能签下屈辱的条约,以示安抚。从这里也足以看出来,宋强多么软弱以及契丹多么勇猛!
查看更多与“你了解契丹人吗?看看宋朝对契丹族的态度就知道它有多强”相关的文章
在黄河以北、中国惟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地方,燕赵大地——河北省上,除了巍然屹立的燕山和太白行山脉、沃野千里的中原地区、奔流不息的黄河,还存在一个强大的民族——契丹。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契丹民族政权大致建立在南北朝,处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经过一番曲折,直到最后因元朝的开疆拓土所衰亡,其间存在二百一十余年。契丹最强的时候,有多强大呢?
在人们心目中,契丹是一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十分善于骑马射箭,兵戈很凶猛,有点类似于勇猛的匈奴。但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理解契丹这个民族。契丹虽是一个草原民族,但统治者注重民族发展,将农业和牧业分而统治,主张因俗而治。并创立自己的文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其鼎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在史书的纪录中,契丹的战斗力倒是远超宋代的。从“澶渊之战”就可以看出,宋朝本是和平胜利国,但却要向辽国称臣。宋朝重文轻武,文官多是胆小怕事,安乐就挺好,加上以往几十年里宋辽之间的战争,败多胜少,一朝一夕,在宋代执政者心中,契丹就是不可打败的怪物,以至于本来打赢了,因惧怕报复还击,主动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
与“契丹人的战斗力有多强?连宋朝都向它称臣”相关的文章
契丹族是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是鲜卑族宇文部的一支。今天我们了解一下契丹族是现在的什么民族,以及契丹人的发展与消亡过程。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388年,北魏破之,于是避居于潢水、和龙一带从事游牧,向魏朝贡;另有少数契丹人内迁,与汉人杂居。
契丹在北朝时,分八部,隋唐时分十部(一说为八部)。当时,突厥称雄北方草原,契丹酋长就辗转臣服于唐与突厥之间。唐太宗贞观以后,契丹酋长窟哥率部归顺,唐置松漠都督府,其各部分置十州,授窟哥为松漠都督,赐李姓。
武则天时,契丹首领李尽忠因营州都督的欺凌,起兵反抗,以数万族众击破唐朝兵力。武后又发兵进讨,仍被契丹打败。后借奚与突厥的兵力,才将其击退。此后,契丹对唐有朝贡,也有冲突,直到842年,才与唐恢复臣属关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日渐强大,于916年称帝,国号契丹。1066年复号大辽。
契丹在建国之前,902年秋,阿保机率骑兵侵入长城以南,在今山西、河北一带掠获汉人近十万人,牛羊驼马不计其数。此后不时南侵,让掳掠来的汉人从事农耕和手工业生产。契丹的财富日益增多,游牧地区逐渐出现了定居放牧。
契丹建国后,积极学习中原文化,同南唐、吴越都有外交往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都来朝贡。由于境内有大量的汉人居住,上层契丹人在优裕的生活中,学习诗文,有的参加科举,有的通习契丹文、汉文,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在北部山林草原地带,多数契丹人仍从事放牧、狩猎,但由于也受到新文化的影响,从前的农牧隔阂已经明显弱化。在信仰上,契丹人信萨满教,敬天神。在契丹后期,佛教也很盛行。另外,在科学技术、医药方面,契丹也有出色的贡献。
1125年,金朝灭辽,契丹人多归附于金,一部分于辽亡前随耶律大石西迁,建立西辽(1124年~1211年);有的拥雅里转移;有的随库烈儿北撤。到了金代,归附的契丹人不断起义,以后投附蒙古并参加南征。契丹人多同化于汉人、蒙古人中。
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今达斡尔族较多地保留了契丹传统,是契丹的后裔。
与“看看契丹人的发展与消亡过程,契丹人在历史上留下的足迹”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