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一则话题,说:如何才能守住街亭,假如把马谡换成其他的人,结果会怎么样呢?当时的情况是,蜀军方面,诸葛亮集中主力出祁山,马谡率领侧翼防守后方供应和补给,魏军方面,张郃率领五万兵进攻街亭,曹真和郭淮在祁山方向与蜀军对峙。从兵力对比上来说,马谡的力量有点单薄,从冷兵器时期的战争规律来看,这样的力量失衡意味着必须采取防守的措施,才能完成迟滞魏军的侧翼突击的任务。可是,从马谡到达街亭查看地形之后,发表的一番言论来看,就知道,这场仗非败不可了。
或许是兵书看得有点骄傲的心境无人理解,那一番话也很值得玩味,原话是这样:丞相过虑了,如此险要地方,魏军如何敢来?这就奇了怪了,魏军如果是不敢来,您劳师动众来这里干嘛?是组织战地观察团旅游吗?然后,又说:如果魏军有爱惜生命的想法最好别来,如果不知死活硬要来,那就会全军覆没,别怪老天爷没有给他们机会。好大口气,还没有开战,就已经把战争的结果想好了,如此,没有认清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就下这样的判断,是不是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范例呢?在这样的主观判断下,自然就把主次给颠倒了。本来是诸葛亮的主攻方向给活生生抢到了街亭方向,而原本用于战略对峙也瞬间变成了歼灭战式的主攻策略,这样的意识完全出于臆想,也就是过于想象自己非常的强大,陆大高材生毕业,而过于贬低对手的力量,不过就是一个来自袁绍阵营的手下败将嘛。
其实,按照一般的战争规律,在冷兵器时代,要玩防守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可进与可退,也就是说,当战事有利的时候,可以进攻,当战事不利的时候,可以撤退,反正敌我双方都在进行消耗,而且,能够支撑下去的粮草都有限,所以,防守不是意味这守城或者守地,而是进行双方你来我往的拉锯战,这样,后勤补给差的一方就会不胜消耗,自然会退兵。可是,假如一心一意想玩歼灭战,那就如同马谡那样,把自己的退路全部寄托在死战的一条路上,用少于对手十倍的兵力与对手进攻,自然很受魏军的欢迎,这样一来,就会很迅速地解决了蜀军的侧翼力量,而迅速进入了蜀军的后方,自然是很好的配合谋略。
其实,马谡的兵书读的也不怎么样,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读了也是等于没有看,那就是,国破不可复兴,故战事须谨慎之。因为自己过于持才高傲,把战争看做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一定就会忘记这就兵书格言,最终,在臆想中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把自己和手下的将士带入绝境,导致了整个战局的全面失利。进入军校研读兵书,要始终战战兢兢涉事战争,不要臆想,不要滥用兵书理论,恪守本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查看更多与“马谡为什么没守住街亭?为何不让其他人守?”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