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集于一身,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但人们对他的子孙后代却知之甚少。
诸葛亮一共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养子诸葛乔,另一个就是亲儿子诸葛瞻。
诸葛乔本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亮请求将他收为养子,诸葛瑾请示过孙权,就把诸葛乔送到了蜀汉。诸葛亮将其当作亲生儿子,深怕他成为一个庸人,对他管教十分严格。史书对诸葛乔的记载极少,只知道诸葛亮北伐时,似乎有意锻炼诸葛乔,让他与士兵们一起督运军粮。诸葛乔与其胞兄诸葛恪在当时都非常有名,大多数人都认为诸葛乔的才能比不上哥哥,但他本身的个性却超过了诸葛恪。
后来,诸葛亮有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而诸葛恪兄弟在东吴被灭族,所以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重归亲生祖父诸葛瑾一支,以延续其后嗣。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亲生儿子,在他八岁的时候,诸葛亮写给兄长诸葛瑾的信中提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看得出来,诸葛亮对儿子寄予厚望,好在诸葛瞻自幼就聪明伶俐,他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十分惊人。诸葛亮害怕儿子不成器,在临终前作《诫子书》,希望自己死后,儿子能谨记他的教诲。诸葛亮病死,诸葛瞻八岁袭爵,九年之后,诸葛瞻娶了蜀汉公主为妻,被授为骑都尉。有一个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父亲诸葛亮在前,诸葛瞻对蜀汉也是忠心耿耿,肝脑涂地的。
十八岁时,诸葛瞻担任羽林中郎将,后来又先后担任了射声校尉、侍中。蜀汉人士都十分怀念诸葛亮,因此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时,就算那不是诸葛瞻提出来的,百姓们也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
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不过,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父子对蜀汉百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多大。后来,诸葛瞻担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但是,当时刘禅宠信宦官黄皓,黄皓仗着皇帝的庇护,弄权乱政。诸葛瞻虽位及人臣,却无法扳倒黄皓。263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诸葛瞻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没有采纳黄崇提出的迅速占领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的建议,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后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锦竹。邓艾派使者劝降诸葛瞻,诸葛瞻怒杀使者,与邓艾决战前说:“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最后,诸葛瞻与十九岁的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张飞之孙张遵亦战死。
也许,和父亲诸葛亮比起来,诸葛瞻才干不足,但他对蜀汉的一片忠诚,却与其父不相上下,洒血战场的结局也令人惋惜。
与“诸葛亮的儿子有几个?他们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相关的文章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周瑜、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都是天纵之才,他俩既是知心朋友,又是政治对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
诸葛亮一气周瑜,周瑜火烧赤壁后,周瑜趁势攻打荆州襄阳,南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败了曹仁,大军刚要进城,谁知却被刘备诸葛亮捷足先登,占领了荆州、襄阳、南郡,窃取了周瑜的胜利果实,周瑜气的从马上摔了下来。
诸葛亮二气周瑜,周瑜想要得到荆州,定下美人计,假意让孙权妹妹嫁给刘备,骗刘备来江东招亲,趁机扣押,让诸葛亮拿荆州来交换刘备,诸葛亮略施小计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刘备平安回到荆州,并且把孙权的妹妹也给拐跑了,这件事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的吐血。
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定下假途灭虢之计,周瑜假意去取西川,取下西川后作为嫁妆送给刘备,大道借道荆州,趁刘备不防备,夺取荆州,这条妙计被诸葛亮识破,周瑜被诸葛亮大败,兵马被困,诸葛亮看在孙刘联盟的情面上,网开一面,放走了周瑜兵马,周瑜又羞又恼,大叫“既生瑜,何生亮”而死。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周瑜死因。因诸葛亮三气周瑜而死。但真正的历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掀开小说的帘幕,从真正的历史角度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三国里的周瑜,听说周瑜的时候是听说了一个谚语,那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意打一个愿意挨。我们要想了解周瑜这个人物,那么就得从他的背景说起,他的出身是名门,他的父亲还是东汉末年的洛阳令呢,他的堂祖父就更厉害了,官至太尉,这么一个很强的背景下,周瑜自然是文韬武略了, 尤其是周瑜还擅长音律,有一次,他在宴席上喝醉了酒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有一个唱歌的人有一个音调唱错了,周瑜立刻做起来纠正他,还有了曲子有错误,周郎会照顾的说法。
但是周瑜的志向并不是琴棋书画,而是平定天下,在当时,天下已经硝烟四起,群雄纷争,周瑜也是很有气概的人,所以他二十岁就投奔了孙策,两个关系密切,他们两人最后还分别娶了大乔和小乔,两个人结为连襟后更是要好了,孙策继承王位的时候,就很倚重周瑜的,周瑜也因此担任了大都督一职,没有料到孙策外出打猎被暗杀了,东吴只能由孙策的弟弟孙权继位,但是孙权的年龄太小了,江东有很多将领不会服从孙权的,周瑜看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周瑜特意从外地赶来拥护孙权为东吴的王,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江东动荡的局面,可见周瑜是个有大局意识的人,就是因为这一次,孙权更加器重周瑜了,周瑜还去看望孙权的母亲,表明了他们把周瑜当成自己的人了。可是周瑜是怎么死的呢,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被诸葛亮气死的,还有人说还有别的原因,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受到很多小说的影响,周瑜一直被描述成一个气量很小的人,况且一直被人们误解,尤其是在三国小说中,周瑜死后在发丧的时候,凤雏庞统曾经去过现场,还大笑死去的周瑜,笑他活活被诸葛亮给气死了,东吴的人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个厉害的凤雏,不但不请凤雏吃饭,还把他赶了出去。那么孙权真的是被诸葛...
查看更多与“三国时期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真实的吗?周瑜最后的结局并不是被气死”相关的文章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可谓三国里的神人,神机妙算,屡算屡中,令人称奇。有人说他不重视培养后代,这种说法我不赞同,他刻意栽培姜维,费尽心机临死还未姜维铺平道路,不可谓不用心。试问三国如此用心栽培后备的人有几个。大将王平说,丞相每经战阵皆用心指教,悉心传授用兵之法。说的也是诸葛亮培养新秀的用心。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蜀国后继乏人,大最后出现,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尴尬境况呢?
当生命垂危的时候,姜维建议他禳星,于是开始禳星。他再三叮嘱姜维,不要让任何人近前,主灯不灭,大功告成,这虽然有点神话色彩,我们也能理解古人对鬼神的崇拜何等虔诚。但在最后一刻确实魏延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把等弄灭了。因为什么事情这么着急闯进来呢?原来魏兵劫营扰寨,魏延是来请示诸葛亮该不该出兵的,论说魏延没有错。错就错在诸葛亮这个神仙身上,作为万军首领的魏延曾经沙场上出生入死屡立战功位居汉中太守,自从放在诸葛亮身边连仗都不会打了。连敌兵扰营都要请示丞相,可笑可叹,这一请示把主灯踢灭,诸葛亮从此一病不起。试想,诸葛亮能不累死吗,连扰寨的事也要请示处置。正如诸葛亮自己说的,命当如此。
诸葛亮的失败之处也正是在于他总是自己把圈画得很圆,别人变得不会思考;劳累过度,后主刘禅无能,他鞠躬尽瘁,事必躬亲,殚精竭虑,最终死在进军的途中,病死五丈原。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千百年后,读着隆中对,望着出师表,隔着冰冷的文字,依然能触摸到他孤守的忠诚。
与“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为何会在进军途中身亡?这背后的因素很简单”相关的文章
蜀汉建兴十二年,汉丞相诸葛亮离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么。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后,他的精神会受到万世景仰,这景仰如亘古宇宙般,永不消亡。
《三国志》对诸葛亮之离世,记载非常简练: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陈寿用他一贯的《春秋》笔法,简明扼要地将诸葛亮之死,勾勒完毕。于是,我们能知道的,只有诸葛亮去世的时间,地点,以及,他得了病。诸葛亮之死,是劳累和心病综合所致的认识,从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陈寿言诸葛亮功德盖世,在刘备死后,大小事务,悉由己出,自然劳苦;另一方面,诸葛亮因北伐屡屡受挫,其还于旧都之志,始终不能进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国力惨淡,独以一州之众,对抗曹魏九州之土。诸葛亮深知,他死后,蜀汉没人能打了。这些包袱,日夜萦绕在他心头,久之,将他的生命力逐渐拖垮。
但三国后近两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书,可能重塑人们对诸葛亮之死的认知。二十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区,出土了一批文物。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书残卷,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裴注三国志抄本。因气候干燥,历经千年而未腐,最终得以保存。
这部古书中,有关诸葛亮之死,有这样一段记载:诸葛公夙兴夜寐,所啖食不至数升。
大意是:诸葛亮夙兴夜寐,摄入食物不到几升。这就为我们认识诸葛亮之死因,添加了一则重要信息:诸葛亮的饮食出了问题。
实际上,陈寿在记载蜀汉人之死,几乎完全不提死因。就像史载刘备,只是因“疾病”而亡,但我们之前分析过,刘备极有可能是死于“癌症并发症”这样惨痛的绝症。诸葛亮之死亦然。
诸葛亮去世时,只有五十四岁,这个年纪,即便在三国时期,也不能说老态龙钟。三国时期,像诸葛亮这样级别的人物,寿命长于六十者,并不稀奇。曹操、刘备,皆六十以上离世,孙权更是活到了七十;平民百姓,因营养不良,生活悲惨,早亡并不奇怪;士大夫阶层却不然。
诸葛亮之死因,绝非仅如陈寿所载的疾病,或许他得了某些在当时无法治愈的绝症——如同刘备死时那样的绝症。
《魏书》对诸葛亮当时的情况,还有一句记载:亮忧奎呕血。
说明诸葛亮当时,已出现了吐血的情况。这说明诸葛亮死前,有可能肺部也有问题。综上,诸葛亮当年,有可能是死于某种肠道方面的绝症,加上严重的肺部疾病(可能是肺部感染,甚至肺癌)。
查看更多与“关于卧龙先生诸葛亮最后的结局,他可能是得了在当时无法治愈的绝症”相关的文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每朝每代都会有不少人才辈出,而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由于国家出现割据局面,出现了很多帝王,人才数量更是数不胜数。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而在这些辈出的人才中,让我们最深刻的肯定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
不论小学还是初中,教科书上总会出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对人才非常重视的君王,而诸葛亮虽说年级比刘备小,但是见识远大,聪明才智过人,对之后的蜀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是受重托将刘禅辅佐的很好,直到诸葛亮54岁去世
对于诸葛亮的死,大家可能都认为他是累死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诸葛亮得了一种疾病,如今看来是一种很常见的病,但是古代的医疗水平非常有限,那时候这种病非常难治疗。再加上刘备死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古代来说五十多岁就已经是很大的岁数了,还日日操劳,身体难免会吃不消。
诸葛亮在长时间操劳中,饮食不规律,导致之后患上了胃溃疡。原本古代的医疗技术就非常落后,在诊断出得了这种病之后原本应该静养的诸葛亮还经常征战,导致情况越来越严重。我们都知道,在当时诸葛亮最大的对手就是司马懿,两人在战场上可以说棋逢对手知己知彼了,后来在一次战争中得知,诸葛亮每天只吃斗米喝点米汤,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司马懿十分欢喜说,诸葛亮天天做这么多事,却只吃这一点东西,怕是活不了多久了,果然被司马懿说中,不久之后诸葛亮就病逝在了五丈原。
虽诸葛亮和司马懿当时的年龄都很大了,但是由于司马懿受到帝王的猜疑,之后司马懿便少做事少说话多休息,活的并没有诸葛亮这么累,反倒是过的清闲。身体自然就比诸葛亮的身体好。诸葛亮一生过得非常辛苦,一时追随,一生付出,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为刘备为蜀国做着贡献,之后却因为太过操劳离开了人世,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查看更多与“其实说诸葛亮是累死的,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在这”相关的文章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十万,开始了第五次北伐,北伐军屯兵五丈原,诸葛亮安营扎寨后,屡次向魏军挑战,但是司马懿并不出战。两军对峙一百多天后,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军中。但是诸葛亮究竟是怎么死的,民间有好几种说法,我们来探个究竟。
诸葛亮求寿,被魏延间接害死
三国演义一百零四回,说因为司马懿长期不出战,诸葛亮因为这个日夜焦急,身体虚弱,正好费祎来到五丈原,告诉诸葛亮东吴讨伐魏军的部队无功而返,诸葛亮听到这个,立马昏倒,当天晚上,诸葛亮仰观天象,知道自己即将要死。
姜维则劝诸葛亮利用道教的法术来延长寿命,诸葛亮于是叫姜维带领49人守护帐外,自己在帐中施法求寿,七日为期,到了第六日,主灯明亮,不料魏延有紧急军情禀报,闯入帐中,不小心将主灯踢灭,诸葛亮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急忙安排后事,没有安排妥当,便死了,年仅54岁。
这段故事写得浪漫而带点妖气,诸葛亮施法求寿,显然荒诞不稽,而因为魏延踢灭主灯,间接害死诸葛亮,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这事,所以只能当故事听。
诸葛亮是被司马懿吓死的
王沈的《魏书》里记载,诸葛亮因为粮食用完了,军队也没有士气,被司马懿烧了军营,诸葛亮在逃亡的路上病死,是被司马懿吓死的。傅玄的《天命篇》中,意思是说司马懿威风八面,诸葛亮未战先衰,病死军中。在他们的笔下,诸葛亮成了胆小鬼。
说诸葛亮被吓死,是个胆小鬼,这是出于对司马懿的吹捧。因为王沈和傅玄都在晋朝为官,他们奉承司马氏。他们对晋朝的开山祖,不仅不敢轻易得罪,歌颂还来不及。所以他们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详细的记录诸葛亮的死因,诸葛亮在渭南前线,和司马懿相持一百多天,劳累过度,生病而死。临终前,他对安全撤军等后事作了妥帖的安排。
《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他对诸葛亮被吓死的说法,用确凿的事实进行了批驳。习凿齿还引用当时在老百姓中间流行的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作为证据来证明,被吓到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懿。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真正死因,是忧国忧民所致。诸葛亮的死,固然由于积劳成疾,但他的直接病因,是他听到了吴军被魏军打败的消息,感到陆逊所建议的联合攻打魏军的计划落空了,北伐中原统一的大业可能成为泡影,他以身殉职。那些诸葛亮被司马懿吓死,或者天命所致的谬论不攻自破。
查看更多与“别再跟别人说诸葛亮是被魏延给害死了,其实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死因”相关的文章
三国名言: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可谓是对诸葛亮之才的绝对肯定。然而,他却在北伐关键时刻仙逝,着实让人惋惜不已。“死诸葛走活仲达”,死后的他更显深不可测。夫子探究诸葛亮之死,竟发现一个新观点:诸葛亮是被气死的!
在我们的印象,向来是诸葛亮气死别人。对此,史书和小说中都有记载。他三气周瑜,让他三十六岁就命归黄泉,这故事妇孺皆知。随后,诸葛亮在两军阵前骂司徒王朗“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让王朗恼羞成怒,突发脑溢血撞死于马下。
在北伐中,他给病榻上的曹军大将军曹真写书一封羞辱他,让曹真直接气死在军帐之中。再后来,诸葛亮又给司马懿送了套女装羞辱他。没想到司马懿这厮脸皮太后,诸葛亮的计谋才算没能得逞。
可以说,诸葛亮除了超群的军事和治国才能之外,骂人也很有一手,堪称“三国骂人王”。
关于诸葛亮之死,《三国演义》中有体现:当时,司马懿被诸葛亮困于上方谷,即将被火烧死,结果忽然天降大雨,大火被浇灭,诸葛亮因此哀叹,悲伤欲绝。此后不久,诸葛亮便得了重病,不久之后就一命呜呼,死在五丈原。
然而,《魏书》中却有记载:诸葛亮因粮草用尽,求战心切。但司马懿闭门不出,求战不能的诸葛亮被活活气死,吐血而亡!
智慧之神诸葛亮居然是被气死的!这绝对是个大新闻。然而,很多人表示不服。为《三国志》做注解的裴松之认为,《魏书》说诸葛亮吐血,纯粹是自吹自擂。你们曹魏坐了天下,还不都是说你们的好?
我们不能断定,诸葛亮就是被司马懿气死的。但当时年逾六旬的诸葛亮,身体状况肯定不太好。想要速战速决的他,面对“如有天助”的拖油瓶司马懿,绝对是有伤身心的。诸葛亮之死,司马懿是有一定间接干系的。
查看更多与“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死在五丈原,那他的死与司马懿有间接关系吗?”相关的文章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对天生冤家,这对宿敌在三国时代上演了一出经典的攻防战,为世人所知。
由于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司马懿被诸葛亮困于上方谷,即将被火烧死,结果忽然天降大雨,大火被浇灭,诸葛亮因此哀叹,悲伤欲绝。根据小说的说法,这件事不久之后,诸葛亮便得了重病,不久之后就一命呜呼,死在五丈原。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上方谷的事情,不但没有上方谷,也没有空城计。
实际上,司马懿对抗诸葛亮主要是在诸葛亮后两次北伐,前几次北伐是曹真、张郃、郝昭等人挡住了诸葛,司马懿当时在荆州方向,并未与诸葛亮直接交手。曹真死后,魏主曹睿才将司马懿调往西部对付诸葛。至于后三次北伐的对垒,《三国志》记载的只有司马懿闭门不出,用拖延战术将诸葛亮拖死。
甚至有一种记载,认为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活活气死,吐血而亡!
如果真是这样,诸葛亮这个智慧之神的称号恐怕就要易主了,那么,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在渭南与司马懿对峙。诸葛亮担心粮草难以为继续,便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引诱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服饰,羞辱他怯战。但司马懿看透了诸葛亮的软肋,就是一个字“拖。”
从二月到八月,诸葛亮未能求战,长期驻扎于渭南,以军民屯田。
司马懿接待蜀汉下战书的使者,不问别的,只问诸葛亮平时起居饮食,使者如实回答:“丞相事必躬亲,每日日夜操劳,吃的饭却不到几升。”
司马懿听罢,立刻判断说:“诸葛亮要死了!”
结果,不久之后,诸葛亮求战不得,粮草又尽,内外交困,急火攻心,竟然吐血而亡!
也就是说,“智慧之神”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活活气死的?!
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是有依据的。
关于诸葛亮之死,《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短短一句话:“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而对于司马懿算准诸葛亮要死的记载,出自《魏氏春秋》,这个记载在裴松之的注解中,没有进行反驳。另外,这个记载同样被《资治通鉴》采纳。立场极度拥刘反曹,将诸葛亮塑造成神人的《三国演义》也采用了这个记载。
可见,《魏氏春秋》关于司马懿算准诸葛亮要死的这件事,可信度极高。
对于另一个说法,即诸葛亮被司马懿气的吐血而死的记载,出自《魏书》,而这个记载就不怎么靠谱了。
《魏书》称:亮粮尽势穷,忧恚欧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
忧就是忧虑,恚就是恚怒,欧血就是吐血。
《魏书》信誓旦旦的说诸葛亮因为粮草用尽,求战不能,因此被活活气死,临终吐血。
这个说法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和反驳。
比如为《三国志》做注解的裴松之就认为:云欧血,盖因亮自亡而自夸大也。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欧血乎?
意思是,《魏书》说诸葛亮吐血,纯粹是自吹自擂,以诸葛亮才能谋略,会被司马懿气的吐血吗?
《魏书》这部史书的记载多错误荒谬之处。
诸葛亮临终前,安排杨仪率领主力撤退,以姜维为后卫,待司马懿追击,则突然大张旗鼓的回师进攻。
这一招果然奏效,司马懿狼狈逃走,蜀军安全以后这才...
查看更多与“关于诸葛亮的死,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相关的文章
诸葛亮究竟是怎么死的?相信很多熟读三国志和史记的人都有所了解,事实是诸葛亮的死因在史书中记载不明确,引起后人对诸葛亮病因的猜疑,结合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以及诸葛亮在临终前的各种生理症状以及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我们可以来算一算!
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没有明白记载。依据《三国演义》所描绘的诸葛亮生活习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他很有能够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三国演义》屡次描写到诸葛亮吐血的场景,这很能够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症状。在专业的《病理学》教材中,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发作黑便和呕血现象。这主要是因溃疡底大血管被腐蚀决裂而引起的。
在后世很多人都会认为刘备是伪君子,是小人,甚至连曹操这枭雄都不如,是他请来了诸葛,诸葛亮临危受命,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其作息时间没有形成规律性。他年老的时候疏狂成性,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冤家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食无定量,睡不定时,缺乏有规律的身体锤炼。“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便是他的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我们可以说,刘备父子是间接害死诸葛亮的凶手,但却死的心甘情愿。自跟诸葛跟随刘备出山之后,诸葛亮更是日渐的缺乏每天必须的的肢体活动。或者可以说每次打仗诸葛他都“手摇羽扇,独坐轮车”,身体长时间的保持着一种状态,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影响胃部食物的消化。此外诸葛亮还是一个废寝忘食的任务狂,这更是减轻了肠胃功用的担负。到最后一次伐魏时,诸葛亮的饭量严重下降。而这一信息正好被他的死对头司马懿得知了,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三国演义》也有多处关于诸葛亮昏倒的描写。这有多种疾病的能够性,比如高血压、脑溢血、贫血、低血糖等。这些与任务压力大,临时受肉体安慰,情志不调,以及营养不平衡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诸葛亮是一个内心十分敏感的人,他无法做到举重若轻,任务的每一个失误都会给他带来很大的肉体担负。而且他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北伐多次失败,无法实现他对世人的承诺,这让他心急如焚,忧心忡忡。而身边大将的接连死亡,则更是让他伤心不已。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看到赵云的儿子前来报丧,诸葛亮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而且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度损益栋梁,吾去一臂也!”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临危受命,在多次北伐后,诸葛亮用计策把司马懿杀得大败,但一日诸葛亮忽听有人报张苞身亡,于是诸葛便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昏绝于地,自此得病卧床不起,蜀军不得不保持防御,退回汉中。现在刘备病死,也没见诸葛亮这样伤心,为什么损失一员大将就让他悲痛欲绝呢?这是因为战争打到最后,蜀国已经缺兵少将,张苞病亡意味着孔明的防御力又逊一筹,取胜的难度更大了。
不难看出,诸葛先生是一位非常严谨的人,凡事喜欢亲历亲为,临时操劳对身体发生了损伤,加上北伐以来成效不佳,虽经屡次努力,但或因为天时、或因为天时,或因为外部的原因,前几次...
查看更多与“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如果没有刘备父子或许他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吧”相关的文章
诸葛亮在三国中是位传奇人物,他前半生成功辅佐一穷二白的刘备在川蜀之地建立了霸业,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和定位。他后半生辅佐后主刘禅时,为了完成光复汉室、一统天正的夙愿,他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此,他劳师动众地六出祁山伐魏,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第六次北伐,结果有着 “妖人”之称的诸葛亮竟然命丧五丈原。
关于他的死在民间很多种说法,下面就来一探究竟。
第一种说法:吓死说。
有史书记载,诸葛亮因为粮食用完了,军队也没有士气,结果就在这时,一直坚守不出的司马懿眼看时机成熟,悍然出兵偷袭蜀军。竟然直生生烧了蜀军军营。火光冲天中,诸葛亮已是无力回天,只好仓皇出逃,结果又惊又恐又怒的诸葛亮在路上病死。因此有人判定诸葛亮是被司马懿吓死的。
当然,说诸葛亮是个胆小鬼,被司马懿吓死,这显然是黑诸葛亮而吹捧司马懿,可信程度并不高。现在史学专门分析认为,给出的答案是4个字:纯属虚构。因为司马懿是晋朝的开山祖,一些人为了巴结司马氏,而对司马懿进行了高歌功颂德。
其实《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早就对诸葛亮被吓死的说法进行了批驳。他甚至还引用当时在老百姓中间流行的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作为证据来证明,被吓到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懿。
第二种说法:宿命说。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记载,司马懿长期不出战,诸葛亮因为这个日夜焦急,身体虚弱,正好费祎来到五丈原,告诉诸葛亮东吴讨伐魏军的部队无功而返,诸葛亮听到这个,立马昏倒,当天晚上,诸葛亮仰观天象,知道自己即将要死。
姜维则劝诸葛亮利用道教的法术来延长寿命,诸葛亮于是叫姜维带领49人守护帐外,自己在帐中施法求寿,七日为期,到了第六日,主灯明亮,不料魏延有紧急军情禀报,闯入帐中,不小心将主灯踢灭,诸葛亮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急忙安排后事,当晚年仅54岁的他就病逝了。
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的故事后来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但诸葛亮施法求寿,魏延踢灭主灯,间接害死诸葛亮疑问多多,显然是被“神化”了。现代专家给出的答案是4个字:荒诞不稽。
第三种说法:病死的。
其实,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详细的记录诸葛亮的死因,诸葛亮在渭南前线,和司马懿相持一百多天,期间,诸葛亮屡次向魏军挑战,但是司马懿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后来,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病倒了,正在这时又传来吴军被魏军打败的消息,诸葛亮感到陆逊所建议的联合攻打魏军的计划落空了,北伐中原统一的大业可能成为泡影,他急怒攻心,病情加重。
临终前,他对安全撤军等后事作了妥帖的安排,之后一命呜呼。
可见诸葛亮的真正死因其实是两个字:忧、累。而诸葛亮虽然死了,但他却是死在沙场上,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行了他对刘备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与“诸葛亮最后死在了五丈原,关于他的死民间有这么些说法”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