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自《史记》中的这句话可以说一言道尽做人的本质。可以说不论何人,不论谁人处在什么位置,人活在人世间都逃不开名利二字。
在古代最大的名,最大的利就是当皇帝!在这最大的名利前,不要说袁绍、袁术这样各自心怀鬼胎的的兄弟,就算是父子又如何?中国历史上为了皇位杀的人头滚滚的兄弟父子还少?
大家都知道,袁氏兄弟不相容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他们都想称帝,在这一根本的利益上双方无法调和。
但是袁绍和袁术也不是一开始就想称帝的啊。其实翻开史书,其中一些记载说明早在袁绍、袁术兄弟很小的时候就显露蛛丝马迹了。
二、出身
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们的亲生父亲就是当时著名的三公之一:司空袁逢。
袁家是四世三公之家,袁绍的爷爷是太尉袁汤 ,袁汤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老大袁平 ,老二袁成 ,老三袁逢( 司空),老四袁隗( 司徒 );
老大去世较早,老二袁成当了几天的左中郎将,还没有孩子就去世了。这时候袁家基本上是老三袁逢说了算,于是袁逢就把自己小妾生的儿子袁绍过继给了袁成。让袁绍继承自己二哥袁成这一脉的延续。
过了几年后,袁逢才生出了嫡长子袁术,作为自己这一脉的继承人。
袁绍虽然是庶出,但过继给了袁成一脉后就成了嫡系。而且因为名义上的父亲袁成早亡,袁绍不但得到了亲生父亲袁逢( 司空)的照顾,也得到了叔父袁隗(司空)的照顾。
有两个三公级别的长辈照应,袁绍想不发达都难。
说完了袁绍的出身,我们再来看袁术的出身。
袁术出身很简单,就是袁逢的嫡系。但是因为袁绍的关系,袁逢在外面估计经常以比较宽松的方式教导袁绍(毕竟名义上是自家二哥儿子),对于袁术这个亲儿子则是比较凶。
为啥这么猜呢?《三国志》中引用《英雄记》的记载说: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
从这时候开始,幼年的袁术感到自己作为袁逢嫡长子,竟然在受到父亲、叔父的宠爱上比不过庶出的袁绍,心里面就开始有不满。
三、相貌
袁绍在历史上记载的是:绍有姿貌威容。要知道在三国志中可以惜字如金啊,对人有相貌方面的描述的只占很少,袁绍能被记载为:姿貌威容。那就说明袁绍在当时绝对是美男子。
而袁术在《三国志》中压根没有关于相貌的描述,所以虽然我们不知道袁术长啥样,但可以肯定的是,袁术肯定没有袁绍长的好看。
不要小看相貌,袁术在家庭的疼爱上比不过袁绍;甚至在相貌上比不过袁绍;这对于袁术来说又是一重打击。
四、游侠儿
大家都知道,袁绍小时候和曹操等人热衷于当游侠儿,经常一起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在《世说新语》里,袁绍经常成为曹操偷鸡摸狗的配角,但是在《三国志》中却明确记载了袁绍年轻时有长达六年的服丧期,在这期间,袁绍接纳各种死士,准备除掉为祸一方的宦官群体。
而且袁绍声势极大,一度被中常侍赵忠知道了,赵忠直接派人去找司空袁隗,问他:你们袁家袁绍这想造反吗?
袁隗回家大骂了袁绍后,袁绍才出仕做官,跟着大将军何进做他的秘书。
袁绍年...
查看更多与“袁绍和袁术到底是为什么不和?从下面这五点原因就能得晓”相关的文章
东汉末年,当时天下最强的地方诸侯当属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一个最强盛时坐拥冀青并幽四州之地,兵强马壮;一个最强盛时几乎拥有整个扬州和豫州的一部分,曹操地处兖州,其实是处于袁氏兄弟的夹击之中,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果袁氏兄弟能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击败曹操真的不在话下,进而统一北方,天下应该就是袁氏兄弟的了。
可是恰恰相反的是,两人关系一点都不和睦,袁绍和袁术不要说合作,就连和平相处都谈不上,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紧张,两人时不时你打我一下,我攻你一下,要么就是袁绍联合刘表曹操攻打袁术,要么就是袁术联合孙坚,公孙瓒打袁绍。因为他们的自私和愚蠢,最后的结果是袁术先被灭,然后是强大起来的曹操灭了袁绍。问题是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何他们的关系会如此的水火不容以至于兵戎相见,白白便宜了笑到最后的曹操?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分析下。
第一,袁绍和袁术的父亲是袁逢,袁绍乃袁逢小妾所生,是家中的庶长子;袁术是袁逢的正妻所生。有一种说法是袁术的母亲是汉室皇室成员,东汉末是个讲究出身以及嫡庶有别的时代,所以袁术在家中的地位比袁绍高得多。袁术对出身低的人一直看不起,这从他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看不起刘备就能看得出来,因此袁术一直就看不起袁绍。
第二,袁绍后来过继给了袁逢的哥哥袁成,从袁成在东汉朝廷也是出任高官并且和当时的大将军梁冀关系良好来看,袁成肯定也是家族中的嫡子,所以袁绍过继给袁成之后,身份也从庶子一下子变成了嫡子,地位和袁术平等了。袁氏是四世三公的豪门大族,拥有当时无人可比的庞大的政治资源,作为家族中两个同样相对出类拔萃的嫡子,为了争夺这个政治资源,兄弟两个天生就是竞争关系。
袁氏的根基在汝南,所以董卓把持了朝政之后,袁术跑到了靠近汝南的南阳一带发展,袁绍无意与袁术竞争所以他去了渤海,从这一刻开始,兄弟两人算是彻底摊牌了,袁氏的政治资源也一分为二,看好袁绍的跟着去了河北,看好袁术的留在了汝南一带。再庞大的政治资源和人脉一个人独自占有和两人竞争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袁绍和袁术不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袁氏人脉和政治资源的争夺,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显然是袁绍占据了上风。两人最后的失败其实和他们背景的强大有关,所谓成也家世,败也家世,以此来说他们兄弟两实在是最恰当不过。
第三,讨董联盟解散之后,袁绍和韩馥等人曾想拥立汉室宗亲当时的幽州牧刘虞为帝对抗董卓控制之下的东汉朝廷,为此袁绍通知了袁术,意思是要弟弟袁术和他一起出面拥立刘虞,被已有异心的袁术拒绝。袁术传国玉玺在手,而且又自认为“代汉者,当涂高也”这个谶言是和自己契合的,所以袁术早有自立之心,现在袁绍要拥立刘虞,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袁绍是挡在自己面前的拦路虎之一。
第四,当时实力最强的就是他们兄弟二人,他们都把对方当作是自己更进一步的强大对手,都想击败对方,所以袁术就和公孙瓒孙坚结盟对付袁绍和刘表的结盟,这是涉及到两人的根本利益的,谁都不...
查看更多与“从袁绍袁术的身世关系上看,你就能知道他们为什么会不和”相关的文章
在东汉末年,有这样一个家族,江湖人称“四世三公、天下望族”,多年来名人辈出,特别是袁绍、袁术等兄弟,更是名满天下的一方诸侯。但奇怪的是,他们虽然得到家门无限的祖荫,并在乱世到来之际,有所作为,但最后他们却接连倒下,成为别人的垫脚石。那么,袁绍和袁术以及众多的袁氏子弟,为何不能建功立业,成为胜利者呢?
据《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袁安在汉章帝时担任司徒,其子袁敞及袁京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曾孙袁逢又为司空,逢弟袁隗曾为太傅,四世六人均居高位,人称“四世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到袁逢、袁隗时已经是东汉末期了,史载袁逢有三子,分别是庶长子袁绍、嫡长子袁基、嫡次子袁术,后来袁绍过继给了伯父袁成。可见,袁绍兄弟的家世出身是非常显赫的。
袁氏三兄弟的人生起步:
袁绍、袁基、袁术三人成长环境虽有不同,却都是在家族光环照耀下成长起来的,不过由于袁绍的母亲曾经只是袁家的一个婢女,所以袁绍早期在生父家中时的地位照比袁基、袁术要低。但袁绍逐渐成年后,长得越发英俊威武,很得袁逢、袁隗、袁成等长辈的喜爱。后来,袁绍凭借着家族出身,不到20岁就当上了濮阳县主,且“有清能名”。袁基身长俊朗,父亲袁逢死后承袭安国亭侯,并担任太仆。袁术年轻时,以侠气闻名,年长后被推举为孝廉,后曾担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成年后三兄弟分道扬镳:
袁绍初入官场时,正是东汉末年非常黑暗的时期,当时很多人对宦官专权不满,袁绍、曹操等年轻人积极与党人接触,逐渐结成一个反对宦官的政治集团,所以,袁绍曾拒绝朝廷征召,使得中常侍宦官赵忠等人不满。袁隗听说袁绍的事后,很担心他的行为会给家族带来灾祸,便“忠言责之”,但袁绍却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初心,继续活动。汉灵帝为加强禁军实力,专门设立了西园新军,并设置了八校尉,袁绍有幸八校尉之一。
后来,袁术和袁绍都被大将军何进拉拢,成为其手下的积极分子。何进被十常侍杀死后,袁术与吴匡率军攻打皇宫擒拿宦官,遭遇抵抗后,袁术下令火烧南宫九龙门和东西两宫,吓得十常侍挟持汉献帝、何太后及一些大臣向北宫逃跑。随后,董卓率凉州兵占领洛阳,迅速控制了京城局势。为拉拢袁术,董卓表奏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担心董卓谋害,而出逃至南阳发展。
在洛阳大乱时,袁绍和叔父袁隗假称奉诏,诛杀宦官及其党羽许相、樊陵等人,并率人关闭宫门,捕杀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经过搜捕共诛杀老幼宦官两千多人,甚至“无须而误死者”也大有人在。后董卓进洛阳并施废立之事,袁绍对董卓撇下一句“天下健者,岂惟董公”,便握着佩刀奔冀州而走。袁绍、袁术兄弟在洛阳遭遇巨变之后纷纷出走,但袁基及袁家其他人仍有不少人留在京城。
三兄弟的结局都是失败:
袁绍出走冀州后,由于董卓的胡作非为引起天下不满,关东的一些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并推举袁绍为盟主。于是,袁绍便成为讨伐董卓的头号人物,后来吓得董卓挟持汉献帝逃到长安躲避。不过,袁绍领导的联军很快也溃散了,后...
查看更多与“名门望族的袁绍袁术兄弟为何会不和?最后两人反目成仇,互相攻伐”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