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道光

发布时间:2020-07-10
1 你知道光武中兴的措施吗?光武中兴又是怎么来的呢
光武中兴的措施
光武中兴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朝

汉光武帝刘秀出身普通,却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东汉王朝,使汉朝的历史又延续了将近两百年。王夫之评价他:“自夏商周以来,只有他允冠百王。”那么你知道光武中兴的措施吗?他又是如何开创一个盛世的呢?

运筹帷幄,一统天下

刘秀虽是汉高祖的后代,但因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实施,官位逐级递降,到他父亲这一代,也只是做了县令这样的小官员。父亲去世后,刘秀被叔父抚养,混成了普通的平民。

西汉时期,虽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这样的盛世局面,依旧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汉武帝统治时期,前期打匈奴,开丝绸之路,国家一度十分繁盛,但后期却奢靡过度,到汉元帝时期,朝政日益衰败,汉成帝时更甚,皇帝昏庸,外戚掌权,国家一度被外戚掌控。

后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也标志了西汉的灭亡。王莽统治期间,地方官吏压榨剥削,再加上天灾不断,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民缺乏粮食,政府还一直压榨,艾青曾说:“饥饿是可怕的,它使年老的失去仁慈,年幼的学会憎恨。”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不少由饥饿的流民组成的起义军,天下大乱。

刘秀见此情况,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起兵,当时南阳地区诸多刘氏子弟起兵,刘秀便和几位兄弟一起在舂陵起兵。起初兵少将寡,装备极差,刘秀甚至骑牛上阵,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实力,舂陵军与绿林军联兵,先后于沘水、育阳等地击败新莽军队,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昆阳之战。

一年后汉宗室刘玄在宛城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秀被任命为太常偏将军。公元23年3月王莽开始反击,他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领百万大军前来攻打刘秀军队,5月时大军压境,刘秀军队被迫撤退至昆阳,当时敌众我寡,很多将领想要退守荆州。经历了战争的磨练,刘秀已经开始具备了独到的战术眼光。

他指出“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昆阳位置重要,若被攻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所以他决定固守并亲自率领兵队前往定陵县,面对王邑军的攻打死死坚守,刘秀发起进攻,亲自率领士兵杀敌千余人,士气大振。随后又挑选三千勇士迂回敌后向其营帐发起突击一举杀死王寻,昆阳守军乘势出击,王邑军队大乱,纷纷溃逃。汉军一鼓作气,攻入长安,杀死王莽,结束了新朝的统治。

刘秀一举击溃新朝政权的主力部队,战功卓著。但就在这时他得知自己的长兄因受更始帝猜忌被杀,刘秀深知此时不能翻脸,只能忍下怒火,他向更始帝忏悔,说自己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见刘秀如此谦顺,又立下大功,不好降罪,只能以高官爵禄拉拢因此封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当时北方邯郸又有人趁乱自立刘秀奉命北伐,他深知自己功高震主,早晚会被杀害。于是他在完成任务后手握重兵在洛阳登基,国号“汉”。

当时绿林军正与另一股势力赤眉军互相攻伐,与刘秀决裂后,失去了核心战斗力的更始政权被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刘玄投降后被缢死。刘秀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迅速进军,一举降服赤眉军,解决了在统一路上的一强劲对手,由此可见刘秀的足智多谋。此后的十年间他逐...

查看更多
2 首位的道光皇后是谁?十三年婚姻里她竟然没有生育过一个孩子
首位的道光皇后是谁
首位的道光皇后竟然没有生育过一个孩子

道光皇帝生前立了三位皇后,而第一位皇后是追封的,她就是道光皇帝的结发妻子孝穆成皇后,生前没有当过一天皇后,病逝后被追封为皇后。

孝穆成皇后姓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她出身显赫,她的父亲是一等公、户部尚书、赠三等公布彦达赉。从她的出身来看,嘉庆皇帝很早就把道光皇帝当成皇位继承人来看,所以给他选了一个出身名门的妻子。

清朝有一群钮祜禄氏皇后,而且都不记载皇后的名字,就如道光皇帝的结发妻,真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她才对。要说应该称她为孝穆成皇后,可是孝穆成皇后是她崩逝后的谥号,在她生前这样称谓不好。所以文中还是称她为钮祜禄氏吧。

乾隆四十六年, 钮祜禄氏出生。身为名门闺秀,等待她的自然是未来的荣耀。

嘉庆元年,钮祜禄氏立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

嘉庆十三年(1808年)正月二十一日,钮祜禄氏病逝,年仅二十七岁(虚岁28岁)。十三年婚姻并没有让她生育过一个孩子,无儿无女。

没有孩子并不能说明道光皇帝绵宁和原配妻子钮祜禄氏不恩爱,相反,他们关系处得极好。道光皇帝当皇子时就十分节俭,他的原配妻子钮祜禄氏跟他一起身体力行。

古代人一般一天吃两顿饭,上午9点吃一顿,下午2点吃一顿,晚上就没有正餐了,穷人一早就睡了,而富人可以加一顿夜宵。

道光皇帝在当皇子时是怎么做的呢?晚上他叫太监买几个烧饼,和嫡福晋一起就着白开水就算是夜宵了,吃完饭,两个人一起睡了,还省灯油。

千金小姐钮祜禄氏就跟着丈夫绵宁过着这样节俭的日子,也不觉得苦,真是夫唱妇随,这日子还不如富人家的小妾吃得好呢。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皇帝驾崩了,皇子绵宁即位,是为道光皇帝,道光皇帝追谥结发妻钮祜禄氏为孝穆皇后,还追封其父布彦达赉为三等承恩公。

古代的读书人都最怀念青年早逝的妻子,就如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经写过一首《江城子》来纪念发妻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同样,道光皇帝也很怀念发妻,即位后曾为发妻钮祜禄氏写下《悼孝穆皇后有感》来怀念她:送归西麓久含辛,伉俪暌违十五春。痛把椒浆和泪洒,迭迁世事倍伤神。谁云偕老又齐眉,廿八春光一旦衰。已卜宝华百岁室,中宫追谥否能知。

这首诗出自《道光御制诗初集》,虽然道光皇帝怀念发妻的诗没有苏轼写得好,因为他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其情深意重,还是一样的。

虽然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没有后代,可是道光皇帝的后代都看她如母亲和祖母,都给她加尊谥。

道光三十年(1850年)9月,咸丰皇帝为她加尊谥:孝穆温厚庄肃端诚孚天裕圣成皇后。

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皇帝为她加上恪惠二字。

光绪元年(1875年)六月,光绪皇帝又为她加上尊谥“宽钦”二字。

所以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的全谥为孝穆温厚庄肃端诚恪惠宽钦孚天裕圣成皇后。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能不但得到丈夫的爱,也得到的后代的尊敬。这...

查看更多
3 道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后来成为了特殊的存在,那么她特殊在哪呢?
道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成为了特殊的存在
道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特殊在哪

我们都知道,要成为皇太后,有两个条件,或是先帝的皇后,亦或是嗣皇帝的生母。先帝皇后可以顺理成章成为皇太后,但嗣皇帝的生母不一定能成为皇太后。在清朝,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存在,她既不是先帝皇后,也不是嗣皇帝生母,却成为了皇太后。

她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主角——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从贵人到皇贵妃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道光帝的妃嫔,看到这个姓氏,想必大家第一个反应是:这孝静成皇后与孝庄太后是否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两人并没有多深厚的关系,只是出自同族,但并非同一个家族。孝静成皇后的父亲花良阿,是一名从五品的刑部员外郎。她所在的家族,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在清朝初期是隶属满洲正蓝旗,之后抬旗为满洲正黄旗,是在孝静成皇后去世后。

道光五年,年仅14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入宫,初封贵人,封号“静”。静贵人的肚子可以说十分争气,道光六年、九年、十年、十二年分别为道光帝生下四子,其中道光八年还流产过一个,总的算起来,六年的时间,博尔济吉特氏先后怀孕了5次。

尤其是怀皇次子奕纲,博尔济吉特氏从贵人到静嫔再封妃,虽然后来奕纲夭折了,但两年时间,博尔济吉特氏却从小小的贵人到妃位,可以说晋升飞速了。

道光十三年,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病逝,全贵妃钮钴禄氏晋皇贵妃,而此时的静妃博尔济吉特氏位份也得到了提升,晋封静贵妃,此时的她位份已超过道光帝潜邸的一些老人,比如和妃纳喇氏以及恬嫔富察氏。

而在贵妃之位坐了没多久,道光二十年,入主中宫仅六年的孝全皇后崩逝。道光帝悲痛万分,但后宫不能无主,于是道光帝选择了静贵妃来代为管理后宫,抚养孝全皇后的幼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同时晋封她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可惜,与孝全皇后六年前不同的是,静皇贵妃一直也没能等来道光帝的立后圣旨,就这样,博尔济吉特氏在以皇贵妃身份摄六宫事,成为六宫之首的她一直到道光帝崩逝,都未能成为皇后。

在养子与亲子之间抉择的尴尬

孝全皇后病逝时,她的亲生子奕詝年仅10岁,道光帝将其交给了博尔济吉特氏抚养,与亲生子奕䜣年纪相仿,两人一同长大,感情也比其他兄弟来说更加亲厚一些。

不过,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对于皇位继承人选的选择,也到了台面上了。奕詝是道光帝实际上的嫡长子(孝全皇后所生,此前三子皆殇),静皇贵妃所生奕䜣是道光帝最喜爱的儿子,且文才武功能力皆在奕詝之上,加上静皇贵妃是此时道光帝后宫握有实权、地位最高之人。

道光帝并没有乾隆帝那种嫡子情节,他在奕詝和奕䜣之间纠结了很久,同样的选择困难存在于静皇贵妃身上。一边是自己自小养大,十分孝顺自己的养子,一边是自己天资聪颖的亲生子,她如何抉择呢?

并未记载静皇贵妃在这场继承人之战中是否存在偏袒亲子的资料,但是阿浅个人认为从亲疏情感来说,亲生兄弟母亲都难免有所偏袒,何况是养母呢?

但在抚养奕詝这件事上,博尔济吉特氏做得还是比较尽心的,起码从面上是别人挑不出错处的。可是古代宫中长大的孩子皆早慧,奕詝心里还是...

查看更多
4 这位道光皇后为何会受到独宠?只因她能满足这种需求
道光
道光皇后

史学家喻大华先生曾说过,道光皇帝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这个评价相当可观,道光皇帝虽然迎娶了二十几个后妃,但是他对这些女子大都没有感情,迎娶她们只是为了开枝散叶,让皇室血脉更多一些,不过孝全皇后却是一个例外。那么,道光皇帝为何独宠孝全皇后呢?因为她能满足一种需求。

孝全皇后虽然是八旗子弟,但是她早年并没有在京城生活。因为父亲的关系,她一直在苏州居住。苏州在明清时期,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经常有商人来这里进行贸易。因此,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奇闻异事。生活在苏州的女子,普遍心灵手巧很有灵性。

年轻漂亮的孝全皇后,因为苏州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变得越来越有灵气。她不仅精通刺绣,而且还熟读诗书,可以跟那些文人墨客一起吟诗作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孝全皇后还经常跟着父亲四处游历,不管什么事儿都有自己的主见,也能提出相应的谋略。

那时候,道光皇帝后宫里的女子,因为祖制的关系大都比较粗狂。不论是长相还是见识,都比不上孝全皇后。因此,她进宫没多久,就成了道光帝恋恋不舍的心头肉。其他后宫女子很难见到皇帝,头衔晋升特别困难。孝全皇后却因为满足了道光帝的精神需求,一路开绿灯升职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从个人经历来看,孝全皇后其实跟光绪的珍妃差不多。她也是因为生活在外省,养出了一身灵气,进宫以后因为讨人喜欢,日夜伴随光绪皇帝。不同的是,孝全皇后的结局,比被迫落井的珍妃好了一些。孝全皇后去世时,道光皇帝特别悲痛,他亲自祭奠孝全皇后的灵柩,将其送到自己的帝陵之中。

有不少人认为,道光晚年选择咸丰做继承人,很有可能是爱屋及乌。将寄托在孝全皇后身上的情感,拿出来一部分转移到了她儿子咸丰身上。孝全皇后去世后,道光再也没有册立皇后。咸丰也因此一直保持着嫡子的身份,在道光皇帝去世后,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

查看更多
5 你知道道光临终前还额外颁布了一封诏书吗?内容原来是关于道光的儿子奕訢
关于道光的儿子奕訢
道光临终前还额外颁布了一封诏书

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在位三十年的道光皇帝驾崩在圆明园慎德堂,结束了自己平淡而又饱经忧患的一生,享年69岁。

在临终留下,道光针对继位人选之事留下了传位密旨,宣布册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但是耐人寻味的是在密旨之外,生性古板守旧的道光居然还创新性地打破祖制,额外颁布了一道加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的诏书。这到底又是为何呢?

犹豫不决,含恨而终

史书记载,奕訢“天姿颖异,宣宗极钟爱之,恩宠为皇子冠,几夺嫡者数”,这也导致了即便在道光去世前夕,他也仍然对接任皇位的皇子人选踌躇不已。

在这一点上,《清稗类钞》上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据说在道光帝病重不治之时,曾经回光返照了一段时间。

当时他神情恍惚,把守在自己身旁的文宗奕詝(当时已经被立为储君)当成了奕訢,眼中含泪对他说道“阿妈(满语呼父为阿妈,呼母为额尼)本意立汝,今若此,命也。汝宜自爱。”,结果吓得奕詝连连磕头,发誓“必当保全奕訢”。

这也从正面揭示了道光帝临终时对于皇位继承人的犹豫不决,左右为难,这才有了“又奉朱谕,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这么一道怪异的封王诏命。

错失皇位,亲王补之

道光看重奕訢,这在紫禁城内一直都是人所共知的事。

早在奕詝、奕訢二人大婚择妻的时候,道光就刻意选择了权势相对更高的都统桂良的女儿做奕訢的嫡福晋,而把相对条件较差的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许配给了奕詝,由此也足见道光偏爱之甚了。

关于为何最后奕訢落选,奕詝反而夺得皇位,大致上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所谓知子莫若父,奕訢的文韬武略远超奕詝,这一点道光自己心里也是心知肚明,本来他也确实打定主意要立这个儿子为皇太子,只不过后来书写立储密旨时被门外看守的太监看了去(太监虽然不认识字,也看不清道光究竟在写什么,但是却看见在末笔上道光拖了很长,于是便预料到皇帝册立的是皇六子奕訢),之后太监就在宫廷内大肆宣扬,惹得皇宫之内流言纷纷。如此隐蔽的国家大事被闹人尽皆知,道光自然龙颜大怒,盛怒之下的他就改立了如今的咸丰帝奕詝。

尝预书其名,置殿额内,有内监在阶下窥伺,见末笔甚长,疑所书者为奕欣,故其事稍闻于外。宣宗知而恶之,乃更立文宗。

奕詝的师傅杜受田深知其在骑射武功上不是弟弟奕訢的对手,于是让奕詝在跟随道光围猎的时候故意一箭不发,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仁君模样来讨得道光欢心,最后终于得手。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不管如何,最后道光终究还是选定了老四奕詝而弃选了鬼子六奕訢,但是对于这个爱子奕訢,道光还是心有不忍,所以就在弥留之际颁布了这么一道封王的圣旨,变相地补偿他错失皇位之苦。

年龄未到,难以晋封

按照清朝家法来说皇子到了一定年级之后确实应该加封王爵,离开紫禁城自己独立门户,开封建府。但是...

查看更多
6 道光皇帝在这位皇子的棺椁上哭成了泪人,这位皇子是谁呢?
道光的皇子
道光皇帝在棺椁上哭成了泪人

作为一位皇帝,位高权重,统御全国,看似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正应了那句话“享多大的福,受多大的罪”。每一位皇帝内心深处,都住着一颗平凡人的心。在儿女情长上,在七情六欲间,并非多么伟光正。

道光皇帝,就是一位并不出众的皇帝。由于其生不逢时,首次遇到鸦片战争,其三十年执政期间似乎并未留下特别耀眼的成绩。后世之人,对他并未有多少印象,而对其家庭之事,似乎就更显得一无所知。

某日翻史,特为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年龄的巨大差距(道光49岁,咸丰出生)而困惑,一查历史才得悉此中秘密。

事实上,道光皇帝一生共有9位皇子,在咸丰帝出生之前已经有三位皇子。三位皇子中,奕继和奕纲因年幼生病相继夭折,独独大皇子奕纬在咸丰帝出生前两个月时以23岁壮年离世。这实在是一个谜!

《清史稿》对此事并未详细记载,如何死法、因何而死皆语焉不详。

好在,是有人亲身经历过此事的,记录了下来,在《老太监的回忆》有相关细节。

爱新觉罗·奕纬是被正生怒气的道光皇帝一脚狠踢在下部,导致严重损伤,医治无效而死亡的。

这当然是令人无法接受的现实……当出殡时,道光帝扑在奕纬的棺椁上哭成了泪人……

能走到这一步,也许并不算意外。

虽然爱新觉罗·奕纬是大皇子,但他母亲的丫鬟出身阻碍了他的良好待遇。

况且,奕纬出生时道光皇帝也不过是一名皇子,他需要有一个光明正大形象来获得嘉庆皇帝的好感。

孩子的出生,让他措手不及。虽然嘉庆皇帝十分喜爱这孙子,给孩子生母和妃以身份,但道光皇帝是一百个不喜欢。

道光皇帝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间,对这个孩子不闻不问,似乎也未再临幸和妃。

20年,本是孩子良好的成长阶段,这样放任自流却培养了一个放荡不羁,顽劣调皮的流浪儿。

但是,就在虽然爱新觉罗·奕纬21岁那年,道光突然开始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时常严厉的教导,这成了奕纬严重的心理负担。

爱新觉罗·奕纬弟弟咸丰皇帝

道光转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皇次子奕纲、皇三子奕继相继在出生后不久去世,而这时爱新觉罗·奕纬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他试图让这个孩子承担起“承继大统”的责任。

然而,结果是令人沮丧的!

三年的严厉管教并没有改变爱新觉罗·奕纬一丝,却不小心要了他的命。

原来,道光帝对奕纬忽然重视之后,就请一位学富五车的大臣为奕纬教授文化常识。但奕纬毛毛躁躁的性格早已形成,坐立无状、无心读书已是常态。

查看更多
7 道光的儿子咸丰当上皇帝后,是怎么去贪图享乐的?最后却自食其果
咸丰
咸丰当上皇帝后贪图享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当上皇帝的人,很大程度上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仅仅是因为命。因为命好,有些皇子从出生开始就基本上注定了将来要继承皇帝的位置,即“嫡长继承、顺序嗣位”。在这种制度下,即便会导致埋没人才的后果,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谁都是不愿意打破这样的“相对公平”的法则,让“命”来决定谁来做皇帝。

这样的制度之下,历史上诞生了许许多多很荒唐的君主,最终导致的结果,轻者致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国力衰弱,严重点的更是断送了江山被改朝换了代。皇帝的不作为,所产生的如此高的代价,主要还是在选皇帝这件事情上太随意了,没有选出来一个合适的皇帝人选。

提到历史上不作为的皇帝,清王朝的末代皇帝们是绕不过去的。纵观整个清王朝,我们发现其前段甚至前大半段都是发展良好的,国力进入当时国际前列。很可惜在末代几位皇帝的统治下,祖辈们百年间打下的江山,不消十几年的时间全部被消耗殆尽,迎来改朝换代的命运。

我们知道清王朝最终的命运是在末代皇帝溥仪手上完成交接的,溥仪及溥仪家族的“皇帝命”,其实是有作弊的嫌疑的,幕后主使便是慈禧。溥仪的爷爷奕譞是道光皇帝“庶生的长子”,原本其家族是没有当皇帝的命运,巧的是道光皇帝的继承人只生下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又年幼夭折。于是给了慈禧足够的空间来操控,清王朝末代命运转折,便从道光皇帝之后的第九位皇帝开始。

这位清王朝的第九位皇帝便是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兄弟众多,很可惜命运都不济陆续病故。最后咸丰成为了嫡传长子,也正是这个主要原因,咸丰才最终继承了道光的帝位。咸丰虽然很幸运当上皇帝,但是又生不逢时,赶上了一大堆烂摊子事。

咸丰虽然不是道光皇帝众多儿子中最聪明的,但是好在咸丰皇帝励精图治并且以身作则,大刀阔斧搞改革。咸丰皇帝初期的一些举措虽然稳固了他的皇帝地位,但是总得来说对王朝的发展并没有开始起到作用,而这个时候内部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以及外部的英法等联军几乎同时发起对清廷的攻势。

没有足够力量平息多方势力,加之国力尚初在恢复阶段,咸丰皇帝的命运到了危难关头。这个时候他做了个决定,借口离开紫禁城,开溜到了热河的行宫承德避暑山庄,京城局面委派恭亲王奕訢对付。恭亲王奕訢最后也只能满足洋人的条件,一一签订各个不平等条约。

而自从咸丰皇帝住到了离京的行宫,个人贪图享乐的欲望便一发不可收拾。在热河行宫里,咸丰皇帝开始贪恋女色、饮酒无度,并且爱上听戏同时违背祖训染上吸食鸦片。原本作为一个勤劳为政的好皇帝,甚至衣服破了都不忍心扔掉补一补再穿,如今成了乐不思蜀的昏庸之辈。

咸丰在当上皇帝之后改国号为“咸丰”,可见他是有远大的理想和报复的,“咸丰”二字字面上的里就是“普遍富足”,他的理想便是天下富足。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咸丰可谓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然而开溜到避暑山庄之后便染指各种恶习,才一年病逝于避暑山庄。

查看更多
8 道光的儿子们在争夺皇位上是怎么明争暗斗的?
道光儿子们争夺皇位
道光的儿子

在道光皇帝之后皇子角逐皇位的时候,从年龄上讲,有三个人是合适的,老四,老五,老六。老五过继给了道光皇帝的兄弟,于是当时只有老四和老六,即咸丰皇帝奕詝和恭亲王奕訢。他们没有像雍正皇帝那样在继承之前兄弟间就互相残杀,拉帮结派,而是明争暗斗。

而且,这两个人在表现自己的同时,背后都有高人指点。

背后的军师是谁?

讲到清代皇子的时候,可能要多说一句,清代皇帝都很勤学,对皇子教育也很严,没有像商纣王这样的暴君,也没有像明代皇帝那样荒诞朝政,都很勤政,这和他们的教育是有关系的。

皇子们到六岁时候都要学习,皇子的老师有教武也有教文的,教满文的也有教汉文的。对于老四和老六,他们两个受汉文老师影响较大。奕詝的老师叫做杜受田。奕訢的老师叫做卓秉恬。这两个老师算不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懂阴阳八卦、奇门遁甲,也不像诸葛亮是经天纬地之才,但在当时都算是饱学之士。

这两个人在当时叫做翰林,等于是最高学历,做皇子老师,学问其实很大。他们是出了很大力气的。奕詝和奕訢在老师指导下,他们去做了,最后又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还是靠这些历史知识知道了。

循规蹈矩和剑走偏锋

两位皇位候选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竞争方法,那么谁用的剑走偏锋,谁用的是循规蹈矩的方法?

下面我来说说几个具体的故事,在1846年的时候,道光皇帝带着他的皇子们去南苑打猎,说到打猎很多人就想到,这是皇帝不处理朝政、不务正业的表现,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有偏见的。清朝是马上得天下,以武力得天下。带皇子打猎,是为了加强皇子的武功。

道光皇帝带皇子去南苑打猎,按照清政府的规定,皇子读书的时候要外出,是必须要向老师请假,现代化话说就是尊师重道,奕詝和奕訢要分别向他们的汉文老师请假。

这两个老师,有的人比较高明,有的人就比较迟钝。奕詝的老师,即咸丰皇帝的老师,就告诉他要怎么做。

道光带着皇子们去南苑打猎的时候,很多皇子是想很好的表现自己。作为我们一般人到这时候,会去怎么做,我们会想,作为皇子,我们的父王带我们去打猎,我们一定要在打猎时候表现自己的英勇、骑术和箭法的精准。这就是循规蹈矩的表现。

来看看奕詝是怎么做的。奕詝带着他的随从来到猎场后,不放一枪不射一箭,没有打一只猎物。打猎结束后,奕訢打的最多,非常高兴,充分表现了自己。道光皇帝也很高兴,奕詝却一无所获,道光就问他怎么一无所获,奕詝说了这么段话,他说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也是很多飞禽走兽繁衍生息的时候,我实在是不忍心去射杀它。我也不愿意在这些小问题上和兄弟们争高低。

听完这些话,道光皇帝心里就有了想法了。

而道光皇帝,从本质来说其实非常喜欢老六奕訢。恭亲王奕訢非常聪明,能说会道,但是道光皇帝也要考虑到老四奕詝的问题。老四老六就是皇长子和皇次子的关系,老五过继给了道光皇帝的兄弟了。道光皇帝在考虑立谁为皇太子的问题上,还要考虑立嫡立长的问题,就是立皇后儿子还是立妃子的儿子。道光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长期犹豫不决,他想,得好...

查看更多
9 他是道光的儿子里面最惨的一位,身为皇长子却得不到父亲宠爱
道光的儿子
道光的儿子里面最惨的一位

道光帝26岁时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当时他还是和硕智亲王旻宁,26岁的他终于有了长子了,但他并不开心,因为这孩子的生母只是府里最普通不过的婢女。

他认为这个儿子的降生败坏了他的形象,所以出身卑微的母子俩并不宠爱,甚至有点讨厌。但是嘉庆帝很高兴啊,一听说添了个孙子就欢喜的不得了,孩子出生当天就高调的宣布:“朕仰蒙昊苍鸿佑,列圣慈恩,于本日得皇长孙。云礽兆庆,奕叶延厘。明岁正值朕五旬万寿,嘉贶频仍,洵为吉祥喜事,允宜加惠宫闱,用昭福瑞”。同时还将其生母从婢女身份,直接封为了和硕智亲王侧福晋。

道光37岁时,奕纬11岁,嘉庆将这个一直疼爱的皇长孙奕纬封为多罗贝勒,奕纬成为清历代受爵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嘉庆此举,隐然有将奕纬列入皇位继承人的意思。

按说道光这面子里子都有了,应该早没啥心结才对,可他就是纠结长子的出身太低。就在奕纬封为多罗贝勒的第二年,38岁的道光登基称帝,这下子他不再暗自纠结了,刚继位就寻个由头褫夺了奕纬的多罗贝勒爵位。奕纬的生母也只是顶着个和妃的称号,在宫中没啥地位。

虽然不受道光待见,但奕纬毕竟是皇长子,而且奕纬比二阿哥大了十八岁,换句话说,在这十八年里,奕纬是道光身旁唯一的皇子。虽然道光的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后来生下了奕纲、奕继,但老二、老三早夭,奕纬依然是道光唯一的儿子。

道光已快五十岁了,虽然对皇长子奕纬仍然冷漠,但奕纬长相不错,身材魁梧,从8岁起就学会了骑马射箭,虽文采不佳,但是可以栽培的接班人,所以对奕纬的教育还是说得过去。《清实录》中就收录着不少道光帝教育大阿哥奕纬的圣旨,对其将来能继承大统还是有所期待的。

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1831年5月,24岁的奕纬突然生病去世,死的有些蹊跷。关于他的死,《老太监的回忆》一书记载:

“据传道光初年,老师某太史教读过严,告诉大阿哥(皇长子)奕纬要好好读书,将来好当皇上。大阿哥说:‘我当了皇上,先杀了你。’老师便将这话转奏了道光皇帝。道光大怒,把大阿哥叫来,他刚跪下请安,道光帝就踢了他一脚,正好伤了下部,没过几天就死了。道光甚是后悔,追封他为隐郡王。”

奕纬早年缺少父爱,性格难免有些不羁,适应不了上书房枯燥的学业,说出‘我当了皇上,先杀了你。’这样的话想来也是跟师傅赌气。但道光见他学习态度如此不端正,一怒之下飞脚踹倒了奕纬,却没料到这一脚踹在了奕纬的敏感部位,奕纬当时大叫一声就不省人事,没过几天就找阎王报到去了。道光不慎将皇长子踢死,此事可信度有多高?目前史料有限,尚难以验证。

而《老太监的回忆》的作者名叫信修明,他入宫前是读过十几年的书,是个书生,后来才过宫成了太监,信修明从何处得知这个细节并未在书中加以说明,因此可以推断这件事是从宫内太监隐晦的相传中得来的。

即便此事属实,因其不利于道光帝的名声,所以文献中绝不会留下这样的记录。在官修史书中,仅简单记载奕纬“道光十一年辛卯十月十二日未刻卒”,没有现多的说明死因。也从侧...

查看更多
10 道光的儿子奕纬因为不爱学习而被活活踢死,这件事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道光的儿子
道光的儿子奕纬因为不爱学习被活活踢死

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子。生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四月十二日。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封其为多罗贝勒,道光帝登基后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后谥“隐志”。咸丰即位后,又追封多罗郡王。无子,以成亲王永瑆曾孙载治为嗣。

皇子是天潢贵胄,除了皇帝没有人敢动他们一根汗毛。皇子夭亡大部分是因染病而终,少部分死于政治斗争或是战死沙场。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生在和平年代,却英年早逝,他并不是因病而终,也不是死于政治角逐,而是因为厌学被父皇活活踢死。这就是清道光皇帝旻宁的长子——爱新觉罗·奕纬。

奕纬生于嘉庆十三年。他的母亲原是宫中一名普通的宫女,生下奕纬后便母凭子贵,被册封为侧福晋。那是的旻宁已经二十七岁,接近而立之年的他喜得长子,十分高兴。作为长房长孙,奕纬也得到了祖父嘉庆皇帝的钟爱。奕纬体格强壮健壮,酷爱习武,精通骑射,常常奉命随从嘉庆皇帝行猎。有一次,他随嘉庆帝前往热河行围,竟然一箭射中两只兔子。嘉庆帝龙颜大悦,特地作诗一首,夸奖孙子射箭的本领高强。旻宁也为自己有一个如此出色的儿子而感到高兴。

可是,奕纬是一个偏科的皇子。他骑射本领高强,却不愿意读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奕纬作为道光的长子,嘉庆的长孙,祖辈父辈都对他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道光皇帝更是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博通古今,文武双全,自己百年之后可以将大清社稷交付与他。

然而,奕纬天生对读书学习没有丝毫兴趣,看到书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听到那些治国安邦的话就头疼,以至于他的学习进展很慢,几乎不向前进步,即使到了成婚的年龄也不见任何起色。道光对这位长子渐渐地由希望变得失望了。道光皇帝是一位勤勉好学,严于律己的君王。他做皇子的时候,每日在上书房听师傅讲习,不曾有丝毫的懈怠。他酷爱读书,即便是做了皇帝也手不释卷。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克己奉公,穿最朴素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饭菜。道光皇帝面容瘦削,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远远看去像一位道家高士,言语之中透出浓浓的书生气。

可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并没有遗传给皇长子。相反,奕纬长相彪悍,举止轻佻,为道光皇帝所厌恶。那时的道光帝已经年近半百,身边却只有这样一位不争气的皇子,怎能不让他失望呢?道光十一年的一天,奕纬来到书房上学。这位天性好动,精力旺盛的皇子一副在书房一分钟也待不下去的样子。这时,师傅严词厉色地教训道:“大阿哥,您现在必须端正模样,好好读书,只有把书读好了,将来才能当一位好皇帝。”

听到师傅教训自己,奕纬更是坐不住了。他指着师傅,恶狠狠地说道:“我做了皇帝,先杀了你!”听到这句话,师傅们吓了一大跳。课是没办法再上下去了,师傅便把情况如实奏报给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听后立即火冒三丈,那一句狂妄之言着实地激怒了他。他对这个儿子瞬间由失望变得愤怒,厌恶了。于是道光帝立马命人叫来大阿哥当面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