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游山西村

发布时间:2023-11-21
1 游山西村教案分享
山西教案

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讲解关于“游山西村教案”的方方面面,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启示您并给您带来一些灵感。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指引。

游山西村教案 篇1

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中间两句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

诗词鉴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鉴赏: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此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歌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

本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请从诗中找出这些句子。

游山西村教案 篇2

1、介绍有关陆游的情况。

2、出示课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1、将古诗抄在黑板上,安排学生自读。

2、安排小组读诗,交流字词。

3、指导翻译(通过此环节理解诗文大意,掌握“莫”、“浑”、“豚”、“疑”等字的意思。

1、齐读古诗

2、讨论:从诗的前两句你能看出什么?

3、讨论:古诗前两句说的是农家的待客之道,后两句却突然转向写景,是不是有些突兀?

“又一村”指的是?(山西村)

4、鼓励学生描述村子的景象和村民们的生活。

5、启发谈话:古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你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1、鼓励背诵。

2、跟着音乐齐背。

游山西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陆游,理解诗意;背诵本诗。

2、理解主题,学会赏析名句,体味诗词意境。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不断上书皇帝,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

查看更多
2 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带作者简介)
原文及翻译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带作者简介

《游山西村》是陆游的传世之作,展现了他崇高的理想志向和深深的民族信仰。在朴实的文字中寄托着诗人无尽的思索和期待,引导读者望尽天涯都是渺小的人间烟火。诗中主人公行走于山水间,表现的是诗人抱负未酬,却心存深深的古稀情怀,处于世态炎凉中的孤不足和道不尽的悲凉。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赏析

该诗写于1167年(南宋孝宗 乾道三年),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查看更多
3 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加注释
原文及翻译加注释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原文及翻译

《游山西村》这首诗,如同进入了著名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社会揭示的热情,对生活的痛苦,对理想的执着与坚持。如实描绘了当时社会现实,以其深邃的诗句,勾勒出他那深沉而炽热的思想情怀。同时,陆游对南宋江湖社会的批判,也传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游山西村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

⑴腊酒:腊月所酿造之酒。

⑵足:足够,丰盛。豚(tún):小猪。此处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春社:古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拜祭社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古风,古人之风度。

⑺若:如果。许:容许。闲乘月:趁月明之时出外闲游。

⑻无时:不定时,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赏析

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各联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创造了优美清新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运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自然成趣。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而且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查看更多
4 陆游的经典古诗《游山西村》的名句有什么哲理?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陆游写的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
陆游的诗句

陆游的一生写过无数的诗词,现存世的就有9300余首,是名副其实的多产文人。在我们的印象中,陆游的诗词大多是爱国抗金的题材,如《示儿》和《书愤五首》等,但他的诗词远远不止于此。

今天,我们品读陆游另一类题材的诗,这首诗便是连小学生都知晓的《游山西村》,其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充满了人生的哲理,更是成了千古名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力图恢复中原,驱除金兵中度过,是典型的主战派,但是这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求和态度并不一致。

在1164年,陆游由于力说张浚用兵而被朝廷罢官,陆游回到家乡山阴,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市。被罢免官职的陆游内心充满了苦闷与激愤,然而,在家乡的岁月中,村民的淳朴、美好的田园景色,他的内心开始变得平静,并且感受到人生的希望与美好。这首《游山西村》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题目中的山西村,指的便是家乡山阴的一个小村庄。在这一年的初春,陆游欲来到这里做客。诗中的腊酒,也就是祭祀之酒。腊月的时间是农历的十二月份,故称为腊月。古人喝酒,一般百姓喝的都是浊酒,也就是未经过滤的酒,这种酒相对清酒而言,价格便宜,却也新鲜。

“莫笑”二字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浑浊的腊酒,这在古代是农家宴最高规格了,而且菜肴非常丰富,有鸡肉和猪肉,可以看出,这些淳朴的村民对陆游的到来是多么的热情。

陆游对去往山西村的道路并不熟识,走着走着,便看到了重重叠叠的山峦和弯弯曲曲的水,他正担心无路可走之时,转了个弯,眼前突然又出现了一个小村庄。正如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写:“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是写游山西村的经历,更是抒发了自己在主战道路中遭受的困难,但是他坚信,总会有云开见日的时候,只要心存希望,就会绝处逢生。这句诗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每个人,人生道路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总有柳暗花明的时刻。

这首诗告诉我们的哲理是:当你经历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因为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熬过了冬天,便迎来春天。最后,经过一村一村又一寸的长征之路,最后就会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了。

在这个过程中,道理都懂,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唯有自己亲身体验,才更有一番滋味。也难怪毛爷爷当年说,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去读红楼梦的大厦将倾,是体会不到里面的心酸的。

长征路上,谁都不知道往哪里走,但是坚持下去就有希望,这个是要靠信念去往前走的,更是一种精神,更是...

查看更多
5 陆游的古诗《游山西村》解析,对乡居生活的喜爱有多深?
陆游写的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
陆游的诗句

这首《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四十二岁时。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游山西村》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四十二岁时。此前,任镇江通判的陆游因积极主张北伐,被朝廷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于是,陆游不得已回故乡山阴镜湖闲居,且长达四年。忠心为国,而遭如此对待,陆游心中的怨愤之情,不问可知。但此诗所表现的,却是诗人对乡居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也许,正是由于痛感于官场的虚伪、丑恶,他才会对乡村淳朴、闲适的生活别有会心,才会在诗中流露出一种真诚的赞美。我们看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其中“莫笑”、“足”三字,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农家淳朴好客的称誉。农家的腊酒虽然粗劣,但其待客,却是倾其所有,表现出一片至诚。

“足”虽与“丰年”相关,但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表现丰年农家生活的富足,而是强调农家待客的方式:酒非美酒,菜肴也只是鸡豚之类,但主人却以量多来显示自己待客的真诚。对此一片至诚,诗人怎能笑其酒浑,笑其肴粗呢?

颔联是此诗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本写山村的景致幽美,青山迭翠,绿水环绕,柳荫花簇掩映,而山村在焉。不过此联之妙,并不在于写景入画,而在于写景之外,别有一种理趣。

它表现了人生常有的一种感受,即于迷惘、绝望之中忽得启迪、再逢生路之感,这种感受通过“山穷水复”,“柳暗花明”这些具体的意象得以形象的表达,使读者从中产生了“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于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可以说,《游山西村》之所以有名,实在是得力于此联。

宋诗本以长于理趣着称,而以能融理于景,借景示理者为佳,陆游此联,很能代表宋诗的这一特色。

颈联转写春社活动,借以表现山村的简朴古风。春社为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活动,时在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戌日,内容为以鼓乐歌舞娱神以祈求丰年。实际上这种歌舞活动不独为了娱神,也带有一些自娱的成分。

“箫鼓追随春社近”,意思是说随着春社日期的临近,人们已开始吹箫击鼓,编排春社时的歌舞。“衣冠简朴古风存”,则是说山村的祭祀社神的活动简朴而不奢靡,保存了古代的遗风。这两句突出了山村的喜庆色彩,也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尾联直抒胸臆:“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面对如此淳朴自然、其乐陶陶的乡村生活,诗人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倘若今后能有闲暇,那我一定会不时拄杖而来,夜叩农家的柴扉,再与乡亲同饮共乐。大概诗人之游山西村,已是天之将晚,该踏上归途了,但诗人意犹未尽,故作此语。言外之意,则隐然有归隐之念。诗人对山村民风的赞美、对乡居生活的喜爱,至此达到了高潮,而诗也就戛然而止。


查看更多
6 陆游的名诗《游山西村》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陆游写过哪些哲理诗
陆游写的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
陆游的诗句

诗歌,是我国古代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思想感情。而且诗歌还极具有音乐性,它的语言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并且暗合一定的韵律。所以说我们吟诵诗歌,其实也是一种美的享受。除此之外,诗人还会把自己总结的人生智慧写进诗歌中,让诗歌具有哲理意蕴。

陆游,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在陆游的诗词中,通常都富有哲理性,下面小编整理的几首陆游的哲理诗。

一、《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话弄假的腊酒浑浊,丰收之年待客备足鸡肉猪肉。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疑无路可走,忽然看见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鼓萧声随处可闻,人们的穿着简朴,醇厚的故时风情犹存眼前。那个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趁着明月来闲游,我将会随时拄着拐杖,踏着夜色前来叩门。

本诗蕴含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要人们正确面对现实,面对重重地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敢前行,就必将迎来一个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意思是说:古人学习是会用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往往在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努力学习,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主要是为了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要抓紧时间勤奋学习,不要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在表达了学习该有的精神状态后,强调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即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再多、再深刻,也终究是浅薄的,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要想真正理解书中所说,就必须要亲自去实践。不然最后只会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人。

综观陆游的这首诗,虽然表达的是他对儿子陆聿的教育理念,但也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要珍惜时间,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死读书,要结合书本和实践。所以陆游这首诗是让人受益匪浅的一首佳作。

三、《一壶歌》

宋:陆游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陆游一生的志向便是收复中原,临死前还给儿子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

查看更多
7 陆游的代表作《游山西村》的艺术手法,陆游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陆游写的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
陆游的诗句

陆游是我国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思想鲜明,主题深刻,艺术上成就卓越。

陆游幼年时期,随父辗转逃难,经历了“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国破家亡的环境里自幼就受到抗金复国思想的影响,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报国壮志。而爱国主义思想,亦成为他诗歌最为显著的特点。陆游许多诗篇和词,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其思想性、艺术性成就卓越。

那么陆游的诗歌有哪些艺术特点呢?

他的创作风格,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有浪漫主义色彩。他能够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完成了他表现时事、寄托理想、突出主题的抒情艺术。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调,不是或者很少对客观现实生活作情节完整的叙事性描写,而是善于用高度概括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反映现实,并注重抒写个人的主观感情和见解。他往往通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巨大的社会现实内容浓缩在一首短诗里加以表现。

陆游爱国忧民,但由于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使得诗人只能借助幻境、梦境来喷吐胸中的壮怀英气,因此陆游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如“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醉歌》)。这种幻想境界与写实手法的结合,是陆游浪漫主义诗歌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新的扩展。

他的艺术风格,既雄浑悲壮又清新婉丽。陆游凭着他个人高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从各家各派中汲取营养,善于创新。从而使他的诗表现出了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兼而有之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主要和他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分不开的。他善于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即以杜甫的深沉、雄厚、郁结为体,作为抒发爱国之情的`基调;以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张、跳跃,善于高度概括等艺术手法作为抒情的表现手段;最终形成自己既沉郁悲壮、又清新婉丽的风格。他的爱国诗篇,往往体现出雄浑悲壮的风格,具有气势宏大、瑰丽雄奇、热情奔放、才气豪健的阳刚美。

他的诗歌语言风格,既简练生动,明白平易,又自然流畅。说陆诗语言明白平易,是因为大量汲取人民群众的口语、方言、俗语,写入自己的诗。他说:“雕琢自有文章病,危险尤伤气骨多”。他以诗句对仗著称,他的对仗常常能够做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显得十分自然,十分流畅。如:“一身抱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悲愤的情绪从清丽流转的字句中传出,情致深婉。

他的体裁形式无体不备,各体皆工。陆游的律诗善于属对,几乎每首都有一联佳对,既流利,又奇健;既出人意表,又绝无生涩造作之感。陆游的绝句、尤其是七绝标志着宋代最高水平。

陆游著名古诗《游山西村》中有哪些艺术手法和艺术特色呢?

一是诗中有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首诗的四联八句,描写了由四幅独立的画面联合组成的风景图,主题鲜明,意境优美。第二联描绘的是一幅春满江南、河山秀丽的风光画。第三联则是一幅春社祭祀的风俗画,着重渲染了淳厚朴实的古...

查看更多
8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思想感情赏析,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陆游写的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
陆游的诗句

提起《游山西村》,这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古诗。《游山西村》这首诗是陆游所写,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又富含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游山西村陆游思想感情鉴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写于1167年,在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当时的陆游不过四十二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好年龄,但却因为曾积极支持张浚北伐,在其抗金失败后遭到朝廷主和派和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官在家。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让此时的陆游内心激愤难平,却又报国无门。虽如此,陆游却没有失去信心,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后期的很多作品中看出。比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可以看到此后四十余年的人生中,陆游始终心怀家国天下。

此诗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陆游虽然人生遭遇打击,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虽然心情复杂,但心情却不低落。可能是因为无官一身轻,可能是因为眼前的美景很吸引人,也可能是被热闹的气氛感染,也可能是因为村农的热情打动了他,也可能是看到百姓生活富足而感到欣慰。陆游从中看到了希望,从中得到了安慰,从中感受到那种田园生活的静美平和,乡村生活的恬淡安祥。

在游玩的途中,盘旋的山路让陆游焦虑疑惑,而隐藏在林花之后的村落又让他豁然开朗。本诗的第二联是实写山中美景,也正是这直白又接地气的两句,成就了千古名句,也衍生出两个成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读者通过这两句,既看到充满情趣的春景,又能从中感悟深刻的道理:人生要勇敢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勇于前行,就会看到希望和光明。

正所谓是峰回路转,人生总会遇到不如意,不能轻言放弃。不过,陆游是幸运的,因为他走过山路十八弯之后,走到...

查看更多
9 陆游的著名诗词《游山西村》,“山西”指是哪里?
陆游写的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
陆游的诗句

我们经常可以在古诗词中看到一些地名,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它并不是指的现如今的山东省,而是他的家乡蒲州,这里的“山”是指“华山”。

在唐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中也提到了一个地名“山西”,这首诗就是《游山西村》。

那么陆游的这首诗《游山西村》中的“山西”,又指的是哪里呢?

陆游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身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高祖陆轸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文的大概意思是:请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酿造得不精吧,在丰收之年他们用来待客的鸡呀肉呀实在很丰盛呢!这里不仅民情淳朴,而且风光也美,山水重叠,曲曲折折,让人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可是走着走着,忽然就出现了绿柳成荫、鲜花盛开的村庄。村庄里吹箫打鼓,歌舞一片,正忙着迎接春社日祭祀土地神;人们各个穿着简朴,还要趁着月光,拄着手杖,随时来找他们闲聊呢!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陆游在家乡还留下了许多诗词,也有许多的诗表现了对故乡的喜爱:

《点绛唇·采药归来》

宋代: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查看更多
10 陆游的最著名名诗《游山西村》赏析,生活职场不如意的人可以看看
陆游写的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
陆游的诗句

陆游,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在他两岁的时候,北宋被金国所灭,康王赵构建立南宋。一个人的思想,与所处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熏陶,父亲陆宰精通诗文,而且曾在朝为官,为人正直硬气,反对与金国议和,结果得罪主和派大臣,无奈之下辞归故里。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陆宰也有这种情怀,虽然闲赋在家,却未曾忘记国仇家恨,他亲自教儿子陆游读书,把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日后成为栋梁之才,遇到贤明君主,用满腔热血报效朝廷。

绍兴二十三年,陆游到临安参加科举,取得第一名好成绩,此时他刚满十八岁。但是,在放榜之前,权臣秦桧强行把陆游的名字划掉,难道他与陆游有深仇大恨吗?其实,在此之前,秦桧压根不认识陆游,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只是孙子的名次在陆游之下,可见秦桧有多坏。

由于秦桧动了手脚,导致陆游名落孙山,这种滋味太难受,陆游只好继续等待,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四年后,秦桧一命呜呼,陆游的机会终于来了,朝廷让他担任宁德县主簿,虽然官职不高,但不管怎么说,陆游总算踏入仕途,开启新的人生篇章,只要肯努力,以后有很多晋升机会。

宋孝宗登基后,不仅提拔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还赐他进士出身,弥补了他心中的遗憾。相对于功名而言,陆游更关心何时能够收复失地,胸怀天下的他,屡次建议加强对将士的训练,但没有被皇帝重视。宋孝宗任命张浚为都督,表面上支持北伐,其实态度并不坚定,只因符离之战失败,便打了退堂鼓。

胜败乃兵家常事,陆游瞧不起主和派,主动结交张浚,献上自己的计策,并作出具体分析:“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由此可见,陆游并非读死书的文人,他的军事才能也不俗,具备优秀将领的潜质。

不久后,陆游上书除掉曾觌、龙大渊等人,理由是迷惑朝廷,结果惹怒了宋孝宗,被贬为隆兴府通判。这还不算完事,次年直接被罢官,罪名很奇葩:“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忠君爱国的陆游,苦笑一番,回到家乡隐居。此时他45岁,已过不惑之年,期间写下一首诗,其中两句流传千古,几乎家喻户晓,让人读后豁然开朗。

《游山西村》

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历经宦海沉浮,仕途坎坷无比,好心被当成驴肝肺,想不通皇帝为何不思进取,莫非不想收复失地?在这首诗里,陆游没有抱怨,开篇两句描写丰收之年的喜悦,百姓的日子不错,拿出自家酿的浊酒,做一桌丰盛的菜肴招待客人,反映出农村生活的安逸,以及百姓的淳朴热情。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字面意思是,陆游在附近山里游玩,不小心迷了路,正当郁闷迷茫之际,突然发现不远处有几户人家,走过去是一座村落。人生也是如此,当我们不顺心,遭遇困境的...

查看更多

与“陆游的最著名名诗《游山西村》赏析,生活职场不如意的人可以看看”相关的文章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