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个个有故事,读懂诗人才懂诗。让我们一起随着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涨知识!
这一个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令人大跌眼镜,这个故事,我们看见了开头,却不一定猜的对结局。
这故事中的主人公便是唐代的李绅。
提到李绅,大家一定对他的诗《悯农》十分熟悉,甚至可以张口就来。
悯农(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语言通俗,音节明快,朗朗上口,尤其是这第二首,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常用来规劝大家要珍惜粮食,体恤农民的辛苦。
李绅为什么能够把农民的不容易写得这样深刻而且真实呢?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李绅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他和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特别贫苦。为了继续求学,他便住到了一间寺庙里。因为寺庙可以提供免费的斋饭和住宿,而且那里很清静,特别适合读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李绅完成了自己的学业,终于考取了功名。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便招他为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观是观看的观,稼是庄稼的稼,观稼台就是观看农事活动的高台。
这观稼台可不是哪里都有的,它可是亳州独有,一共有两座,一座在东边,叫东观稼台;另一座在西边,自然就叫作西观稼台。
为什么只有这里有呢?这还得从东汉末年的枭雄曹操说起。
曹操率领的将士们在不打仗的时候,一边练兵,一边就要到田里去耕种,一来可以人尽其用,二来,种出的粮食可以成为军饷,以备战时所需。这就是当时的“屯田制度”。
李绅和李逢吉登上的观稼台就是曹操当年为了监督农事活动所修建的。登上这里,李绅不仅看见了秀美山川,更看见了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看得那是一清二楚。出身贫苦的李绅此时心潮起伏,对农民的悲悯油然而生,因此便脱口而出,创作出了两首我们刚才读到的《悯农》。
后来,这诗便传到了吕温手中,吕温可是唐代中期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与他同时代的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等人,都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这大文豪看了李绅的《悯农》之后,认为李绅非常有才华,将来一定能够成为爱国爱民的好官!
还真给他说中了,这李绅最后是当了官,并且官至宰相呢。可是吕温看诗文比较在行,看人就不那么准了。因为当官之后,尤其是当了大官之后的李绅变了,他早已不再是那个体恤穷苦农民的寒酸文人,而是一位出则香车宝马,食则山珍海味的官员了。
历史上,穷奢极欲的官员本来很多,其实也不差李绅这一个,但关键是李绅前有情真意切的《悯农》,所以这样大的转变才让人意想不到。
没想到这一点的人,还包括当时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中了进士之后,便在京城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
有一次,时任苏州刺史的他回到了...
查看更多与“悯农古诗二首的作者是谁?我们看见了开头,却不一定猜的对结局”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