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统治模式基本沿袭明朝,称之为“清承明制”,包括官职体系。清朝的官职体系中,六部尚书是非常重要的官职,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于隋朝时期,此后的历朝历代,都沿袭三省六部制,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没有变过,那清朝的六部尚书是几品官?又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
明清两朝,官阶等级从一品到九品,每个等级又分正从两级,所以明清两朝的官阶等级一共有18级,晚清出现率最高的封疆大臣总督一职,官阶等级为正二品,而且拥有实权,至于今天要介绍的六部尚书,官阶等级比总督还高,是从一品,但是在明朝,尚书是正二品的,清朝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后,把尚书等级提升到从一品,并延续至清朝灭亡。
一、吏部尚书
负责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弹劾等职务,也就是说全国所有官员都要经过吏部尚书之手才能真正算是任职,所以吏部尚书经常被认为是六部尚书之首,位高权重,从职务看,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事部长、组织部长,清朝著名的吏部尚书有崇绮(同治帝原配皇后的父亲)、李鸿藻(不是李鸿章)等。
二、户部尚书
负责全国的财政工作,包括国家税收、皇室开支、军费开支、地方赈灾等所有与钱有关的工作,户部专门设有一个金库银库,户部尚书就专门管这些钱的,可以说是六部尚书中最“肥缺”的一个,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清朝著名的户部尚书有和珅(大贪官)、翁同龢(同治、光绪两帝的老师)。
三、礼部尚书
负责全国的礼仪、祭祀、外交、教育等工作,还有主要的选官办法科举考试,也是由礼部尚书负责,很多人以为科举考试由吏部尚书负责,这是错误的,因为科举考试虽然是选官,但属于教育范畴,所以是礼部尚书负责,礼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文化部长、外交部长、教育部长,清朝著名的礼部尚书有肃顺(咸丰帝制定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纪晓岚。
四、兵部尚书
负责全国的军事、安全等工作,掌管全国的正规军,实实在在的掌握兵权的官职,很显然是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军委主席,清朝著名的兵部尚书有于成龙、纳兰明珠等。
五、刑部尚书
负责全国的司法、法律、刑罚、诉讼等工作,全国大大小小的案件,全部都要经过刑部尚书的审查和批复,很显然是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长、司法局长,清朝著名的刑部尚书有纳兰明珠、赵舒翘(八国联军指定的首祸诸臣之一,首祸诸臣意思是主张支持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的清朝官员)。
六、工部尚书
负责全国农业、水利、交通、工业、商业等的工作,跟百姓相关的工作都由工部尚书负责,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长、交通部长等一系列职务,清朝著名的工部尚书有赛尚阿(同治帝原配皇后的祖父)、荣禄(慈禧太后的重臣)。
查看更多与“盘点清朝的官职,他们是如何分工合作的?”相关的文章
三省六部制简介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三省六部制发展历史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宋公元1086年,反变法派执政,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奏请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实际上使三省合一,后习惯上常统称三省。
南宋公元1129年,又实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时或省并,如公元1129年以礼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比部兼司门,工部兼虞部,屯田兼农部等,还省并若干寺监入六部。
公元1163年,又进一步省并六部下属诸司,如以司封兼司勋,礼部兼祠部,兵部兼驾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其中“中书省”初名“政事省”),设官同于宋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一省,金为尚书省;元、明为中书省。明1380年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哪六部?
一、三省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1、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
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地方行政由中书省外派的“行中书省”即“行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
查看更多与“三省六部制是如何实施的?它对朝廷起到什么作用?”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