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清朝太监

发布时间:2020-06-24
1 清朝最有权力的太监,无人敢冒犯连光绪天子也不放在眼中
清朝
清朝太监

满清入关后,吸取明朝阉人(太监)专权的教训,增强了对太监们的治理。不外有部门太监凭借主子的权威,盛极一时。要问清朝最有权势的太监是谁?可能有人想到慈禧太后当政时的李莲英,他确实是清朝最有名的太监,凭借慈禧太后的恩宠,连光绪天子也不放在眼中。不外,慈禧太后病死后,李莲英就隐居家中,不久就死了。

可有名太监比李莲英还要“霸气”,他担任太监总管期间,竟然提出要杀掉直隶总督,这个太监就是小德张。小德张,清朝最后一名太监,原名张兰德,曾被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天津静海县南吕官屯人。小德张入宫当太监后,被派到宫内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由于武艺精湛,让爱看戏的慈禧太后颇为赏识。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病死。凭据慈禧太后留下的口谕,小德张升任长春宫四司八大处总管,其住所随即迁入原大总管李莲英住的西板院。此时是隆裕太后当政,小德张的权势更是惊人,王公贵族来晋见隆裕太后,就必须获得小德张的同意。

在这样的配景下,如果一个大臣冒犯小德张,其下场可想而知,直隶总督端方的仕途就是这样竣事的。慈禧太后病死后,她的葬礼长达一年的时间,端方接任直隶总督时,正值清廷准备慈禧太后葬礼的档口,他卖力葬礼的准备事宜。1909年11月,隆裕太后任命小德张监视从北京来清东陵慈禧太后灵道的事宜。

这时,时任奉天辽北总统的张勋带着端方前来造访,由于端方见到小德张时,仅仅动了下胳膊以示行礼,这让小德张深感不满。1909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的奉安大典中,泛起了用冒烟相机抓拍的场景,效果引起了葬礼主管官员的恼怒,端方因此受到牵连。摄政王载沣认为此事可以大事化小,但小德张却以“妨害风水、破坏灵道、偷照御容、居心亵渎”为理由,要正法端方。

隆裕太后“此事甚大”,要同意严惩。1909年11月23日,清廷以端方“恣意任性,不知大要”为由,对端方予以免职处分。端方创下了两项之最,最短命的直隶总督和最早因偷拍事件而落马的官员。有巅峰就有低谷,小德张也是如此。隆裕太后去世后,没有了大靠山的小德张来到天津英租界生活,于1957年4月在天津病死。

查看更多
2 清朝怎么管理太监的? 来看看太监的月薪
清朝
清朝太监

清朝很少发生宦官当政的现象,似乎清政府对于宦官的管理非常有一套。实际上清朝的太监数量相比减少了很多,虽然整个还有皇室贵族的后勤都由太监管理安排,但从效率方面来讲,的确是清朝会更高一些。其实想要限制太监,只要给他的官位和权利作出相应的限制就可以了,所以清朝早年设置太监官位最高也只有五品,放在整个朝中根本就不算什么,而且没有任何实权,直到晚晴才冒出来一位,算是清朝太监中的“翘楚”了。

历朝历代,清朝对太监的管理最严格,对太监掌握权力的防范也最为成功。

相比明朝宫廷太监动辄有数万人之多,清朝太监数量大为减少。1751年,乾隆帝传谕,将太监的人数规定在3300人。此后,清宫太监大部分时间不满此数。

清朝初年,帝参照明朝旧制,设立十三衙门管理太监。8年后,十三衙门撤销,太监划归管理。数千太监在宫廷当差,没有专管机构毕竟诸多不便。于是,1677年,帝下旨建立专门管理太监的机构“敬事房”。敬事房隶属总管内务府,人员全部由太监组成,职责是“专管宫内一切事务,奉行谕旨及承行总管内务府各衙门一切文移”。从此,由敬事房管理所有太监,成为清朝定制。不过,这时候的太监均无品级。

1722年,康熙帝开始对太监授予官职品级,但仅有6个名额,最高也只有五品。雍正帝即位后,马上对太监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将官职品级全面推开。他规定,敬事房大总管授予四品官衔,副总管授予六品官衔,随侍等处的首领授予七品官衔,其他宫殿各处的首领被授予八品官衔。到雍正朝末期,太监官职基本定型。敬事房是最高管理机构,设置总管太监3名,其中四品宫殿监督领侍1名,五品宫殿监正侍2名。太监官职授品一律不分正从,分四品、 五品、 六品、七品、八品共五级。为了防止太监培植势力、掌握权力,乾隆帝对太监官品加以限制,谕旨称:“凡宫内等处太监官职,从现今四品为定,再不加至三品、二品以至头品。”也就是说,四品官就是太监仕途的顶峰,即敬事房的宫殿监督领侍(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总管”)。

乾隆年间,各级太监的薪俸得到明确。四品宫殿监督领侍,月银八两、米八斛、公费制钱一贯三百。他是太监中的大boss,也是收入最高的。次之的五品宫殿监正侍,月银七两、米七斛、公费制钱一贯二百。最低级别的,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虽说乾隆帝明确太监品级不得加至三品以上,但晚清还是出了一个例外,那就是李莲英。李莲英深受慈禧太后青睐,1879年已被擢升至四品的最高位(年仅31岁)。李莲英对此是不是满足不清楚,慈禧太后显然觉得四品不足以体现对他的恩宠,很快违背祖制升其为三品总管。

1894年,慈禧太后进一步赐李莲英戴二品花翎,并赏金黄背云朝珠。有清一代,李莲英在太监辈中可谓登峰造极。

像李莲英这个身居高位,最容易成为朝中大臣攻击的对象。好在他夹起尾巴做人,没有恃宠而骄,谨小慎微,事上以敬,对下以宽,最终也有个好结局。

查看更多
3 明朝太监为何能让清朝皇帝为他立碑?
康熙皇帝
明朝
明朝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和崇祯皇帝
王承恩怎么死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太监,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大多都是遗臭万年。而明朝由于拥有恐怖的厂卫制度,所以为太监们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其中刘瑾、魏忠贤之流,都成了祸国殃民的毒瘤。但在清朝初期,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却对明朝一位太监赞赏有加,又是给他修墓,又是为他立碑。这个太监是谁呢?他就是王承恩。

王承恩经历

王承恩是河北邢台人,早年曾隶属太监曹化淳名下。曹化淳是崇祯信王府旧人,在魏忠贤掌权期间因王安之事受到牵连,被驱逐出京,在留都南京待罪。后来崇祯登基,曹化淳就被召回北京。崇祯对他委以重任,命他处理魏忠贤掌权时的冤假错案。曹化淳不辱使命,平反昭雪两千余件冤假错案。后来崇祯又任命他为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可以说与当年的魏忠贤不相上下。

但曹化淳没有魏忠贤的野心,也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在崇祯十一年,连上三疏,请求告老还乡。曹化淳要走,但他退下来的位置总得有人顶上。崇祯问曹化淳心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曹化淳便推荐了王承恩。崇祯满意地点点头说:“这个王承恩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不仅为人聪明伶俐,而且还很忠诚,值得一用。”

于是在曹化淳退休后,王承恩成为了崇祯的大内总管,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同时负责管理东厂。可能很多人对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没有太多感觉,但他却拥有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杀大权。内阁送到皇帝面前的奏折,他是可以替皇帝“批红”的。如果他拒绝了哪个地方灾年减免税赋的折子,那个地方多半就会饿死人,或爆发起义。好在,王承恩是一个秉性正直的人,并没有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事。

舍身赴国难

虽然他在全心全意地辅佐着崇祯皇帝,但多疑的崇祯却昏招频出,最终导致国内起义不断,内忧外患加剧。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军进逼北京,崇祯召集大臣开会商议对策,但却无人前来。身边只有这个老太监—王承恩。三月十九日,王承恩陪崇祯走上了煤山,亲眼看着他吊死在了歪脖老槐树上。在服侍完崇祯后,王承恩也追随他而去。

康熙表彰王承恩的原因

对于这样一个忠心护主的太监,清朝皇帝自然不会放弃宣传的机会,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打着“仰承天命,吊民伐罪”的旗号入主中原。所以顺治皇帝在为崇祯发丧的同时,将王承恩也埋在了崇祯皇帝的思陵门外,让他世代守护皇陵。到了康熙皇帝时,为了拉拢汉臣,同时让他们效忠清朝,康熙大力表扬王承恩的忠心,在思陵附近为他树碑立传。

恐怕王承恩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忠心,会成为下一朝皇帝用于政治宣传的工具。不过对于这样的忠臣来说,想必任何皇帝都会喜欢。


查看更多
推荐栏目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