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
>
诗人
>
宋代诗人
>

陈揆

陈揆,字幼端(《宋诗拾遗》卷一七),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官至湖南提干。事见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一三。

本 名 陈揆
字 号 字子准
主要作品 《即事》
所处时代 宋代
出生时间 1780

人物生平

祖永复,父莹,皆为诸生。嘉庆四年(1799),陈揆考取诸生。省试对策逾格被斥,遂绝意仕进。性嗜古籍,毕生时间和精力,倾注于积聚、整理、研究古代文献。与同邑张金吾合称“藏书二友”。其宅位于县城南门九万圩曾园附近。家世皆儒生,旧有藏书,他专心于搜集古籍及乡邦著述,藏书益富,“凡邑中著述,自宋、元迄今搜罗殆遍,不下四百余种”。四方名士,挟异书,搜秘册,投入他的门下,络绎不绝。搜罗不遗余力,建藏书楼“梂虎阁”于破山寺下。后因购得唐刘赓《稽瑞》一书,遂将藏书楼改为“稽瑞楼”。当时,江南四大藏书家周锡瓒、袁廷梼、顾之逵、黄丕烈的藏书不断散 出,他和张金吾互相夸示其择优。与同乡张海鹏结为姻亲和知交,其妻张昭容是张金吾胞妹。二人收藏多钱氏、毛氏所流散之书,所以善本颇多。二人志同而趣各异,张海鹏愿把藏书公开借阅,而他则一藏永逸,慎于借阅。张海鹏爱收宋元文集,而他则多收史志及野乘家说。先后藏书10余万卷,精于校勘学,每收一册古籍,手自校勘。潘祖荫为他刊有《稽瑞楼书目》,并为书目作序。学者黄廷鉴作写有《藏书二友记》,记他和张海鹏二人藏书之事曰:“两家所藏不下10余万卷,去其世有传本与秘而无关学问者,汇宋元旧刻及新旧抄,遴其精妙尚可得一、二万卷,其中多吾邑钱、毛两家旧物。”手抄书13种,价值颇高。 所著《稽瑞楼书目》著录的善本有220多种,计一、二万卷。其中邑中著述的宋元刻本、抄本、校本达500多种。所藏的地方志达400多种,其中明之前有270多种,清代的有140多种。数十种录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陈揆的藏书印有:“稽瑞楼”、“稽瑞楼藏”、“文乡儒子”、“子凖”、“揆”“揆印”等。 道光五年(1825)六月,陈揆离世,年四十六岁。其墓在常熟白龙港唐石桥。 殁后其养子不懂收藏,藏书散佚。先后被翁心存、铁琴铜剑楼瞿氏购去大半,其余流向书肆。辑有《琴川志注草》、《虞邑遗文录》、《虞邑遗文录补集》;著有《六朝水道疏》、《稽瑞楼文草》诸书。好友孙原湘、张金吾分别写有《陈君子准传》、《陈子准别传》。

藏书特色

陈揆藏书特色有以下四点: (一)专于史志而旁嗜说部。据《稽瑞楼书目》统计,陈揆所收地方志书,种类颇多 ,有省志、府志、州志、县志、里志等,数量达417部。 (二)地方文献颇丰。孙原湘又讲:陈揆"凡邑中著述,自宋、元迄今搜罗殆遍,庋诸破山寺之救虎阁,不下四百余种。" (三)好收旧本书。据《稽瑞楼书目》记载,陈揆收藏的旧本书。如下:刻本有宋刻本33种、元刻本21种、金刻本2种、高丽刻本2种、旧刻本176种;旧抄本有元抄本2种、影宋抄本19种、影元抄本3种、影金抄本1种、旧抄本169种。校本达130余种。多种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作品一览

校勘古籍:《(宝佑)重修琴川志》15卷、《也是园藏书目》9卷、《徐公文集》30卷、《唐甫里先生集》20卷、《翰林集》1卷、《香匳集》1卷。以上古籍,均被录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编著:《琴川志注草》12卷、《续志草》10卷、《续志草补》2卷、《稽瑞楼文草》1卷、《稽瑞楼书目》4卷、《稽瑞楼杂抄》(稿本)、《虞邑遗文录》10卷、《虞邑遗文录补集》6卷。 另有三部:《六朝水道疏》、《虞阳金石录》、《稽瑞楼丛书》,“钩稽精密,惜未之竟”。

轶事典故

陈揆藏书楼名曰:稽瑞。是楼取名与其珍藏秘本有关。该书名《稽瑞》,由唐代刘赓撰,世无传本。得之吴兴书舶,盖明万历时刊本也,以其绝无仅有,即以名其所藏书楼。

历史评价

陈揆藏书之富,在常熟藏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和重大影响。张金吾说:“吾邑藏书,自汲古毛氏、述古钱氏后百六十年来,无继起者,至君(即陈揆)与金吾而此风复振。”在他俩的影响下,常熟大小藏书家不断涌现,最著名者为瞿氏铁琴铜剑楼。 其贡献具体体现在: 第一、陈揆生前殚精竭虑地收书、护书,使他所贮藏珍贵文化遗产得以未遇兵匪劫夺、霉烂焚毁、蠹鱼饱食,后经其他藏书家的递相珍藏,留存至今,这是对我国文化事业的一大贡献。 第二,陈揆对家藏古籍潜心研究和精心校勘,使这批古代文献,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第三,陈揆严谨著书立说,为后人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陈揆是一位有功于我国文化事业的一位藏书大家。

  • 《即事》
    谁家庭院冷萧萧,闭却朱门不许敲。惟有东风藏不得,隔墙露出杏花梢。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