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
>
诗人
>
宋代诗人
>

李乔

李乔,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现任茅以升桥梁研究所所长、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本 名 李乔
主要作品 《虎跑泉》
所处时代 宋代

个人简介

李乔,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现任茅以升桥梁研究所所长、抗震 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或常务理事。 197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道路桥梁专业,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从事桥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教材一部,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81名。率领由10名教师组成的科研团队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包括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苏通大桥为依托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以深水桥梁地震响应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高速铁路桥梁智能化为背景的铁道部项目以及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曾获国家、铁道部、四川省和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多项。

主要研究领域

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理论与实践; 既有桥梁结构健全性评估理论与方法; 组合结构桥梁; 桥梁结构抗震。

荣誉及奖励

(1)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及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2)200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同上课题 (3)2011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超大跨混合梁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 (4)200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千米级斜拉桥施工全过程几何自适应控制” (5)2009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千米级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6)200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跨度桥梁健全性评估与监测成套技术” (7)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抗震救灾特别奖《汶川大地真工程震害分析》,2008年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

深水桥梁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1-2009.12,主持; 地震作用下深水桥梁墩水耦合振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3.12,主持; 湖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结构安全综合管理系统研究及其应用,重大工程项目,2007-2013,主持; 嘉绍大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重大工程项目,2010-1012.主持; 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协同设计方法,973子项目,主研。

从事教学科研情况

从事桥梁及结构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培养研究生(包括在读)90余人,主讲本科和研究生课程7门。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结构空间行为,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及健康监测与健全性评估理论。发表科技论文90余篇。主要成就有:提出薄壁曲线箱形梁桥空间分析理论,提出既有桥梁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方法的新思路,引入和发展了几何控制方法并成功将其应用于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控制中。获奖方面:1998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200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已通过,待公布)。 主持过的部分科研项目有:智能化桥梁结构研究,铁道部科研项目,2006-2008;苏通长江大桥施工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工程项目(现升级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004-2007;苏通长江大桥索梁锚固区静力与疲劳试验研究,重大工程项目,2004-2005;南京长江第三公路大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重大工程项目,2004-2005;南京长江第三公路大桥健康安全监测及综合管理系统,重大工程项目,2004-2008;南京长江第三公路大桥桥塔钢混结合段传力机理试验研究,重大工程项目,2002-2004;大跨度公铁两用桥计算方法研究,铁道部项目,2001-2003;桥梁断面空气力学参数获取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项目,2002-2003等数十项科研课题。

  • 《虎跑泉》
    虎丘岩畔识泉根,股引琼腴此处分。品绝未应容易得,地灵难使等闲闻。声寒夜杂林间籁,气润朝随谷口云。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