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古诗>诗词

秦楼月·芳菲歇

[宋代]向子諲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秦楼月·芳菲歇译文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暮春时节,芳菲飘落,登高遥望故国,内心悲伤痛切。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龙节又快到了,追昔抚今,眼中泪水流尽,像杜鹃鸟那样啼出鲜血来。在一片凄厉的子规声外,是故国破败的河山。

秦楼月·芳菲歇注解

1
芳菲歇:指春残花谢的景况。
2
故园:这里指沦陷的国土。
3
目断:望断。
4
无边烟水:迷离的烟水。
5
可堪:何况。
6
乾龙节:四月十三日为宋钦宗赵桓诞辰,定名乾龙节。
7
啼血:这里指词人悲痛至极。
展开
收起

秦楼月·芳菲歇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靖康之变(1126-1127)后的一个暮春,当时徽钦二宗被金人掳走,中原沦丧于金人之手,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宗。词人为了抒发家亡国破,悲哀愤恨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词。

秦楼月·芳菲歇赏析

这首词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在《酒边词》中,是一首成功的小令。

上阙”芳菲歇”三字,将春光消逝的景象写的似实而虚。但是在这里,春逝只是一个引发忧伤情感的契机,用于起兴。“故园目断伤心切”一句中,“伤心切”是词人内心感情最真实的表达,接着词人笔锋一转,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写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这一景象,既是“故园目断”含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景与情合,情以景生,景与情浑然交融在一起。

下阕起笔的“可堪”二字,生发出一种反问之意。这是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乾龙节本来是个欢庆的节日,但由于北宋王朝已经覆亡,徽钦二宗成为俘虏,这个节日已成为耻辱的象征。词人抚今追昔,万千感触,引出了“眼中泪尽空啼血”,这一句,哀怨悲凉,撼人心魄,充份的刻画了词人内心极度的愤恨和悲哀之情。紧接着,词人由人的“空啼血”联想到自然界的子规,感情又进一层。“空啼血”则是承上句而来,并非是语句的简单重复,而是用以引起下文情感。词人因情设景,以“子规声外,晓风残月”这样凄厉萧索的意境结束全词,直指故国愁思,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限悲愤。

全词从春尽花谢落墨,联想到中原“故庐”,再推及整个沦陷的北方,更想到身陷异地的钦宗帝后,最后以悲凉的景语作结。情景交融而又一波三折地抒发了词人对故居的怀念,对中原沦丧的痛心和对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失地的不满。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向子諲

向子諲[宋代]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八声甘州》
    扫长空、万里静无云,飞镜上天东。欲骑鲸与问,一株丹桂,几度秋风。取水珠宫贝阙,聊为洗尘容。莫放素
    查看译文
  • 《水调歌头》
    闰馀有何好,一年两中秋。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送日眺
    查看译文
  • 《水调歌头》
    我生六十四,四度闰中秋。碧天千里如水,明月更如流。照我洛滨诗伯,携手仙卿廛隐,阆苑与同游。人醉玉
    查看译文
  • 《水调歌头》
    飘飘任公子,爽气欲横秋。向日携诗过我,知不是凡流。筑室清江西畔,巧占一川佳处,胜士日追游。邀我出
    查看译文
  • 《满江红》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
    查看译文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