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琴歌二首

[近现代]司马相如

fèngfèngguīxiāng
áoyóuhǎiqiúhuáng
shíwèisuǒjiāng
jīnshēngtáng
yǒuyànshūzàiguīfáng
shìěrrénxiácháng
yuánjiāojǐngwéiyuānyāng
jiéhánggòngáoxiáng
huánghuángcóng
tuōwěiyǒngwéifēi
jiāoqíngtōngxīnxié
zhōngxiāngcóngzhīzhěshéi
shuāngfāngāofēi
gǎnshǐ使bēi
查看更多 ∨

琴歌二首翻译

【注释】:
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他与 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 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分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请他弹奏,相如就当众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这两首诗,据说就是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皇》歌辞。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 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艺文类聚》、宋《 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

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

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
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
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 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
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
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
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

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 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
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 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熊笃)
----引自"国学网站"[url=http://www.guoxue.com]http://www.guoxue.com[/url]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两汉]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 《琴歌二首》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凤求凰/琴歌》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上书谏猎》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
    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
    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
    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谚曰: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 《琴歌二首其一》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此方,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 《琴歌·皇兮皇兮从我栖》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猜你喜欢

  •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司马迁〔近现代〕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
    “谁可使者?
    ”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杂诗》
    孔融孔融〔近现代〕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 《屈原列传》
    司马迁司马迁〔近现代〕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游均庆寺》
    李咸〔近现代〕
    一方灵迹两峰间,左右芒山与砀山。
    胜地昔曾钟王气,高僧谁此掩柴关。
    翚飞巍殿烟瓴碧,翠削层崖苔藓斑。
    千古英雄无处问,岭头依旧白云间。
  • 《答客难》
    东方朔东方朔〔近现代〕
      客难东方朔曰:
    “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
    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
    著于竹帛,唇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
    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持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
    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
    ”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
    “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
    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廪,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今则不然。
    圣帝德流,天下震慴,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
    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
    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
    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
    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传曰:
    ‘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
    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故曰:
    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
    诗曰: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鹤鸣九皐,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
    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此士所以日夜孽孽,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
    譬若鶺鴒,飞且鸣矣。
    ……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子何疑于予哉?
    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
    子又何怪之邪?
      “语曰: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
    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
    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