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听雨

[宋代]吴锡畴

yánhuā
qīngdēnggěnghún
qīngyānténgbǎi
liúshuǐxiǎngtóngsūn
yuèshuāngchē
qiánkūnjiǔzūn
fēndìng
rénzhuībēn
查看更多 ∨

听雨翻译

译文
我的鬓发已是斑白稀疏,独坐于屏风之间,看着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亮这寂静深夜。
在京城多年性情尽改,忽然听到春雨淋淋的声响,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注释
毵(sān)毵:毛发细长稀疏。
绛(jiàng)蜡:红蜡。
暮酣(hān):夜长。

听雨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独处在屋子里,独坐屏风前的所感所思。诗中寓情于景,用平淡自然的言语,抒发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全诗较短,只有四句,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个层次,主要写诗人在殿内值夜的环境。头一句写诗人值夜时坐在屏风中间,两鬓斑白,已经是五十多岁年纪的人了。人老头发首先从鬓毛白起,故日“鬓毵毵”。第二句写红蜡的烛光在夜深中摇曳跳跃。

以上两句诗为读者描绘出一种死寂冷清的环境。从空间环境看,周围是宫墙深院,身边是“屏风围坐”,身处“重重帘幔”之中。从时间环境看,诗人已进入了“鬓毵毵”的暮年,节令已是寒食前后,春寒犹在,时间是夜深。从亮度上看,也只有一点点绛蜡的摇光。如此一点亮光,很难抵御夜深的漆黑,诗人独自一人处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里,心情上必然产生一种重压感。如此漫漫长夜,给诗人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环境。

诗的第二个层次由写环境开始自然过渡到写心境。第三句是全诗的过渡句,即由第一、二句的写环境向第四句的写心境过渡。诗人从26岁入大都为朝官,在北方生活了近三十年时间。不难想象,“京国多年”,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条件,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南方人的常情尽改。但是,诗人的乡音不会改。如唐代诗人贺知章,虽然“少小离家老大回”,最终还是“乡音无改”。更为重要的是,诗人的江南人意识不会变,诗人的思乡情不会变。所以,诗人在“忽听春雨”之后,自然会“忆江南”。“忽听”二字不可忽略,极富感情色彩。从前三句看,诗人的反思是深沉的,心情是郁闷的,乡思是浓烈的。“忽听”使诗人的感情来个大转变,于寂寞中忽然听到春雨来临的惊喜之情跃然纸上,使其精神为之一爽。色调也开始由暗淡变为明快,这是给诗人带来向往、希望、思念的春雨。

诗人“忆江南”,不仅仅是因为春寒犹在的北国比不上“杏花春雨江南”,而主要是因为诗人年纪老大、仕途坎坷。诗人在翰林时“承顾问及古今得失,尤委曲尽言”,“谏或不入,归家悒悒不乐”。一些同僚“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谗言一时不能奏效,“则相与摘集(虞集)文辞,指为讥讪”。在此种情况下,诗人时时想退出政坛,告老还乡。

全诗言语平淡而自然,但却含有丰富的底蕴,浓浓思乡之情藏在淡淡哀愁之中。

展开
收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吴锡畴

吴锡畴[宋代]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 《春日》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 《林和靖墓》
    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但孤坟。
    清风千载梅花共,说著梅花定说君。
  • 《别吴仲俊》
    背人春事水趁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蔼未乾桑叶雨,薄罗初试楝花风。
    诗联锻链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老来同。
  • 《擘蟹》
    寒蒲就缚失横行,已矣甘从五鼎烹。
    凭恃甲戈名以躁,贮藏风露败于清。
    芦花洲冷霜威健,竹叶杯深饮兴生。
    且与老饕成后赋,正须一笑付姜橙。
  • 《除夜》
    日月跳丸岁又除,书生作计太迂疏。
    也知穷鬼难驱逐,郁垒神荼莫用渠。

猜你喜欢

  • 《偈颂六十五首》
    释普济〔宋代〕
    一队衲僧来,一队衲僧去。
    打破睦州关,大地无寸土。
  • 《书范景山先丈逸事》
    陈著陈著〔宋代〕
    朅来范公亭,闻昔范老子。
    盛德自有铭,逸事有来纪。
    如彼沙汇坟,实葬外舅氏。
    累累冢十四,谁计后不祀。
    怀券售之人,枯骨吸掷弃,公心恻恻然,能忘我先妣。
    猛捐十倍价,复此不毛地。
    至今上冢饭,免为若敖鬼。
    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
    山人已过望,我怀不自已。
    当公未死时,而适山人死。
    顾斥眠牛冈,欲葬惟其意。
    夫先妇随后,同穴坟隆起。
    世降俗日薄,安识仁与义。
    先世未百年,来者已弗记。
    况于外氏家,代尽子孙事。
    买山未一刻,卖者不敢视。
    况容卖主葬,为人重于己。
    中心所乐为,焉有一毫伪。
    死者岂无知,造物非块尔。
    公虽不求报,感应乃常理。
    后嗣何其贤,相与继前志。
    范氏其兴乎,吾无閒然矣。
  • 《颂古·百千诸佛眉弯曲》
    释惟简释惟简〔宋代〕
    百千诸佛眉弯曲,无证无修眼搭痴。
    踏著未消连底冻,一时认作碧琉璃。
  • 《反輗歌二首》
    赵崇嶓赵崇嶓〔宋代〕
    生人送死人,哀哀泪如霰。
    生人阅寒暑,冉冉亦如电。
    来去递相送,展转不可见。
    丘樊谨封殖,陵谷犹有变。
    万古长如斯,何庸臻深辩。
  • 《癸未岁秋七月祷禹庙》
    潘阆潘阆〔宋代〕
    万古稽山下,森森大禹祠。
    幽人来暗祷,灵魄望潜知。
    帝虑河频决,民忧业旋移。
    自惭无异策,载拜泪双垂。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