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文王有声

[先秦]佚名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
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
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四方攸同,皇王维辟。
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文王有声译文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声宁,遹观声成。文王烝哉!

文王有着好声望,如雷贯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宁,终见功成国运昌。文王真个是明王!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漂亮。文王真个是明王!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般配实在棒。不贪私欲品行正,用心尽孝为周邦。君王真个是明王!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四方诸侯来依附,君王主干是栋梁。君王真个是明王!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丰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四方诸侯来依附,大王树立好榜样。大王真个是明王!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落成离宫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没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个是明王!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武王真个是明王!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声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武王真个是明王!
展开
收起

文王有声注解

1
遹:“全诗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为发语之词。
2
烝:《尔雅》释“烝”为“君”。“烝,美也。”可知此诗中八用“烝”字皆为叹美君主之词。
3
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国,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崇为古崇国,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周文王曾讨伐崇侯虎。
4
丰: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
5
淢:假借为“洫”,即护城河。
6
棘:陆德明《经典释文》作“亟”,《礼记》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义通,此处皆为“急”义。
7
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有人将其释为“周武王”,误。
8
公:同“功”。
9
濯:本义是洗涤,引申有“光大”义。
10
翰:主干。
11
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
12
辟:陈奂《诗毛氏传疏》认为当依《经典释文》别义释为“法”。
13
镐: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国都,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以东的昆明池北岸。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礼奏乐的离宫。
14
无思不服:“无思不服’,无不服也。思,语助耳。刘熙《释名》释“宅”为“择”,指择吉祥之地营建宫室。“宅”是乇声字,与“择”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15
芑:同“杞”。芑、杞都是己声字,古音同部,故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
16
仕:毛传释“仕”为“事”,古通用。“诒,遗也。上言谋,下言燕翼,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
展开
收起

文王有声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代,因诗中所写皆周文王、周武王之事,故东汉郑玄的《诗谱》误以为是文王、武王时之诗。朱熹《诗集传》则将它断为成王、周公以后之诗。《史记·周本纪》谓周武王死后,“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成王既崩,太子钊遂立,是为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措)四十余年不用。”《大雅·文王之声》所言皆追述周文王、武王先后迁丰、迁镐京之事,又最后一章点出“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这“子孙”当是周成王、周康王,所以可把此诗产生的时代确定在成、康之际。

这首诗的主旨,前人多有阐述,而清代学者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最能道出诗人的良苦用心。他说:“此诗专以迁都定鼎为言。文王之迁丰也,‘匪棘其欲’,盖‘求厥宁’,以‘追来孝’耳;然已兆宅镐之先声。武王之迁镐也,岂徒继伐,盖建辟廱以贻孙谋耳,又无非成作丰之素志。故文、武对举,并言文之心即武之心,武之事实文之事。自有日进于大之势,更有事不容已之机。文、武亦顺乎天心之自然而已,夫岂有私意于其间哉?《序》云‘继伐’,固非诗人意旨;即《集传》所谓‘此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又何待言?盖诗人命意必有所在。《大雅》之咏文、武多矣,未有以丰、镐并题者。兹特题之,则必以建置宏谋为缵承大计。说者当从此究心以求两圣心心相印处,乃得此诗要旨。不然,泛言继伐,与诗无涉;即呆说丰、镐,于事又何益耶?”

从方玉润的分析中,已经透露出西周开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业绩所起的继往开来的作用。在周族的漫长艰苦历程中,最早是周始祖后稷被封于有邰(在今陕西武功),至十代孙公刘由有邰迁到豳(在今陕西邠县),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又从豳迁到岐山(在今陕西岐山),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在文王、武王父子两代,文王继承前代的功业,当了“西伯”,殷纣王分庭抗礼的地步,为灭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武王秉承父志,又进一步扩展势力,再建都于镐京,终于完成了灭殷的统一大业。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的子孙面临的是如何巩固基业的问题。《文王有声》末章说:“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正点明了这个要害问题,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它的特色,可供借鉴: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谋篇布局。周文王、周武王同是西周开国的君主,但他们是父子两代,一前一后不容含混,因之全诗共八章,前四章写周文王迁丰,后四章写周武王营建镐京,读之次序井然。诗题《文王有声》是套用《诗经》的惯例,用诗的开头第一句,但也很好体现出周武王的功业是由其父周文王奠定基础的。

(二)同写迁都之事,文王迁丰、武王迁镐,却又各有侧重。“言文王者,偏曰伐崇‘武功’,言武王者,偏曰‘镐京辟廱’,武中寓文,文中有武。不独两圣兼资之妙,抑亦文章幻化之奇,则更变中之变矣!”(方玉润语)

(三)叙事与抒情结合,使全诗成为歌功颂德的杰作。前四章写周文王迁都于丰,有“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王公伊濯,维丰之垣”等诗句,叙事中寓抒情。后四章写周武王迁镐京,有“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等诗句,也是叙事中寓抒情。特别是全诗八章,每章五句的最后一句皆以单句赞词煞尾,赞美周文王是“文王烝哉”、“文王烝哉”、“王后烝哉”、“王后烝哉”,赞美周武王是“皇王烝哉”、“皇王烝哉”、“武王烝哉”、“武王烝哉”,使感情抒发得更强烈,可谓别开生面。

(四)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加强诗的形象感染力。如第四章“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四句,是以丰邑城垣之坚固象征周文王的屏障之牢固。第八章“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二句,是以丰水岸边杞柳之繁茂象征周武王能培植人才、使用人才。

(五)全诗用韵也富于变化。每章的前四句用韵,或者是句句用韵,如第一章声、声、宁、成叶耕部韵;或者是隔句用韵,如第二章功、丰叶东部韵,第四章垣、翰叶元部韵,第五章绩、辟叶锡部韵,第八章仕、子叶之部韵;或者是两句一换韵,如第三章淢、匹叶质部韵,欲、孝叶幽部韵,第六章廱、东叶东部韵,北、服叶职部韵,第七章王、京叶阳部韵,正、成叶耕部韵。又每章最后一句以“哉”字结尾,是使用遥韵。

展开
收起
  •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
    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
    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
    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
    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
    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
    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
    时见起行尘。
    吾(一作余)亦辞家久(一作者)。
    看之泪满巾。
  •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五十言怀诗》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疑道是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猜你喜欢

  • 《常武》
    佚名佚名〔先秦〕
    赫赫明明。
    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整我六师,以脩我戎。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
    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王舒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
    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四方既平,徐方来庭。
    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 《离骚(节选)》
    屈原屈原〔先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自相矛盾/矛与盾》
    韩非韩非〔先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九歌云中君》
    屈原屈原〔先秦〕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 《师旷撞晋平公》
    韩非韩非〔先秦〕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