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闲旷”。
⒉ 安静空阔。
引《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
《南齐书·萧惠基传》:“初, 思话先於曲阿起宅,有闲旷之致。”
清梅曾亮《江亭消夏记》:“都中燕客者,曰馆曰堂,皆肆也。观优者集焉。乐閒旷,避烦暑,惟江亭为宜。”
⒊ 指空阔而无人使用(的地方)。
引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巩华城》:“巩华城有分守公署一所,奠靖所一所,营房五百间,并嘉靖十九年增建。餘皆閒旷之地,无一居民庐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捉鬼射狐》:“第綦阔,皆置閒旷;公仅居其半。”
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奕山之以黑龙江外五千餘里,借称閒旷,不候諭旨,拱手授人,此尤寸磔不容蔽辜。”
⒋ 悠闲放达。
引《南史·萧子云传》:“子云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十二:“顷年西湖上好事者所置船舫,随大小皆立嘉名,如汎星槎、凌风舸、雪篷、烟艇,扁额不一,夷犹閒旷,可想一时风致。”
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籤·高叔嗣》:“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
⒌ 清闲无事。
引唐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君侯至之初,閭里自相贺。淹滞乐閒旷,勤苦劝慵惰。”
宋苏舜钦《答范资政书》:“日甚閒旷,得以纵观书策,及往时著述有未备者,皆得缀缉之。”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若不在内廷之大学士,票拟纶音,是其专责,岂可閒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