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贤材”。才智出众的人。
引《书·咸有一德》:“仕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刘宝楠正义:“贤才,谓才之贤者。”
《晋书·刘弘传》:“弘乃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敍用。”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忠言有壅而未达,贤材有抑而未用。”
《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令戒飭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
章炳麟《辨诗》:“至於哀窈窕,思贤材,言辞温厚,而蹈厉之气存焉。”
才德之士。《论语.子路》:「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晋书.卷四三.山涛传》:「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也作「贤材」。
(1)(形)有德行的;有才能的:~才|~臣|~人|~者。
(2)(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礼~下士。
(3)(形)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弟|~侄。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