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服
(1) 惧怕而服从
⒈ 因畏惧而服从。
引《逸周书·武称》:“夷厥险阻,以毁其服,四方畏服,奄有天下,武之定也。”
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一》:“匈奴、莎车、乌孙、鲜卑诸国常不宾附者,闻膺威名,莫不畏服。”
《红楼梦》第五五回:“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一出二门,还説出许多笑话来取笑。”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所谓耀武,就是对外国人夸耀中国的富强文明,使他们畏服。”
⒉ 敬服。
引《北齐书·废帝纪》:“以常山王地亲望重,内外畏服,加以文宣初崩之日,太后本欲立之,故愔等并怀猜忌。”
宋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清陈天华《警世钟》:“无论甚么国,都要赞嘆我中国,畏服我中国。”
敬畏、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