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ㄨㄣˊ ㄇㄥˊ
结构:文(独体结构)氓(左右结构)
⒈ 亦作“文虻”。文化流氓。
引鲁迅《书信集·致姚克》:“而上海文氓竟又借此施行谋害。”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而若干文虻(一本作‘氓’),趁势造谣,各处恫吓者亦半。”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农夫被一些大圣人、大豪杰、大诗贼、大文氓也欺骗了几千年。”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1. 〔流氓〕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