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饰
(1) 文辞上的修饰
(2) 掩饰;文过饰非
(3) 指礼节仪式
⒈ 亦作“文飭”。彩饰。《太平御览》卷二七九引作“饰”。
引《礼记·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吕氏春秋·先己》“子女不飭” 汉高诱注:“不文飭也。”
⒉ 引申谓打扮。
引叶圣陶《倪焕之》十七:“女性总是爱文饰,图表面的堂皇。”
⒊ 文辞修饰。
引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八节:“散文分质言、文言两体。质言如《周书》《大诰》、《康诰》、《酒诰》等篇,直录周公口语,辞句质朴,大加文饰。”
⒋ 掩饰,遮盖。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明有才,为父所宠,失於教义……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伪跡昭然,理难文饰。”
《明史·杨言传》:“邦奇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詬辱大臣,荧或圣听。”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文饰这种丑恶的,正是那些山羊式的文人。”
以纹彩修饰。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1)(动)装饰:修~。
(2)(名)装饰品:首~|衣~。
(3)(动)掩饰:~词。
(4)(动)扮演:她在《渴望》里~刘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