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原谓勿存叛逆簒弑之心。
引《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陆德明释文:“无将,如字……或子匠反,非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
裴駰集解引臣瓒曰:“将,谓逆乱也。”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无将之戒,深著鲁经;不道之诛,难逃於汉法。”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及谓贬, 綬又当制,即草词云:‘无将之戒,旧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⒉ 多反其意而用之,谓心存谋逆为“无将”。
引《晋书·刘聪载记》:“然后下官为殿下露表其罪,殿下与太宰拘太弟所与交通者考问之,穷其事原,主上必以无将之罪罪之。”
《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废后王氏》:“皇后王氏,天命不佑,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
金王若虚《谬误杂辨》:“《公羊传》曰:‘君亲无将,将而诛焉。’盖接上文。将,弑君之辞也。 唐明皇废王后詔云:‘见无将之心。’……如何道来?后人用此字往往不安也。”
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二·言官论人》:“﹝杨御史﹞乃云‘生前曾拜’,以实其无将之罪,更谬之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