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ㄨˊ ㄨㄟˊ ㄦˊ ㄓˋ
⒈ 儒家主张任用贤人,以德化民,使国家得到治理。
引《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何晏集解:“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故王者劳於求人,佚於得贤。 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⒉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
引《淮南子·说山训》:“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无为而治者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晋成帝》:“虚静以慎守前王之法,虽聪明神武,若无有焉,此之谓无为而治。”
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故儒家主张‘恭己正南面,垂拱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⒊ 泛指不费力气而把事情办好。
引老舍《四世同堂》十三:“假若人们都像钱先生,巡警们必可以无为而治。”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1.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3. 变成:成为。
4. 是:十两为一斤。
5. 治理,处理:为政。
6. 被:为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9. 姓。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