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本体和作用。
引语本《参同契》卷下:“春夏据内体……秋冬当外用。”
唐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是用发恳惻之诚,咨体用之要。”
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告词用上语》:“制云:朕自东朝之归,方知南面之乐,宜时懿戚,同此体用。”
严复《原强》:“且一羣一国之成之立,其间体用功能,实无异于生物之一体,大小虽殊,而官治相准。”
⒉ 中国古代哲学亦以“体用”指事物的本体、本质和现象。
哲学上指:(1) 事物的本质谓之体,事物的功能谓之用。唐.实叉难陀译《大乘起信论》:「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2) 静态是体,动态是用。《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在阴阳言,则用在阳而体在阴,然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不可分先后。」(3)能发生作用的事物器官谓之体,因事物器官而产生的作用谓之用。《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耳便是体,听便是用。」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