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生成万物。
引《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郑玄注:“体,犹生也;可,犹所也。”
孔颖达疏:“言鬼神之道生养万物无不周徧,而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
清戴震《原善》卷上:“‘形而上’者,阴阳鬼神胥是也,体物者也……五行之成形质者,则器也;其体物者,道也。”
⒉ 描述事物;摹状事物。
引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綺靡,赋体物而瀏亮。”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庾信谓魏使尉瑾曰:‘我在鄴,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 陈昭曰:‘作何形状?’ 徐君彦曰:‘有类软枣。’ 信曰:‘君殊不体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
王国维《人间词话》八:“美成(周邦彦 )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体察事物。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1)(名)东西:~品|宝~。
(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
(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