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入值;午刻再鼓,下值。因称官吏赴衙值班为“听鼓”。
引《北史·王晧传》:“﹝晧﹞为司徒掾,在府听午鼓,蹀躞待去。”
唐李商隐《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⒉ 官吏赴缺候补。
引清黄轩祖《游梁琐记·张勤果轶事》:“弱冠随父听鼓汴垣。”
旧时官衙以卯刻鸣鼓召集僚属,故称赴官所以伺候上官为「听鼓」。
(1)(动)用耳朵接受声音
(2)(动)听从(劝告);接受(意见):~从|~信。
(3)(名)治理;判断:~政|~讼。
(4)(动)听凭;任凭:~其自然。
(5)(名)〈方〉铁皮做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罐子:一~香烟|~装。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