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汉语词典
>
仪制
仪制
拼音:yí zhì

注音:一ˊ ㄓˋ

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

仪制的解释
  • 词语解释:

    1.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2.仪态,(好工具hao86.com)形制。 3.官名。明清属礼部。
  • 引证解释:

    ⒈ 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汉书·郊祀志下》:“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復立北畤。”
    唐元稹《五品女乐判》:“荣沾五命,始用判悬;僭越三人,终乖仪制。”
    《事物纪原·库务职局·仪制令》引宋孔平仲《谈苑》:“太平兴国中, 孔承恭为大理正,上言仪制,令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望令於两京诸州要害处刻榜以揭之。”
    清钮琇《觚賸续编·预草典礼》:“康熙二十六年十月, 文皇后宾天,上询仪制於宗伯,仓促无以应。”

    ⒉ 仪态,形制。

    宋苏轼《应梦罗汉记》:“明日至岐亭,过一庙中,有阿罗汉像,左龙右虎,仪制甚古,而面为人所坏。”

    ⒊ 官名。 明清属礼部。参见“仪部”。

    《明史·职官志一》:“仪制分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
    《清史稿·职官志一》:“天聪五年,设礼部。 顺治元年,置尚书、侍郎各官……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

  • 国语词典:

    礼仪制度。

  • 网络解释:

    仪制

  • 仪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í zhì,意思是1.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2.仪态形制。3.官名。明清属礼部。
仪制相关成语
仪制其他相关
back_img
功能直达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