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一ㄥ ㄖㄨㄟˊ
结构:缨(左右结构)緌(左右结构)
⒈ 亦作“缨绥”。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引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珮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唐李益《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诗:“明质鶩高景,飘颻服缨绥。”明张居正《贺冬至表一》:“两堦腾肆乐之懽,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躪。”
(1)(名)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也泛指带子:~帽|长~。
(2)(名)(~儿)缨子
(3)(名):红~枪。
(4)(名)(~儿)缨子。
(5)(名)缨子:芥菜~儿。
1.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
2.像缨饰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4.系结。
5.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