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唐人宣讲佛教经文或故事前,先讲唱一段使在座听众安静下来的精练短文,叫押座文。
引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一章五:“另有一种押座文,是在讲经以前所唱的,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维摩经押座文》等,都是七言诗句。‘押座’之‘押’,义与‘压’同。即在正式开讲以前,以此压住听众,叫他们安静下来的意思。与后来话本的‘入话’、杂剧的‘楔子’以及弹词的‘开篇’相近似。”
王重民《敦煌变文研究》:“押座文的体裁,大致与变文仿佛,而短小精练,是它唯一的特点。押座文的来源,有一些是有目的的创作,但也可以采用通行的歌赞,或把变文中的精采部分,提出作押座文使用。”
唐人讲唱佛经或佛家故事前,为使听众安静下来而讲唱的定场词,多为七言韵文。
(1)(动)把财物交给对方作为保证:抵~。
(2)(动)暂时把人扣留:关~|拘~|看~。
(3)(动)跟随着照料或看管:~车|~送。
(4)(动)同“压”:~柜。
(5)(动)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作为凭信:~尾。
(6)(名)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花~|画~。
(1)(名)(~儿)坐位:~次|~位|满~|十个~儿。
(2)(名)(~儿)放在器物底下垫着的东西:茶碗~儿|石碑~儿。
(3)(名)星座:织女~|天琴~。
(4)(量)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山|一~楼。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