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坐歗”。闲坐吟啸。
引东汉成瑨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任南阳太守,用岑晊 (字公孝 )为功曹,公事悉委岑办理,民间为之谣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
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坐啸”指为官清闲或不理政事。 南朝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坐啸徒可积,为邦岁已朞。”
唐刘知几《史通·辨识》:“但今之从政者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
宋苏轼《次韵王滁州见寄》:“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歗谿山上。”
清吴伟业《寄房师周芮公先生》诗之二:“北府风流坐啸清, 萧郎白帢爱将迎。”
闲坐啸歌,无所事事。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2. 乘,搭:坐车。坐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坐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连坐。反坐。坐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坐瓜。坐果。
11. 同“座”。
1.(人)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打口哨:登高长~。
2.(禽兽)拉长声音叫:虎~。鸟~。
3.泛指发出长而尖厉的声音:风~。飞机尖~着飞过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