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本指山岩、屋势倾斜曲折貌。后借以形容人物俊俏有风致。参见“庯峭”。
引宋周密《齐东野语·庯峭》:“齐魏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则谓之庯峭……今京师指人之有风指者,亦谓之波峭。”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行态波峭,如风摆柳,大可动人。”
⒉ 形容文笔或书法曲折迭宕,有韵致。
引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九:“造词遣言,峻峙渊深,时有梦得波峭。”
明屠隆《文论》:“今姑无论其他,即如西汉制誥,谁非散文?冲夷平淡,都无波峭之气,而朴茂深严……风骨格力,往往而在。”
清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潘大临潘大观》:“书法甚工,然少波峭,政以观古人书少耳。”
形势曲折不平。后借以形容文章富有风致。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九》:「东坡天才,无施不可以。少也实嗜梦得诗,故造词遣言,峻峙渊深,时有梦得波峭。」也作「逋峭」。